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D7849号《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残卷)》考略

2019-12-19计晓云

敦煌学辑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经文开题

计晓云

(四川大学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

BD7849(北6204、制49)号写卷,卷轴装,楷书,四纸,共51行,行20字左右,首残尾断。起(直到庵园法会上),□□□□□ (捧其宝盖上)如来”①BD7849号写卷这两句仅存 “如来”二字,按:本文已证实BD7849号写卷中的押座文主要借鉴自S.2440号写卷所录 《维摩诘经押座文》《三身押座文》,且内容相同者占比超过九成,兹据S.2440号写卷拟补作 (直到庵园法会上),□□□□□ (捧其宝盖上)如来”。,讫 “悉得诸相具足,然后天成地平”。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国图》)第九十九册影印出版,其 《条记目录》云:“本文献首5行中残,尾缺。乃开讲 《妙法莲华经》时所用的押座文。但文中在 ‘经题名字唱将来’下注曰 ‘《法华》文,临事盖转余经亦得。’可见该押座文亦可用于其他经典。”②任继愈主编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第99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第14页。本文谨以此卷文本结合相关材料,论述其体裁归属与撰写背景,并探究文本及素材来源,考论创作、抄写时间。

一 BD7849号写卷的性质、创作背景与抄写概况

BD7849号写卷,现存51行,主要构成有三:(一)写卷前22行是此次法会所用押座文;(二)中间11行为散文解说与韵文说唱,首句 “将释一部经文”提示我们:该卷解说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某部佛经; (三)最后10行为庄严文。其中,押座文、庄严文篇幅约占写卷的五分之四。通过文本校录可知:本卷内容与 《法华经》相关,主要线索有三:第一,押座文中间所注 “《法华》文,临事盖转余经亦得”揭示:前面22行是专为 《法华经》讲说法会编纂的押座文;第二,本卷中间解经时所言 “令此《法华经》,通达佛果位”等明确标示所释为 《法华经》;第三,庄严文中有三处与《法华经》相关,即 “唯愿释迦大圣,悲愿无边;《妙法莲华》,长流沙界”“证盟赞叹莲花教”“愿天下师僧无灾难,有缘诸处说 《莲经》”,此皆表示上文所解为 《法华经》。综上所述:本卷中间所释确为 《法华经》。然而,本卷共有七处提及 《法华经》,皆未明示为那种译本。从写卷中间提到序分为 《法华经》之 《序品》,正宗分有八品,流通分共十九品合计二十八品可推知:此卷释解的乃罗什本。

佛经解说的文本形式多样:针对出家弟子则有经论、玄义、义疏、文句、注疏、集注、集解等;针对在家信众则有转读、唱导、俗讲经文、因缘、变文等。学界对本卷的拟题各不相同,约有 “法华经解”①陈垣 《敦煌劫余录》卷上,《敦煌丛刊初集》(三),1985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868页。商务印书馆编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8页;黄永武编 《敦煌宝藏》,第9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00页;敦煌研究院编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555页。“妙法莲华经押座文”②《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99册 《条记目录》,第14页;黄唤平 《北6204号 〈法华经解〉实为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的押座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45页。“妙法莲华经讲经押座文”③方广锠主编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明目录·新旧卷号对照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17页。等三种。本卷中间采用三分科判法概说 《法华经》的内容,最初常被拟作 “法华经解”。然而,此段内容主要依据窥基 《法华玄赞》改编而成,而并非独立撰述的《法华经》注疏,不宜拟作 “法华经解”。又此卷盖为解说罗什本 《法华经》的底本或记录本,包括正式解说前后的押座文、庄严文。将其归入押座文或讲经押座文,都不能完全体现其实质内容。

