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斯诺《两种文化》的反思

2019-12-11杨诗羽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杨诗羽

摘 要:斯诺所指的两种对待科学的典型态度也就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两种典型理解,这两种态度构成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我们要看到它们有各自的局限性,也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如何才能克服偏见使两种文化的矛盾不再尖锐,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关键词:两种文化;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一、两种文化的两种态度

1. 科学主义的态度

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必定是真的,科学不仅是唯一合理的知识形态,且只有科学才能探索和阐述客观的真理,其他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充满了主观幻想,甚至虚假。他们认为人文学科就是这样看待世界的知识——带有明显主观色彩、不具有真理性,因此没有意义。在科学主义者看来,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所有自然科学,对人文科学也适用。科学主义者不仅相信人类对科学理论与方法在各领域的使用是必然,而且断定它必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毕竟自从有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得多。

2. 人文主义的态度

人文主义学者认为科学不能提供一个真的世界,人们不能期望通过科学的眼光看到真的自然。尽管科学从许多个别经验现象概括出了一些普遍性的概念和理论,但人文主义者认为真实的世界应该是具体的、感性的,从普遍性的概念与理论中绝不能复刻出个别的现实对象来。同时,人文主义者还认为,人文学科研究人的情感、心理体验、各种行为活动,这些现象与人的自由有关,与人的整体性相关。对于这些现象的研究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而要采用人文的方法——无意于作一般性概括,而只求如实描述和理解,这是与科学方法完全不同。尽管科学技术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灾难,所以人文主义者们鄙视科学家的乐观主义,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科学。

二、科学与人文的局限

1. 科学的局限

科学本身是没有局限的,之所以要说它的局限,是因为它不能达到人们对它的过高期望,结果就使它变得局限。在科学主义者看来,通过科学实践对于达到追求客观真理、对世界进行系统解释这两个目标是不成问题的,即使目前没有达到,将来也会达到。但其实,科学难以达到这两个目标,尽管科学比其他知识形态更具有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并不是绝对的。一般,科学知识与理论都是基于经验而来,但经验并不是完全客观的,由此可推建立在其之上的理论也不一定客观。

此外,之前所提到的在科学主义者看来,科学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人文学科方面。然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并不存在某种超越历史的、普遍有效的方法论,科学方法也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并且,在科学研究中,人们也还是会使用一些非理性的方法,如直觉、想象等,这些方法明显与人文科学方法相关。这也可以说是科学的局限。当然,前文提过的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害,自然也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局限。

2.人文学科的局限

人文学科也与科学一样,其实本身是没有局限性的,之所以变得有局限性,也都是因为人类的需求与要求。

与科学相反,人文学科的一些知识通常是模糊不定,不具有普遍价值。人们无法对人文学者的说法给出恰当的评价,它们似乎充满主观想象的陈述,总是似是而非,让人捉摸不透。并且,人文学科难以像科学技术那样有明显的进展,它有时候只给出满足与各种的可能性,有时甚至可以说它是毫无进展,它似乎总是走着重复的圈子,探索永远无法完成的主题。人文学科的方法由于其主观性非常强,通常会被认为就是主观臆测,并不客观也就不能得到严谨科学工作者的信服。此外,由于其不能够直接运用于生产生活,不能为人类直接生产物质财富,常常也被科学主义者所鄙视,这也被看作它的局限之一。

三、对两种文化的反思

1.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意义

尽管科学是基于经验的普遍性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变得不科学,但科学总是在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取精华去糟粕,科学也许达不到对世界的完全系统的解释,但它提供了对自然越来越系统的解释,这是其他任何知识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基于经验而来的科学虽然不是完全客观的,但是却比其他经验要客观得多。随着人类交往的深入,人们之间越来越需要共同交流的基础,以保障相互交往与理解的客观性,科學的客观知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种基础,从这一点看,科学有其出现的必然性。

人文学科能使社会价值体系适应时代的变化,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社会价值规范,这是由于人文学者能细致观察社会与人并能从中发现某些细微事实,然后把他们描述出来,这可能启发其他人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作出类似的评价,遵守类似的行为规范,即达成共识。人文学科也熏陶甚至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实际上,人生来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内心世界,但由于被社会不断强化,特别是被各种人文作品所强化,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此外,对同一件事物,因人而异会有不同的感受,人文作品恰恰能描述这些不同,这些不同使得人的精神世界能与时俱进,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传统。

2.重视全面教育

当前两种文化的分裂不仅没有缓和,其鸿沟更有加深之意,斯诺提出应该对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如在大学中做出一些相应的规定,规定工科学生必修一些人文学科,而文科生则要必修一些科学基础知识。青年学生是未来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学者,他们在青年时代就接受多种学科的熏陶,因此可以期待在他们之间不会出现或较少可能出现两种学科的鸿沟。或许正是因为大学教育中交叉学习还远远不够,所以现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中学不分科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但全面教育也有其局限性,人们的精力和智力无法面面俱到,并且社会需要专门人才。即使是大学现有的跨学科建设,如斯坦福大学为促进生物医学发展而建立的跨学科合作机构,也是只是把基础生物学家、临床医生、工程师、化学家等聚在一起共同研究问题,而不是人文学者们。

相比于人文学科,科学目前似乎更占优势,这种优势就是之前所说的它对人类物质生产的直接贡献,这也是大多是科学主义者对人文学者以及人文学科存在偏见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物质成果并不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有价值的绝对标准,正如我们探讨人文的意义时所说,人文学科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克服偏见,一般,正是由于科学技术能带来物质财富,处于利益方面的考虑多数人才会选择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各种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产物。从科学理论的形成就可以看到这一点,科学理论的形成并不是直接由经验推到出来的,它还受到各种文化传统的影响,这些文化传统可能通过科学家被带到科学中来。比如,由于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不同,所以会形成风格完全不同的西方医术与东方医术,但这并不影响治病救人。

诚如斯诺所说,两个文化的阵营在沟通中更加不理解,不同思想派别在整合的过程中更趋于多元化。但情况也许并不会越来越糟糕,从小的方面来看两种文化之对战虽然无休无止但也只是茶壶里的风暴;从大的方面来看,既然经过斯诺的演讲后引起了两个阵营的思考,那么两种文化也能在对立中各自成长,这也能使得两种文化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任定成.科学人文高级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正华.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人文视域中的中学哲学教学思考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中西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