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美学何为

2019-12-23陈望衡

寻根 2019年6期
关键词:郑州大学精神性学报

陈望衡

当代社会,“环境”是在生活中用得最频繁的概念之一。在学术研究中,与“环境”相关的学科非常之多,环境科学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學科群类。这个学科群中,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学科群,而且分法相当多。

环境科学中,环境美学也可以划成一个小的学科群。这个学科群的性质是什么呢?从审美的维度来看环境,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环境是什么?第二,审美是什么?

首先,谈谈环境是什么。虽然在当今社会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它却是一个晚出的词。从先秦至民国的文献中,“环境”作为合成词的出现只有两百来处,而且多集中在民国时期的文献中。在中国古代,“环境”这一概念用的很少。“环境”一词,最早可能出现在唐朝中后期。唐段文昌(773-835)《平淮西碑》有“王师获金爵之赏, 环境蒙优复之恩”之语。另《唐大诏令集·令镇州行营兵马各守疆界诏》有“今但环境设备,使之不能侵轶,须以岁月,自当诛除。此所谓不战之功,不劳而定也”。这里的“环境”概念相当于“地区”。

“环境”被输入重要内涵当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且很可能与教育学的兴起有关。教育学重视环境,认为它与人的成长密切相关。环境虽然仍具有地区这一基本义,但实质上讲地区与人的关系。那个时候,人们谈的环境,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往往更看重社会环境。

当代,环境的概念在内涵上有所发展,环境于人的价值更为突出了,它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从根本上关系到人的生存,更不用说人的发展了。基于当代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尖锐,自然环境的价值得以彰显,当今环境科学讨论环境,如果不是特别交代,一般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问题仍然重要,但归之于别的学科去讨论了。

认识环境,重在认识它与人的关系性。如今的“环境”概念已经不能解释成“地区”了。“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强调对人的意义,而“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

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属性,意义重大。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自然科学只关注自然本身,并不关注与人的关系;而环境科学不只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自然界与人的关系。

进一步,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与资源有相通的地方,说环境,是人的环境;说资源,是人的资源,二者均具有与人的关系属性。但是,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做出正确的抉择了。关于此,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居住之地,生命家园。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是自然维度,此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到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生态是自然提供的,对自然来说,生态无所谓良好、不良好。良好、不良好,是对人说的。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

严格说来,人无法改造生态,但可以改进生态。所谓改进生态,就是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态在切合自身性质的发展中,兼顾人的利益,让自然生态与人实现双赢,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与人双赢的环境是人理想的生存环境。环境美学要研究的就是建设这样的环境。

二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自己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对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人的利益与生态共生的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并不妨害生态却与人的生活质量相关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环境的质量。人们认为城市环境优于农村环境,就是因为城市的文明程度较农村高,文化生活较农村丰富。

在当前,也许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生态问题会是环境问题的核心。生态问题的关键是生态平衡:人的生命与自然界中动植物生命的平衡,自然界中动植物生命的平衡,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平衡。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的立场必须扩大到生态平衡的立场。生态平衡,从本质上、宏观上来说,它是对人有利的。因此,生态平衡立场与人的立场具有一致性。

以这样一个放大了的、提高了的人的立场处理人类的一切问题,是这个时代基本的价值观。

其次,我们谈谈审美是什么。众所周知,审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此处不宜展开。不管关于审美有多少种不同的观点,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人生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有精神性的乐,对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重视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

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居的广义是生活。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人的种种或物质的或精神的优待,它就是乐居了。乐居基于功利——对人有利有益,但不囿于功利,而是在有利有益的基础上实现某种超越功利的升华。这种精神性的升华,就是审美。人之所以从本质上不同于动物,最为根本的,是人具有对功利的超越性。这是人性的精华。

环境美学何为?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

什么是环境审美的本质?就是乐居。在不同的文明时代,对乐居有不同的要求,生态文明时代,乐居首先应为生态乐居。

环境美学是产生较晚的学科,它在中国热起来,只是近二十年的事。记得大约在2006年,《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乔学杰副主编找我,说是想在学报开设一个“环境美学”专栏,让我支持。当时,我非常兴奋,深知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好事。很快,我们组织了稿件,将栏目办起来了,且立马产生了影响,栏目的文章大多为各种文摘刊物转载。于是,《郑州大学学报》这个专栏,自然而然地成为教育部扶持的名栏。2017年,《郑州大学学报》还以“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美学”为题成功地举办了学术会议。

最近,乔学杰与我联系,说《郑州大学学报》拟将刊物发表的文章选一部分,结集出版,这是大好事。应《郑州大学学报》之请,为之序。衷心祝愿《郑州大学学报》“环境美学”专栏越办越好。

(本文系作者为《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研究》一书所作序言)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猜你喜欢

郑州大学精神性学报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刘佳坤设计作品
关于郑州大学开设钓鱼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
郑州大学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