前辈学者将以三分科判进行解说,视为判断一个写卷是否为讲经文的主要依据之一④“讲经文是专据某一部经的本文来进行佛教义理的宣说讲解。其题材是以佛教经典为基本;其结构是正说开题前有用梵赞吟词以镇摄高座下听众,使其专心致意听讲的押座文;然后唱释经题,进入正说。正说部分采三分科判,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依序讲说;最后则有解座文。其正说体制则是先引经文,次据经文依序逐句以散文进行解说,复以韵文宣唱。解说时除义理之阐释外,其间每每穿插佛教本生、因缘、譬喻等故事,使之通俗化,用以启悟听众。” (朱凤玉 《敦煌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普门品)残卷新论》,《敦煌写本研究年报》,第7号,2013年,第52-54页。),本卷创作形制与P.3808号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S.6551号 《阿弥陀经讲经文》等相类,如下表所示:

表1:P.3808、S.6551、BD7849号写卷中记录的俗讲仪式

P.3808号写卷记录了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讲经缘起、庄严文、都讲唱经、法师解释经题、正式讲经,其中,正式讲经包括三分科经与经文解说。S.6551号 《阿弥陀经讲经文》记载此次受戒讲经法会主要有升高座、唱押座文、法师叙说讲经缘起、听众发露忏悔、受三归、请五戒、法师与弟子唱经、法师以三分科经、说庄严、解释经题。通过对比可知:讲经文中三分科判与经题解释可互为颠倒,庄严文所处位置虽可因时因地而异,但都在正式讲经以前,讲经法会常备程序有叙说讲经缘起、押座、开题 (三分科经、解释经题)、庄严、正式讲经等。由此推知:BD7849号写卷是 《法华经》讲经活动前半部内容的记录,拟题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残卷)”,比较适切,本卷所附押座文、庄严文都是专为此次法会准备,其中,庄严文后应接着经题解释或正式讲经。

这三篇讲经文同样是以三分科判解说经文,但详略不同:BD7849号写卷先以三分科判概括经文纲要与大义,接着对每一分再分类、概说,结构分层比较细致,后面还伴有韵文说唱,其余两篇仅罗列三分科判名目。笔者发现:本卷的解说风格与唐沙门静居《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相类。静居法师为德宗讲说唐实叉难陀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时,依次解释了九会名义及所含经文品目、经名、每会主要内容等。①[唐]沙门静居撰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卷1, 《大正藏》,第36册,1983年,第1064页。此卷与沙门静居所讲皆属宫廷讲经,解说整部经文纲要大义的风格相同,故可推知:本卷应是为具有一定佛学素养的听众撰述。不同的是:前者借鉴自窥基《法华玄赞》,后者按照注疏体例编纂,后又被澄观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所参考。相较而言,前者更通俗易懂。

