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桐斌:“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2019-12-20孔祥彬安鸿儒

江西教育A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伯明翰两弹一星火箭

孔祥彬 安鸿儒

姚桐斌,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也许很多人对这位为共和国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知之甚少,但他一生所留下的宝贵财富,正是新中国航天与冶金事业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身上闪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传承和发扬的华夏之魂。

● 贫苦人家的“刻苦状元”

在漫漫求学之路中,出生于穷苦人家的姚桐斌从来就没有摆脱“贫穷”这两个字。交不起住宿费,他便每晚住在教室;买不起课本,就向同学借来抄;条件艰苦时,他就用青菜豆腐充饥;即使在出国留学期间,他也在很长一段時间里过着学费不够就睡桌板、早餐吃几片面包加白开水的拮据日子。他在学习的同时打好几份工,因为学费不够和战乱等原因,不断辗转各地求学。

贫穷没有把姚桐斌击倒,反而让他明白了一个真理:只有学习才能改变现状。对学习无与伦比的重视让姚桐斌最终学有所成,这个“总穿一身灰土布薄棉衣的人”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欣赏。1939年,姚桐斌考入江西吉安国立十三中;1941年高中毕业时,他成为江西省会考第一名,同时被5所大学录取,最终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专业。在以严谨治学著称的这所学府,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毕业时总评成绩全校第一。“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南交通大学这句传承百年的校训,也成为姚桐斌求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 欧洲学界的“红色信使”

1946年,姚桐斌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时刻关注祖国动态,并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他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又加入了“中国留英学生总会”。新中国成立,姚桐斌欣喜万分,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他满腔热情地为祖国奔走宣传,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共产党会社、伯明翰青年会、契斯特劳工学院等处作演讲,被誉为欧洲学术界的“红色信使”。此时的姚桐斌,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只期盼着能够早日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1956年9月,姚桐斌在中国驻瑞士使馆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57年9月,姚桐斌毅然决然回到了他日夜想念的祖国的怀抱。

● 航天材料工艺的“奠基人”

回国后,姚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工作。1958年1月,姚桐斌来到了导弹研究院材料研究组。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连不锈钢都不会生产,更不用说航天材料。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姚桐斌带领研究人员反复分析研究,不分昼夜工作。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和上海等地协作单位一起研制成功高温钎焊合金及其相应的钎焊工艺,不但满足了中程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的需要,而且普遍应用于远程火箭的各种发动机上。

为了降低某新型号火箭结构的温度,姚桐斌和所内研究人员一起设计研制出一种“发汗材料”,使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头部上千摄氏度的温度降到100℃左右,同时还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射程。此外,姚桐斌和他的同事还在高强度钢、新型不锈钢、高强铝合金、难熔金属、密封材料、复合材料和烧蚀式材料的研究方面,以及焊接新工艺、化学铣切工艺、金属软管工艺和蜂窝结构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成就了航天材料的传奇。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姚桐斌烈士的可贵精神,勇于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单位:西南交大立德树人教育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伯明翰两弹一星火箭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伯明翰之夜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英国伯明翰犬展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伯明斡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