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编译行为测试任务工作分析

2019-12-13郑美玲

出版广角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新华社英文稿件

【摘要】文章基于访谈、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等工作分析法,获得来自4大类媒体机构下8个编辑部门的46名被试对10项典型英汉-汉英新闻编译任务的评价数据,通过分析各项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度等指标,确立了对新闻编译学员和新闻编译从业者重要的新闻编译任务。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面向职场的新闻编译行为测试研发的依据。

【关  键  词】新闻编译任务;工作分析;新闻编译行为测试

【作者单位】郑美玲,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英汉-汉英新闻编译能力及其评价研究”(2017000020124G152)阶段性研究成果;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时政新闻英汉编译研究”(2017BJ0032B)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28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为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并被广泛运用到各类测试和评估量表的研发中,比如,美国口语能力面试(OPI)、雅思考试(IELTS)、澳大利亚国际第二语言能力评定考试(ISLPR)、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CEFR)、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能力量表(ACTFL)等,对语言教学与测试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行为测试理论主张通过观察语言使用者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下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来直接推测其语言能力。

编译是高层次翻译人才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它在许多单位中占有相当比例。文章以英汉新闻编译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分析法,探讨不同媒体单位的编译从业者在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典型交際任务的类型、模式和特点,旨在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编译评价提供参考。我们只有在分析任务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共性,将典型的编译任务转换成测试任务,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测试任务特征与目标语使用任务特征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新闻编译行为测试内容的科学性。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新闻编译从业者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这些技能按照交际模式分类又可以细分为哪些编译任务?

(2)各类编译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度如何?在不同媒体机构或不同编译方向下,新闻编译任务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2.研究步骤

根据McNamara的第二语言运用测试理论,新闻编译工作分析包含以下步骤。

(1)专家咨询:咨询媒体机构中经验丰富的新闻编译从业人员和培训单位的新闻编译教师,利用访谈、问卷和初步观察等方法了解新闻编译应用行为的使用环境、形式与内容。

(2)文献搜索:查阅新闻编译研究相关文献,了解研究者对新闻编译事件或行为的描述。

(3)任务分析与实地观察:综合分析专家判断、访谈与问卷结果,在寻求新闻编译交际任务共性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分类,确立典型的新闻编译任务;在媒体单位进行实地观察并获取典型编译任务的语料,从测试学角度考虑其有用性,最终确定新闻编译测试任务类型。

(4)工作语篇的收集与考察:收集新闻编译人员在工作中使用的新闻稿件(编译原文和译文),分析其长度、复杂度和语言特征等。

3.研究工具与调研对象

(1)访谈法

新闻编译的主要使用单位包括通讯社、报刊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台和电台。不同类型的媒体机构,甚至同一机构下不同部门的编译任务使用情况也可能存在差异。报社和网络媒体书面交际居多,电视台更多属于口头交际。通讯社是新闻的分发单位 ,其交际模式多样,编译人员人数众多。受资源和时间所限,笔者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从每类中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依据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调研。其中,新华社是重点,调研对象来自该社多个编辑部门。调研最后确定7位访谈对象,他们分别来自新华社国际部、对外部、参编部,中央电视台,参考消息,环球网以及某高校新闻编译教师队伍。

(2)问卷法

调研根据访谈结果设计新闻编译任务调查问卷,包括被试个人信息(单位、部门、专业、学历、工作年限等),主要从两方面对任务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任务的频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几乎不使用,5表示常常使用),请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任务频率进行打分。

任务的难易度: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容易,5表示非常难),请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对难易度进行打分。

笔者兼顾编译方向和媒体类别确定问卷发放单位,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环球网和中国日报社,并根据各单位或部门编辑人员的比例分配问卷。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新闻编译交际任务参与者

交际的一方首先是负责审核稿件的编审,然后才是读者,而且不同机构的读者群体差异较大。比较特殊的是新华社的参考新闻编辑部,该部主要为中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国外新闻动向,读者为政府部门领导人。新华社其他部门通常为其他媒体机构供稿,受众为各大订阅媒体机构的选稿编辑,受众角色相对固定。其他媒体单位的信息接收者为广大普通读者,人数众多、分散、外延模糊。参与者因角色不同,编译任务的形式和难度也存在差异。

2.新闻编译交际任务访谈

新华社是新闻编译活动的重要场所。新华社涉及编译活动的部门包括国际新闻编辑部(简称“国际部”)、对外新闻编辑部(简称“对外部”)、体育新闻编辑部(简称“体育部”)、参考新闻编辑部(简称“参编部”)和音视频新闻编辑部(简称“音视频部”)。文章以对外部和国际部为例介绍编译的具体使用情况。

(1)对外部负责国内新闻的对外报道。译者将记者撰写的中文稿件编译成英语新闻,有时需要补充背景信息帮助读者理解。比如,来自部委网站的新闻或者外媒对我国的相关报道,这样的原稿不只一篇,而且可能同时涉及中英文两种语言。此外,有一部分从业人员能够自写、自编和自译,集记者、编辑和译者三种身份于一身。

(2)国际部以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海内外媒体播发国际新闻通稿和专特稿。该部的编辑岗分外文组和时政组。外文组只做外文,由驻外记者直接发回外文报道。时政组主要制作中文稿件,一部分是驻外记者直接编译国外各大通讯社或媒体的新闻、采访、声明或者发布会材料后,发回的中文报道。然而,记者的创作会受时间和资源等限制,译者有时候要综合外媒报道(一篇或多篇)和记者稿件进行删、补、调、并和改等二次加工,编译后发给国内各大媒体。还有一部分新闻报道由国内译者编译后,经由编辑审核发往各大线路。此外,国际部有专人负责国际新闻的选题,俗称“刷外文”,如遇到有价值的新闻,须即刻通知当班编辑制作成多种语言的新闻签发出去;还有一部分快讯来自驻外记者。他们从当地媒体获得资源,然后抢发外文或中文快讯,发回总社。这些快讯由编辑审核后签发。快讯主要为突发或灾难类事件,需要准确、客观、快速。

