APP下载

美育教育之下的自尊感

2019-12-23张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美育学校教育

张玲

学生的“美育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终身都在进行的工作,尤其是在小学生这样一个年龄层次的群体,要求教师给予更大的付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全面发展阶段,刚刚踏入学校,接触到很多丰富多彩的知识与技能,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学生内心中的白纸上,都可以创造出具有自己个性与风格的画面,可塑性非常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在不断对“美育教育”进行探索,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工作,我越发觉得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本源是既简单又深刻的。学生的心理变化极为微妙,在变化的那一刻,往往是教师所触碰的。因为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最为神圣的,老师的看法与行为是对其个人或群体的认可或否定。“美育教育”的内在要求其实是对学生心理的关爱与呵护,其本质就是如何把美育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有自我的人。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无数事实说明,不能只关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内心的培养。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持有最大的尊重,对学生自尊感的培养,是为学生成年后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有许多犯错乃至犯罪的青少年,都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往往对于美缺乏足够的认知。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有自尊、有自信,不断优化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整体美育环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我们首先应分析“美育教育”进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对学生自尊的影响

在学校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众所周知,他们的童年生活被书本填满,被特长课程填满,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发现身边的美。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内在体验。无论哪类性质的事件,都要求人们去改变现状,以便应对事件带来的新情况,要求人们付出努力,去应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应对,就叫“适应”。过大的压力会把学生“压扁”。

二、给学生一个广泛的空间

学生的自尊感的培养不仅在学校内,社会的大环境也极为重要。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无须否认,我们的教育还是封闭的,应该向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转变。社会化是一种积极地接受、主动地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勾勒外在世界的坐标,确定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把握自己的准则与方向,从而在社会化的目标中扩展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加强小学生美育教育的对策

《决议》中所指出的改进“美育教育”是顺应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美育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以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轻松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对于美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对于美的捕捉与认识。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喜悦或烦闷向老师倾诉。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关系到他的内心世界的健康,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心灵更加敏感脆弱,需要受到尊重。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管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这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是一个好方法,因为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美是不同的。

四、改变刻板的教学风格,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心理学认为,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以,让“美育教育”变得更灵活、生动、富有色彩、制造动态效果,加点创意,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发现美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美育学校教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