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伏

2019-12-16徐永清

江苏地方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肚里梅雨水珠

◎ 徐永清

江南一带潮湿多雨,尤其到了梅雨季节,那雨是一场接一场,时而细雨霏霏,时而暴雨倾盆。这时的空气总是湿漉漉的,用手一拧,仿佛能拧出水来。家具表面水汽一片,有时挂满大大小小的水珠,水珠不停地往下滚落。至于书橱、衣柜、化妆台的镜片,更是雾汽一片,孩子们可用手指在上面写字、画画,很好玩,也很过瘾。若是平房或是楼下的地面,到处都泛潮,甚者还能汪出水来。那墙根经年累月地受潮,吐出一片片、一道道白色盐碱霜。水汽无孔不入,它能钻到箱柜之中,使衣物受潮发霉。

梅雨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梅雨一过,节令就到了大伏。这段时间,阳光最热,气温也最高。此时家家户户翻箱倒柜,忙于晒伏。人们在门前、院里的空地,横的拉起绳子,竖的架起竹竿,有的甚至连门板都卸下来,将竹床搬出来,把衣物一股脑儿全都拿出来晾晒。

晒伏是江南人家盛夏的一幅生活画卷,这时的空中飘荡着一股淡淡的樟脑气味,这气味勾起人们久远的、发黄、发霉的回忆。晒伏也是亮家底,贫富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富有的人家,毛的皮的、长的短的、绸的缎的、各式衣物花花绿绿晒成一片。这些衣物有的人家是好几代人的积累和传承。有些人家怕露富,晾晒时用一些薄纱薄布遮盖着。

晒伏一般都是女人的事,要从早忙到晚。她们戴顶草帽或是顶块潮湿的毛巾,用湿毛巾随时擦擦满头满面的汗水。往往把衣物挂好晾好已是汗湿衣衫。这时,她们要坐在荫凉的树下或是墙角歇凉,顺带看守衣物,以防梁上君子顺手牵羊。晒伏要一发发地晒,一拨拨地翻动,要使所有的衣物晒匀晒干。晒伏还有个好处,平时找不到的什物,这时全都展现出来了。

晒伏大概盛于魏晋时期。《世说新语》记载了南阮北阮的一件趣事。阮氏分别居住路的南北端,南阮贫,北阮富。七月七日这天,北阮盛晒衣物,都是绫罗绸缎,鲜亮无比。南阮别无他物,阮仲容则以竹竿高挂大布犊鼻禈(一说是短裤、一说是围裙)于院中晾晒。人们奇怪不解,阮答曰:未能免俗,姑且如此。阮仲容是阮籍的侄子,亦是竹林七贤之一。

说到晒伏,古人还有人晒腹的佚事。所谓晒腹,就是晒晒肚里的书,晒晒肚里的学问。据《世说新语》记载,七月七日,人们忙于晒衣晒被,郝隆(东晋名士)则坦腹睡于日下,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如今基本上已没人再晒伏了。一是人们居住空间多宽大通风,没有什么潮气。二是人们穿戴讲究时新时样,往往衣服还未穿旧就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居住在老城区的人家还守着这晒伏的传统。习俗留下过去生活的痕迹。

猜你喜欢

肚里梅雨水珠
《梅雨潮信》
无花果
读《六尺巷》有感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种水珠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我是快乐的小水珠
水珠的魔法
梅雨时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