敦煌佛教讲经文中 “三分科判、解释经题”的创作体例,源自佛教僧讲中的开题文。“开题”,又称作 “发题”、“序题”,即解释经论题目及述其纲要大义的著述,此为僧俗讲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首次讲说某部经论时可称作 “开题”,其仪式比较隆重,如东晋瓦官寺竺法汰应简文帝之请讲 《放光般若经》,简文帝及王公大臣皆参加开题大会。②[梁]慧皎撰,汤用彤校注 《高僧传》卷5,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93页。又如中大通五年 (533),梁武帝幸同泰寺讲 《大品般若经》,参与者自皇太子王侯百官等共六百九十八人,还有僧正慧令等义学僧一千人坐镇。开题之日还有六位义学高僧参与论义。③[梁]萧子显撰 《御讲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 [唐]道宣撰 《广弘明集》卷19, 《大正藏》,第52册,第263页。僧讲中概括经论纲要的方式甚多,常见的便是三分科判或与之相类的方法,即经分四门、七门料简、十门玄义等,如隋吉藏 《法华游意》(《法华开题序》)以 “十门玄义”概说经文纲目及其大义,④[唐]吉藏撰 《法华游意》“一来意门,二宗旨门,三释名题门,四辨教意门,五显密门,六三一门,七功用门,八弘经门,九部党门,十缘起门。”(《大正藏》,第34册,第633页。)窥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以叙经宗旨、显经体性、彰经胜德、正释经文等四门解经,⑤[唐]窥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1,《大正藏》,第33册,第25页。善导 《观无量寿佛经疏》以七门料简概述经旨大义。⑥[唐]善导集 《观无量寿佛经疏》卷1:“此观经一部之内,先作七门料简,然后依文释义。第一、先标序题,第二、次释其名,第三、依文释义并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第四、正显说人差别,第五、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第六、和会经论相违,广施问答释去疑情,第七、料简韦提闻佛正说得益分齐。” (《大正藏》,第37册,第246页。)日本空海 《仁王经开题》分为三门:叙经缘起、解释经题、释经文本。其中,经文疏释部分用三分科判之法,即教起因缘分 (《序品》)、圣教所说分 (次六品)、依教奉行分 (第八品)。最后,详细解说第五 《护国品》。日本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2“赤山法华院常讲仪式”之 “梵呗讫,讲师唱经题目,便开题,分别三门,释题目讫”⑦[日]圆仁撰,白化文、李鼎霞、许德楠校注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2,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92页。亦可为证。综上所述:俗讲经文中解释经题与三分科判的程序源自僧讲,其撰述体例亦简化自僧讲中的开题文。

本卷用 “以次 (此)开赞”等套语,引出此次讲经法会所用庄严文,共由五部分构成:(一)开赞大乘及释迦圣主之德,愿 《法华经》能永久流传。 (二)愿诸王、王子、公主能显扬于皇帝跟前,文臣武将、南北官吏忠孝两全护明主。(三)愿天下诸寺僧无灾无难,可自由宣扬 《法华经》。(四)愿佛光能普照地狱,使饱受诸刑之苦的人,脱离六道轮回,早生九品莲台。(五)愿俗众能常起慈悲之心,莫杀生伤命。①国际敦煌项目IDP图版,BD7849号 《法华经讲经文》,第4-6页。由文中 “《妙法莲华》,长流沙界”后所注 “或云余经亦得”可知:这篇庄严文并非专为 《法华经》讲经法会而撰,可用于其它佛教法会仪式之中。尤其是文中提到为 “诸王、王子、公主、贵后、文武重臣、南北官寮 (僚)”等祈愿揭示:本卷最初是专为宫廷讲经而撰。

本卷到底是讲经前准备的底本还是底下听众的记录本?卷中因读音相似、相同而致误的现象,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下表所示:

表2:BD7849号写卷中的音误字汇集

除 “晨”字为音近致误外,此卷其余16个音误字与对应正字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一)“若不是四王押着头”中的 “四王”当为 “死王”之音误,兹据 《三身押座文》拟改。死王:即阎罗王,掌管地狱之主神。司人之生死,故名死王。如罗什本《大智度论》卷17:“汝若生疑心,死王狱吏缚,如师子搏虎。”②[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卷17,《大正藏》,第25册,第180页。唐义净译 《佛说无常经》:“死王催伺命,亲属徒相守。”③[唐]义净译 《佛说无常经》卷1,《大正藏》,第17册,第746页。(二) “如欺不朊具者”,当作 “如器不完具者”,其中,“欺”“朊”字分别为 “器”“完”字的音误。“器”与 “根”可互用,本句可换作 “根不完具者”。此处的 “器”,专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与下文 “唯愿药王法药消,盲聋音 (喑)哑尽端严”相对。此外,“经题名字”是俗讲经文常用催经套语,凡是参与法会的信众理应知晓;“四大声闻”“导首”等属于佛典中的常识,底下听众不明其义而写成其它同音别字或同音错字;再者,抄者将常用字词如 “佐”“臣僚”“歌谣”等,皆抄为同音误字。由此推知:此卷应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基本佛学素养的普通信众听讲时所抄笔记或记录本,本次法会当是民间俗讲。

