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对策

2019-12-11冼宪恒广州市璞境生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

节能与环保 2019年7期
关键词:水源河道水体

文_冼宪恒 广州市璞境生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国内城市河域过水范围持续削减,而且河道内的水质污染状况较为严峻。针对城市河道而言,既要具备基础的排涝功能,还要具备各种生态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河道的具体状况来说,生态作用均未得到充分体现及发挥,许多生态服务均产生了退化现象。由此,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探究我国城市河道生态体系的实际状况,并进一步提出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及策略十分必要。

1 城市河道治理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国内水质污染现象的影响范围及面积正持续扩大,通过城市的河流过水范围正在持续削减。以往针对城市污水的处理通常选择裁弯取直、员工渠化等途径,造成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坏,失去基本的生态服务作用。纵观国内外针对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得知,城市河道不仅具有各种基本功能,还应当发挥出净化水源、改善生态的作用,进而作为市政发展及城市文化背景的关键承载点,向人文、生态、社会等领域融洽趋势发展,创建新的生态河道治理方式,既可以挖掘出城市河道排洪、泄洪等基础功能,而且还要尊重生态演变规律,尽量复原河道周围的生态特点,保证生态体系的稳定良好。

2 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介绍

2.1 概述

城市河道生态处理是依靠生态系统与生态学,在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符合城市河道的行洪、排涝等要求。而且,城市河道的治理环节需要有效融合人工改造和生态发展,进而找到有效的改造模式。在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符合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循环体系的要求,重点留意河道湿地建设,创建出和河道发展相一致的多元化生态环境体系,因此要严格管理针对河道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提升河道中水体的自净化水平,进而达到环境复原的目的,推动河道生态体系的稳定循环建设。

2.2 基本原则

2.2.1 复原河道基本功能

城市河道治理阶段,要制定和城市发展相一致的基础城市用水规划,在保证可以符合人们基本需求之外,使之发挥出河道特殊的排洪、抗洪、通航以及环保等基础社会职能,但更关键的是保证河道起到一定的生态服务与环保性能,提升城市河域生态处理的基本成效。

2.2.2 提高生物多样化

和与一般生长于陆地的动植被不一样同,河道内水生动植被在水、陆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为提高生物多样化需要尽量拓展河道湿地范围,进而挖掘出河道生态体系的服务质量及循环性能。为保证河道上下游与左右岸物种具备充足的生存空间,要拓展河道周边的水域面积和河道两边的区域面积。而且能够并在水陆空交接的过渡区建立过渡绿化带,不仅可以维护河道周边的生物类型多元化,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经济利益。如能够在走廊的坡顶位置栽种果树等经济类作物,但在河滩周边区域面积内采用灌木植被来栽种,保证了动植被生长繁殖的区域范围。另外,还需要及时对河湾、湿地、河滩和急流等位置加强治理和防护,保证鸟类、鱼类以及陆生植物等健康生长以及繁衍。

2.2.3 增强自我修复性能

通常情况下,河流本身具备良好的水源自净化性能,而且该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中河域水量大小、含氧量的多少。所以,为了提升水体自净性能、保证可以挖掘出排涝泄洪、通航供水作用,进而需要增多城市河道中的水量,保证可以符合水分、气体、能量转换流通等需求。另外,还应当削减河岸周围的硬化土壤,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条件保证河岸周边的生物多样化。

3 城市河道生态现状

3.1 泄洪能力不足

和城市创建发展逐步加速相对的是市政住宅用地范围逐年削减、城市河域区域范围逐渐减少、河道空间被严重占用造成河道底堆积,河道断流状况越来越严重、过流断面逐渐萎缩等现象,导致城市中的河流走向出现变化,河道排洪量不断升高,河流地面与水下水文历史出现变化,降低了城市总体的抗洪性能。

3.2 水源自净性能差

就当前我国水质状况来说,大多数城市把修建把河道视为自然的污水集中区,通过下雨下雪等自然气候,造成的地面径流,把地面的污染物携带入河道中,由于污水、污染物等没有经过任何处置,达不到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私自或是盲目地直接排出,造成导致河道中的水源质量变差,其本身的水源净化功能降低。

3.3 生态系统恶化

因为地面径流把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和污染物带进河道中,导致河道底污泥成分的沉积和水质恶化,水源污染现象加重,水体中含氧量削减,也造成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被损坏,水生动、植物的类型及数量均在削减。另外,人们针对河道的治理方法依旧局限在以往的硬化、渠化方面,造成河道硬化,因而导致水体和土壤间的交换性能降低、一定程度上,阻隔水源和土壤的物质转换,造成河道周边湿地范围逐年降低,极大地破坏了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体系。

4 城市河道生态处理和环境修复对策

4.1 建立人工湿地

若要发挥出城市河道的生态作用,就需要基于河道来建立水文生态体系,并创建完整的人工湿地提升河道的水资源调控性能及使用率,改善地区气候,增加水体内的生物多样化。尤其是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区域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使得城市湿地范围也明显削减,由此更需要建立人工湿地体系。

4.2 灵活采用人工增氧方法

尽管我国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始终强调污水降排与排污处置,但是市政污染水源的治理依旧未取得显著成效。在后期处理阶段,各大城市可考虑采取水体人工增氧手段来处理河道水体,进而达到河道水体生态复原的效果。在实际处理中,可在河道附近修建水库、喷泉等基础设施,推动河道内的水体流动,有效提升河道水源的循环程度,增多水体内的含氧量,防止水体出现再次污染。

4.3 制定生态性护岸体系

生态性护岸体系也是城市河道生态处理和环境修复的关键举措,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广泛应用。该种方式在实际应用时的成本很低,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生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筛选护岸植被时,各大城市不能盲目套用国内其它城市的成功案例,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河道护岸植被。

4.4 建立整体治理机制

为防止城市河道生态问题持续扩大,各大城市要积极采取整体性治理机制,对于当下河道出现的生态问题展开集中、全面的处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积极调研河道生态状况,采用科学的治理策略,形成河道整体环境治理机制,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4.5 采取生物修复方法

为改善、优化城市河道水质,可采用生物修复方法,比如在河道中放入鱼虾、贝类等水生物种,依靠动物的取食等作用来净化河水污染,加速分解河道污染物。此外,也可在河岸、河心岛等部位栽种水草、树木,促使城市河道水质得到净化与改善,保障城市河道生态体系的平衡。

5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大城市需要充分了解到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挖掘河道生态修复作用,从而整体治理城市河道生态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水源河道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理念及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积极做好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与建设
河道里的垃圾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