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

2019-12-13唐景成

桂海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 唐景成

(1.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2.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的初心与使命是贯穿于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价值旨归。纵观中国共产党98年历史,就是一部党坚持和践行其初心与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源头活水”是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思想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和基本立场,而且为其践行提供了实践路径和精神动力。

一、理论基石:《宣言》追求人类自由幸福和实现共产主义

追求人类自由幸福和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与使命。早在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2]。发表于1848年2月的《宣言》开头就开宗明义提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时候了。”[3]399《宣言》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分析阶级斗争的历史,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资产阶级社会把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因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没有独立和个性”[3]415。因此,要争取和赢得无产者的自由幸福,必须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和自由,必须打破压在无产阶级身上的“枷锁”,即消灭私有制,建立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共产党人公开宣布共产主义革命,“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3]435,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见,《宣言》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就是追求人类自由幸福,这个初心只能由无产阶级来肩负重任,因为他们是最革命的,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实现路径就是消灭私有制和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理论基石就是人类自由幸福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宣传共产主义,并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都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虽然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指向有所不同,但都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在中国革命时期,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近代以来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伟大梦想。毛泽东说:从洪秀全到孙中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4]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的初心与使命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在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之后,我们党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检验改革开放的成效,坚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基本达到小康。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新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基本立场:《宣言》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

《宣言》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400,阐明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原动力。通过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对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3]410-411,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411。可见,《宣言》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共产主义是其最高目标,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立足于人民,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基本立场就是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毛泽东曾经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5]790,“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1031,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始终保持革命传统,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6]1989年党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7]。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鲜明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8]。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这个问题。他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9]。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给世界人民谋福利。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实现人类社会持久和平和繁荣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见,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始终立足于唯物史观和人民立场。

三、实践路径:《宣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纲领和实现步骤

《宣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纲领和实现步骤是实现人类自由幸福和共产主义的实践路径。《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421。无产阶级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421,并通过10个具体举措逐步消灭阶级差别,并逐步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消灭阶级,建立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奋斗纲领和实现步骤在不同的国家应当是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出,实现人类自由幸福和共产主义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占有生产资料,不断发展生产力,采取多项举措,一步一步地消除阶级差别,逐步消灭阶级,才能最终逐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奋斗目标。

《宣言》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纲领和实现步骤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与使命指明了方向。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不同之处,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我们党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是艰辛曲折的,后来历史表明,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虽然取得初步理论成果,但是“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0],“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实施“三大步”走的战略目标,通过逐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达到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精神动力:《宣言》的笃定信仰和坚持真理

《宣言》的笃定信仰和坚持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践行其初心与使命的精神动力。《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诞生历程分析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3]404,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3]406。得出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无产阶级运动,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最终必然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在笃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必须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高扬科学社会主义武器进行革命批判,在《宣言》中对三类社会主义开展革命批判:一是反动的社会主义,主要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二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三是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批判鲜明指出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们没有立足无产阶级立场、不推翻私有制和纯粹空想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只能是变异和异化的伪社会主义,并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之斗争[3]435。显而易见,《宣言》的笃定信仰和坚持真理为当时的无产阶级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宣言》的笃定信仰和坚持真理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与使命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的回忆中,就明确地说,对他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书籍之一就是《宣言》。像毛泽东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真理,不断纠正马克思主义偏离中国实际错误倾向的历史。在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纠正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受“左”的影响,出现了失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建设失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有机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针对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共产党脱离人民的前车之鉴,江泽民和我们党审时度势,旗帜鲜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矛盾,胡锦涛和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当代中国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指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的高度。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改革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交织叠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伟大”②等治国理政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1]。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我们依然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唯有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不断从《共产党宣言》经典中汲取养分,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注 释:

①据初步统计,从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到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并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这短短两年多时间习总书记提及初心和使命将近20次。

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伟大”是党的十九大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TA宣言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