新华社目前设有多个发稿线路,将稿件发往各大订阅机构。中文稿件主要通过对内线路发给网络媒体或手机客户端;英文稿件主要在对外线路上播发,同时也会在对内线路上播发。目前,虽然国内一些新闻单位也可以自主制作英文新闻,但是其相当一部分的英文稿件仍然来自新华社的订阅稿。从一定程度上讲,新华社对外部和国际部对国内外事件的英文报道是国内媒体外文稿件的主要来源。

笔者归纳了从事英汉双向新闻编译工作所需要的五种主要编译技能:根据一份中文材料,新闻编译者将其编译成适合对外传播的英语新闻;根据两份或以上中文材料,新闻编译者将其编译成适合对外传播的英语新闻;根据一份英文材料,新闻编译者将其编译成在国内传播的中文新闻;根据两份或以上英文材料,新闻编译者将其编译成适合国内传播的中文新闻;根据所得中文和英文素材,新闻编译者将其编译成适合国内或国外传播的中文或英文新闻。

3.新闻编译交际任务问卷

各类新闻编译任务的整体使用情况如下。

(1)在各类交际任务中,读/译模式占主体。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将两篇或以上的英文稿件制作为中文稿件,此类任务在新华社国际部和参編部、参考消息社、环球网和路透中文网中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该模式下的汉译英编译使用频率次之,具体任务形式是将两篇或以上的中文稿件制作为英文稿件。此类任务在新华社对外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社和环球网使用较多。

(2)选题使用频率位列第二,这与新闻的时效性有关。为了补偿二次传播甚至三次传播的局限,译者不再被动等待分配稿件,而是主动搜寻素材来编译。《量表》的笔译规划策略分量表中也指出,译者要“能通过各种渠道检索与原文相关的各类信息,根据所处情境判断其价值并进行整合或取舍”。

(3)听/写/译模式居第三位。比如,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时,需要先听、记,结合新闻通稿,再完成新闻写作,如果需要,还要进行编译。

(4)听/译模式使用频率居第四位。在听/译模式中,快讯编译任务占主体。快讯在新华社的国际部、对外部以及网络媒体中使用比例较高。

(5)“视+听+读/译”模式居第五位。电视新闻广播已成为当今中国不可或缺的对外传播渠道。视频类新闻编译在电视台中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新华社视频室、网络媒体。但目前来看,该模式的使用频率相对偏低。

(6)使用最少的是图片编译。译者不仅要将文字译好,而且要寻找合适的图片,将其说明一同翻成英文/中文,插在文中。图片编译任务虽然占少数,但是该任务在某些部门很重要,比如,新华社的图片室和环球网的图片和摄影频道。

问卷第二部分进一步考察各个任务的难度。

(1)各类交际模式的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听+读/译、读/译、听/译。

(2)按照稿源的性质,任务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视频/音频类、文字类、图片类。视频新闻编译不仅要做到声画合一,而且声音和图像要瞬时出现。译者要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把丰富的内容信息传递给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3)按照稿源篇数,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编译两篇及以上同类语种的源稿件、编译两篇及以上不同语种的源稿件、编译一篇源稿件。当源稿件是两篇或以上时,选择的余地更大,对译者的编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编译任务更难。

(4)按照编译的方向,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表示汉英编译要比英汉编译难。目前,从事对外英文新闻报道的编辑或者记者多是外语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的磨炼方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倘若做到游刃有余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总之,在设计测试任务、编写教材或制定授课计划时,我们要综合考虑交际模式、稿源性质、稿源篇数和编译方向,选取具有一定难度(适中)的真实交际任务作为考察对象。

三、结语

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对新闻编译的定义是“译者或自选,或以给定的英文或中文文本(一篇或多篇)、视频、音频或图片等新闻素材为原材料,采用翻译为主、编辑为辅的处理方法,将原材料制作成中文或英文的新闻稿件供国内外读者阅读的跨文化交际形式”。它是一项集新闻翻译、编辑和写作于一体的特殊新闻翻译技巧,这些创造性的劳动几乎同时进行。

新闻编译从业者需要具备五种基本的编译技能,面临“读-译”“听-译”“听+读-译”“视+听+读-译”四种交际形式下的十种交互性编译任务。在各类任务中,读-译互动模式占主体,该模式下最常用的任务是将两篇或以上英文稿件制作为中文稿件。我们选出使用较多且有一定难度的编译任务,对这些典型任务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据此设计的新闻编译任务样本可用于开发新闻编译行为测试,编写新闻编译教材或者设计编译教学任务。在调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综合使用新闻文本、视频和图片等不同编译任务,还要考虑编译方向这一因素,同时也需要参考各类任务在工作中的实际使用比例。就编译教学而言,测试开发者在设计测试任务时,还要综合考量文本长度、考试时间及成本等影响要素,对测试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参考文献|

[1]吴自选. 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信”的幅度[J]. 中国翻译,2004(6):29-32.

[2]刘其中. 汉英新闻编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鹿士义,王二平.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评估任务的工作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2010(1):112-126.

[4]吴启金. 翻译教育要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45-48.

[5]Bachman, L. F. Some Reflections on task-based languag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J]. Language Testing, 2002(10):53-76.

[6]McNamara, T. F. Measuring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6.

猜你喜欢

新华社英文稿件
英文摘要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特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