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

2019-12-11刘佳茜

青年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人的本质以人为本启示

刘佳茜

摘 要:关于“人的本质”这个问题的科学界定,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一直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柏拉图、黑格尔等诸多哲学家都对其作出过解释,他们的思想都对当时他们所处的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奠定了理论依据。马克思经过反复的思考,通过对前人的批判继承,对人的本质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界定。人的本质问题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契合,两者密不可分、紧密相连,是一个整体。因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论述,对我国的建设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党制定方针路线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方向。

关键词:人的本质;以人为本;启示

一、“人的本质”早期发展

什么是人?人从哪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关于人的本质,这是千百年间来经久不衰的话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该问题有着不同的定义,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不同的答案,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界定。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个人的灵魂有三部分,即理智、激情与欲望。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存在着理性,并且理性源自宇宙灵魂,但是人灵魂的理性纯洁度比较差,不属于一等的理性,原因是在人的灵魂里,排除单纯的理性外,还存在着感觉、欲望以及情绪,这都是外界水、火、土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柏拉图对人的本质强调偏重于灵魂。费尔巴哈对于人本质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主观角度分析,不具有客观性。同时,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体系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康德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理性道德自由,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康德认为应该在实践的哲学中来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认识的表面。

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不同的哲学家站在不同的前提和角度下,因此就产生了很多说法,但都为后来的理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人的本质认识也是具有一个过程,马克思将这个思想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人的本质通过劳动体现”;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通过劳动体现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结论,指出:“人的特性是人可以进行自觉的活动。”这个思想指出了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方式——劳动。马克思认为,我们既可以通过劳动让人在自然界里获取一席之地,也可以通过劳动区分人和动物。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会创造劳动工具,通过自身创造的工具改变生存物质条件,劳动是人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本质特征。动物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只是在它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劳动,人类却可以在合理利用规律满足自身需要。但受到自然环境制约,所以人们要符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进行活动。马克思得出结论,人把自然界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因为人具有自身的需要,人就通过脑力创造劳动工具,不仅改造了自然界,也将自身进行了改造。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的意义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认为有存在关系的地方,就存在着人本身;动物对事物没有任何关系,而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要想战胜自然界,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仅仅靠自己薄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人的本质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人们可以说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只有存在生产关系,才会有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且这些复杂的社会交往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三)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到过“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马克思是在费尔巴哈偏向自然主义的理论和黑格尔侧重于存在的理论中总结得出,人是有需要的,需要是具有前提性的,人们的肉体具有客观性,但是满足肉体的客观性就要承认人们生理具有需要性,同时人们也要承认人的需要也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的性质。同时马克思也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满足个人需要中前进的。如果没有人的需要,那么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就都是虚假的、不存在的。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总结的理念和观点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三、对当今的启示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问题的阐述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大到国家发展建设,小到为人处事方法。

在我国古代,“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十分盛行。“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为仁由己”等古代思想,都强调了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将人放在首位,注重尊重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而言,必须要注重百姓的安居樂业,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满足百姓的需求,国家才得以昌盛。强调百姓作为主体的价值,着重强调民本的思想,国家才得以存在。

治理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的角度提倡“民惟邦本”,它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国家的政治正是由于“民”才得以形成,失去“民”国家将不复存在。“以人为本”原本是资产阶级提出的口号,但是它为社会主义施行和提倡“以人为本”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由于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在理论上也曾出现过错误偏差,但是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果也日益显著。但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这都有待人们一一去解决。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我党的带领下,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此同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已经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坚持“人本”思想贯彻国家发展建设的始终。在进行广东省的工作考察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的重大理论优秀成果,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江泽民同志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国家进入千禧年的重要指导方针指导依据。“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坚持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无论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在进行改革开放上;无论是为了实现小康社会还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权利,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要明确一点,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根本,“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广大人民。

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可以说“以人为本的思想全方位的回答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各种各样问题。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何时期,只要我们进行发展,就面临着国家要如何发展这个问题,科學发展观的提出就从根本上完成了这个回答,就是要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思想。党是人民的党,要为人民服务,要在工作中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在建设发展国家中,人民群众才是根本保障。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开拓者,在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人民群众也是重要的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涉及任何发展和建设都是空想,都是不复存在的。坚持“以人为本”,饱含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正确思考,是在党的带领下正确探索得出的结论,并且“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以人为本”仍旧是指导思想。新时期下,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完成,国家的发展及其建设依旧要坚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建设的基石,只有打牢地基,上层的发展才会牢固,国家兴旺发达才会指日可待。新时代下,改善民生依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表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发展靠人民,也是为了人民才谋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始自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了解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解百姓需要,根据这些抓住重点,彻底解决百姓存在的问题,在落实制定解决方案,国家才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张奎良.人的本质:马克思对哲学最高问题的回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5-17.?

[7]李俊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23-26.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以人为本启示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