二 BD7849号写卷前所附押座文的文本来源

本卷前22行为七言押座文。《国图·条记目录》已指出 “又本文献第1-20行文字与 《维摩诘经押座文》(大正2845)相近,可参见85/1297A12-B30(其中缺1297A21-27、1297B02-24、1297B27-28)”,④任继愈主编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第99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第14页。本文发现该书误将S.2440号写卷所录 《三身押座文》(大正2845:1297B16-32)归在同卷 《维摩诘经押座文》之中。然不可否认的是:本卷前面的押座文借鉴自S.2440号写卷所抄 《维摩诘经押座文》《三身押座文》。那么,其改编形式共有几种?本文藉助文本对比说明这一问题。

本卷前面所附押座文与S.2440号写卷中所录 《维摩诘经押座文》 《三身押座文》相同者十之八九。前者明显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改编形式共有四种:(一)前者照抄后者,如这两个写卷中 “五百声闻□ (皆)被呵,住相法空分所证”“火宅忙忙何日休,五欲终朝生死苦”“常嗟多劫处轮回,末法世中多障难”等完全一致。 (二)为方便说唱,前者借鉴后者时对部分言辞进行删减,如将 《三身押座文》中部分非七言句式删改为七言,如分别将 “惭愧我世尊悲愿重”“若不是者死王押头着”“见人造恶处强攒头”中的 “我”“者”“处”字删去,以方便讲唱。(三)前者对 《三身押座文》部分用辞进行改编,如将 “唯留佛教在世间”中的 “唯留佛教”改作 “留此经法”,将 “暂解听闻微妙法”中的 “微妙法”改为 “生敬重”等。(四)节略、省略。通过上表可知:后者至少有4处共19句七言韵文未被前者采纳,如前者 “巍巍身动宝星宫,请饭上方香积中”中间省略了 “岌岌珠摇飞宝座,八万仙人香满国,千千圣众遍长空”等。(五)前者借鉴后者时,文中加注谓 “《法华》文,临事盖转余经亦得”,将其与下面的讲经文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告诉听众这篇押座文也可用于其它佛经讲说活动。综上所述:S.2440号写卷所抄 《维摩诘经押座文》 《三身押座文》为本卷所附押座文编纂提供了文本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三身押座文》末尾比此卷多录四句,即 “今朝法师说其真,坐下听众莫因循;念佛急手归舍去,迟归家中阿婆嗔”,其中 “今朝”“念佛”“归舍”等是俗讲活动中解座时常见套语,文意恰好与前面摧唱经题的四句相反。那么,这四句解座文套语为何会出现在押座文中?笔者整理校录敦煌佛教讲经文时发现:押座文、变文与讲经文中的韵文说唱、解座文、赞文等多为七言韵文,故而部分内容可互相替代,如《悉达太子修道因缘》前的押座文,亦作为 《悉达太子赞一本》别行于世;《太子成道经》里有段韵文说唱包涵押座文常见套语 “能者严心合掌着,经题名目唱将来”,且其内容与S.2440号写卷所录 《八相押座文》相同、相类者甚多,这也充分证明其既可用在变文里面充当韵文解说,亦可当作押座文独立使用。由此推知:《三身押座文》既可用于开讲前的押座,亦可担当结束后的解座。

三 BD7849号写卷所抄 《法华经开题》的素材探源

栖复 《法华玄赞要集》提及当时比较流行的 《法华经》注疏有十九种,盛传于世的共四种:天台山国清寺智顗的 《法华文句》、纪国寺慧净的 《法华赞述》、嘉祥寺吉藏撰 《法华义疏》、慈恩寺窥基撰 《法华玄赞》。①[唐]栖复 《法华玄赞要集》卷1,《续藏经》,第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71页。本卷开题部分主要借鉴了窥基的 《法华玄赞》,如下表所示:

