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河北省“后精准扶贫时代”发展路径研究

2019-12-17王莺李敏魏荣李倩刘琴

北方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河北省

王莺 李敏 魏荣 李倩 刘琴

摘  要:本文以精准扶贫的背景为出发点,细数河北精准扶贫历程,详细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公平进而实现脱贫的可行性,阐述了当前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经费不足、观念落后、条件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提出信息化助推精准脱贫的政府层面对策、师资层面对策、教学平台建设层面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精准扶贫  河北省

一、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背景

对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国而言,要保证每一位国人最基本的生活水准,无疑是一场激烈持久的战役。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了教育脱贫和信息化脱贫的重要指示。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可见,国家在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奋斗方向,也在政策领域给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二、河北省精准扶贫政策的沿革与实施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要追溯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创新“互联网+脱贫”模式。当前河北省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探索精准扶贫路径,旨在改善民生,通往共同富裕。

第一,河北省注重整村推进实现扶贫开发目标。在工作中整体性推进实施贫困村脱贫,重点关注特定区域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特定人群与特色定制相结合、特定设施与特色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

第二,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观念,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定单培训,保障就业”原则,适时适地推进劳动力就业,对内争取定向订单培养、对外实施京津冀人才红利共享政策,建立积极有效的劳务输出和劳务自供渠道,最大程度发挥劳动力的效用。

第三,结合贫困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住房建设与就业安置,强调注重贫困地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结合、与土地置换结合、与涉农项目建设结合、与群众意愿结合。

第四,构建和推广“互联网+扶贫”机制、股份合作机制、金融扶贫机制、财政资金放大机制、土地整理机制、产权交易抵押机制、对口帮扶机制、整村扶贫机制、生态扶贫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扶贫新机制,解决脱贫工作中的“硬石头”,激发贫困地区创造创新力。

三、教育信息化助推河北省脱贫的可行性

(一)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决定了信息化助力脱贫的可行性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认为:“农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现代化则国家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强则国家教育强。”实现富民强邦的根本是教育,对贫困地区人口展开教育,实现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发展教育,以智扶贫,以智创收,帮助扶贫对象获得脱贫的必备知识与技能,不但可以实现教育公平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实现自身脱贫,盘活贫困地区停滞不前的经济状况,开启“脱贫攻坚战”必由之路。

(二)技能化的教育定位决定了信息化助力脱贫的可行性

推进河北省脫贫目标尽快实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要做到“因地制宜”。对于贫困地区的人,要开展应用型专业为主,侧重专业技术和技能提高,培养为生产与管理一线服务的专门技能型人才。当前,河北省职业教育注重校企合作、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争取通过信息化工学结合的教育学模式,给受教育人员提供更多参与一线实践和线上学习的机会,帮助受教育者带领家庭脱离贫困,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返贫现象的产生。

(三)“互联网+”的发展决定了信息化助力脱贫的可行性

过去囿于师资、地域等因素,已经固化了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课堂模式难以在贫困地区顺利开展,当地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几率就打折扣。但在“互联网+”的社会浪潮下,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学习生态系统”即以移动互联网和职能终端为特色的学习模式取代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正如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说:“技术的发展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创新IT技术和产品的涌现在为信息化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四、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河北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仍旧不够充足

河北省秉承发展教育、振兴教育方略,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整体教育事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但因历史原因,贫困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地区脱贫历程会比较久,教育经费支持力度略显不足,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依旧存在,阻碍了河北省教育公平的实现。与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比率相比,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仍处于偏低水平,而河北省则更低。

(二)贫困地区教育观念依旧有待提升

在中国,贫困代际相传现象较普遍。一是囿于祖辈对文化教育的偏颇认识以及长久以来家庭贫困造成的经济困窘,直接导致了一代代青少年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形成了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情感淡薄、教育意志薄弱的恶性循环圈。二是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较缓慢,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淡薄,造成专业人才转战其他城市寻求发展平台,加剧贫困地区人才资源紧缺,科技振兴贫困地区可行性降低。