表4:BD7849号写卷所录开题文与 《妙法莲华经玄赞》文本对比

通过文本对比可知:本卷对窥基 《法华玄赞》的借鉴共有两种形式。第一,本卷部分内容照抄、节抄自窥基 《法华玄赞》,如本卷将 “序分”之 “序”解释为 “由也”,即抄自后者 “序者,由也,始也”;如解说 “正宗分”时所说 “次有八品,号曰正宗”,与窥基疏文基本一致,只是将 “名”字改为 “号”字;又如概说 “流通分”前十一品⑤正宗分前四品:《法师品》《见宝塔品》《提婆达多品》《劝持品》等。时所用 “初知 (之)四品,赞重流通,赞法赞人,可转 (尊)可重;此(次)有七品,斈 (学)行流通”,除省略 《法华玄赞》中 “令生喜仰”四字外,其余内容基本相同。由此可见:本卷开题部分的讲说形式、内容都参考过 《法华玄赞》。

第二,开题文中部分内容简化、通俗化自窥基 《法华玄赞》,如本卷解说正宗分所言 “第一、法说一周,第二、喻说一周,第三、宿世因缘说一周”,即源自窥基 《法华玄赞》,其卷一 《序品》、卷三 《方便品》详释 “三周说法”之义,将 “正宗分”中的八品⑥窥基 《法华玄赞》中正宗分共八品,依次是 《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化城喻品》《五百弟子授记品》《授学无学人记品》。分为三门,前两品是佛为上根舍利弗说一乘法,名法说一周;中间四品是舍利弗请佛以药草等为喻,为四大声闻等中根之人说法授记,名喻说一周;后面三品中以宿世因缘等为譬,为下根人说法,名宿世因缘说一周。

本卷韵文说唱部分对三分科判、三周说法的吟诵①“初之一品□ (名)序分,序述如来说法情恳,地动六摇多种相,天龙八部遥虔诚。初 (次)有八品号正宗,三周事相各不同。上根秋子悟法说,四大成文 (声闻)意未通。一十九品妙经文,付嘱门徒听法人”。(国际敦煌项目IDP图版,BD7849号 《法华经讲经文》,第3-4页。)是对散文解说部分的概说与强调。此外,有几句韵文解说概括自 《法华玄赞》,如 “上根秋 (鹫子)子悟法说”是窥基疏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如下所示:

1.此品初说一乘,为利鹙子,鹙子上根,最初于 《譬喻品》中领解 (《方便品》)。

2.来意有二:一鹙子上根,闻法说而已悟 (《譬喻品》)。

3.来意有二:一云鹙子上根,闻法说而喜领 (《信解品》)。

4.来意有二:一鹙子上根,闻法说而悟解,佛即为记 (《授记品》)。②[唐] 窥基 《法华玄赞》 卷3、卷5、卷6、卷7,《大正藏》 第34册,第694、734、770、786页。

秋子,又名鹫子,即鹙鹭子、秋露子的简称,是舍利弗梵名 (āriputra)之意译。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东晋沙门迦留陀伽译 《佛说十二游经》卷1载:舍利弗归佛后,常随从佛陀,辅翼圣化,为诸弟子中之上首;复以聪明胜众,被誉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③[东晋]迦留陀伽译 《佛说十二游经》卷1:“二人便相将及弟子至佛所。未至,佛已预知,便告比丘言:‘今当有二贤士,一人名智慧比丘,一人名神足比丘,须臾来到。’佛为说四谛,舍利弗七日得阿罗汉;目连以十五日得阿罗汉。”(《大正藏》,第4册,第147页。)通过文本对比可知:本卷 “上根秋子”借鉴自窥基 《法华玄赞》里多次出现的 “鹙子上根”,“悟法说”是对疏中 “闻法说而已悟”等相类释文的概括。