(三)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有待完善

河北省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在贫困地区任教的教师中,只有为数不多能利用网络获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资源。不仅是由于贫困地区受自身发展水平、教师自我提升意识、学校培训经费等的限制,也因为贫困地区较低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不完善的产业结构,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普及,造成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贫困地区推广缓慢的现状。

五、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河北省精准扶贫发展路径研究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通过在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智能脱贫方式,争取让贫困人口掌握某种基本技能,彻底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

(一)依托政府行政职能,优化“后精准扶贫时代”发展路径

1.继续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扶持,联合企业寻求“信息化脱贫”路径

政府要在财政上加大对信息化扶贫平台的建设,争取通过网络通道打开贫困地区人员接受“线上”教育的突破口,弱化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结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或潜在可发展产业,进行企业联合,帮助当地政府引入主导企业甚至外资企业,一方面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带动贫困地区人员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信息化脱贫。

2.继续出台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引导“信息化脱贫”生态系统的构建

为实现精准扶贫下的教育公平,建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师业绩的考核、学习资源的管理更新,建立经费保障、平台运行等制度体系,精准利用信息化工具促进各项政策的联动实施,完善“信息化脱贫”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积极出台企业引入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与企业积极参与贫困地区脱贫建设,多方共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二)把握教育整改契机,发挥教师在“后精准扶贫时代”的推动作用

1.强化教师对信息化的认识,提升教师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化教学”的综合素质

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一是借助信息化平台课程授课解决贫困地区师资力量的匮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协助贫困地区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推教育公平;三是搭建贫困地区教师远程研修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起点自主学习;四是提供的教学资源要针对贫困地区教育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本土化定制;五是完善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考核机制,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主观愿望。

2.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教师教育扶贫的重要角色

在“互联网+”教育浪潮下,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构建360度开放、共享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同地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量。要做到这种教学模式高质量、高效率实现,就要引入政府、学校、企业等协同共建,政府主导该项目规划引领,学校提供一线教学资源,企业负责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架设学生和教师间无线沟通的桥梁。只有加强多方参与联动机制才能快速提高贫困地区学习资源的更新。

(三)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搭建信息化平台助推“后精准扶贫时代”的推动作用

1.建设“互联网+扶贫教育”信息化平台,搭建实现公平教育的航母

“互联网+扶贫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在平台建设上,必须考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创新信息化教育模式,探索因地制宜方案。鉴于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教育经费较少、师资素质较低、学生基础较薄弱等特点,该平台建设必须考虑低门槛进入、低成本搭建和高成效利用原则,比较完美地解决最“平台”“教授”“学习”的三大问题,实现以信息技术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脱贫。

2.建立“多层次”職业教育生态体系,高效率促进贫困人员短期实现“学”到“用”的转化

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可以为贫困地区学生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为更好地对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需求,职业院校要形成“多层次”教育生态体系。首先,在招生对象选择上,放宽入学学生资格资质要求,赋予职业院校招生权限;其次,在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分门别类学习的技能,结合区域经济需求,打造精准脱贫培养体系;再次,推进校企协同办学等多类型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1]谭清华.中国贫困治理七十年——扶贫政策创新视域[J].改革与战略,2019,(8).

[2]刘齐.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的形成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9,(1).

[3]赖文金.医学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8.

[4]潘文静.精准发力 共圆小康梦[N].河北日报,2015-12-28

[5]唐正娟.精准扶贫视角下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18.

[6]马建富,吕莉敏.乡村振兴背景下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价值和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

[7]张园晓.教育扶贫中教师资源不足的困境与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9,(4).

[8]冯婷婷.网络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发展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上),2019,(6).

[9]陈叶.信息化教学在《建筑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7).

[10]张忠达,刘艳萍.网络环境下中职信息化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 2019,(6).

[11]赵霞.我国儿童发展权保护的进步与思考[J].少年儿童研究,2019,(2).

[12]王洁玉.有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 [13]赵彦嘉.我国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4).

(作者单位: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