“四大成文 (声闻)意未通”。“四大声闻”指 “大迦叶、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大目犍连”,按:此四人未悟一乘之法说,世尊遂以药草等譬喻说之,使其领悟后授记。“四大声闻”,指疏中所言 “中根之类”、“中根四人”。此句是对 《法华玄赞》卷一 “中根之类,虽闻法说,犹未能解”的高度概说。

“地动六摇多种相”是对 《法华经·序品》“普佛世界,六种震动”的概括;“天龙八部遥虔诚”,概括了 《序品》中听法的龙天诸神。“天龙八部”,即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指护持佛法的八种守护之神,佛陀说法时常环绕于上空听法。《法华经·序品》载:前来听法诸神有自在天子、龙王、紧那罗王、乾达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等,并无 “夜叉”与 “摩睺罗伽”。相较而言,此卷以天龙八部来概括,更能体现其通俗化、世俗化。

“十法行中□ (行)一行,六千功德用严身”抄自S.2440号写卷所录 《三身押座文》之原文,此卷抄者漏掉首句第二个 “行”字,据之拟补。

综上所述:此卷开题文的解说形式与内容,主要借鉴了窥基的 《法华玄赞》;且以照抄或改编、概说为主,偶有参考 《法华经》者。此外,还有两句韵文抄自 《三身押座文》。

四 BD7849号写卷的创作、抄写时间

BD7849号写卷创作时借鉴了唐法相宗初祖窥基 《法华玄赞》。窥基 (632-682),唐代京兆长安 (陕西西安)人,俗姓尉迟,字洪道,俗称慈恩大师、慈恩法师,又称灵基、乘基、大乘基、基法师,或单称基。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648),窥基奉敕于弘福寺出家为玄奘弟子,同年十二月随其师迁入大慈恩寺。永徽五年 (654),高宗特旨度窥基为大僧,并应选学五天竺语文,高宗显庆元年 (656),窥基开始参与译经。麟德元年 (664)玄奘在玉华宫译场圆寂,窥基遂回到大慈恩寺专事撰述。此后,窥基曾至其祖籍博陵附近,沿途造疏讲经,又至五台山造玉石文殊像。《法华玄赞》正是其在博陵游历时,应当地信众需求宣讲时所撰。永淳元年 (682),窥基于慈恩寺翻经院圆寂。由此推知:《法华玄赞》应撰于麟德元年与永淳元年之间,此卷当创作于麟德元年以后。

BD7849号写卷,首残尾断,无尾题。《国图·条记目录》谓其抄于公元九至十一世纪归义军时期。本卷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卷中 “葉”字皆改中间 “世”字为“廿”,可知其应抄于唐代中晚期。综上所述:BD7849号 《法华经讲经文》撰于麟德元年以后,本卷为公元九至十一世纪归义军时期的抄本。

结语

BD7849号写卷是法华经讲经法会前半部的实录,主要保留了正式讲经前的押座文、开题文、庄严文,故应拟题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残卷)”。此卷专为皇帝、后妃、文武大臣等听讲而撰,是比较罕见的宫廷讲经文本。现存国图本是归义军时期文化程度较低、佛学基础薄弱的信众听讲时的笔记。卷中押座文编纂时借鉴了S.2440号写卷所录《维摩诘经押座文》《三身押座文》,尤其是文中所注 “《法华》文,临事盖转余经亦得”,揭示其虽为 《法华经》讲说法会而编,但也可用于其它经论讲说活动;庄严文中所注 “或云余经亦得”,表明其功能与前面的押座文相类。开题文编纂时以照抄、加工窥基 《法华玄赞》为主,偶有参考 《法华经》 《三身押座文》者。此外,这段开题文编纂体例承袭并简化自六朝至唐五代的僧讲。本卷当撰于唐高宗麟德元年以后。

猜你喜欢

经文开题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经文
我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空相
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紧张的心,比鬼厉害!
高校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 开题论证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