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法在票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019-12-10贾俊玲

职业·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法

贾俊玲

摘 要:基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票务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更好地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车站等票务岗位的实用性人才,票务管理课程主要运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本文详细地阐释了此方法在教学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 任务驱动法 票务管理课程

课 题: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SJGZY217。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票务管理课程就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而言,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地铁车站站务员(客运服务中心、站厅)、客运值班员等岗位对票务设备的操作技能及简单故障维修能力,票务报表准确、规范填写能力,以及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票务处理能力。所以票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实训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式来进行授课,一方面,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就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对此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高职教育以“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必将成为一句空谈。为此,根据学生实习、就业需求,在票务管理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以学生为中心概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国外最早提出“学生中心论”的教育学家是卢梭、杜威等人。他们“把学生看做教学过程的一种自变量,看做能够完全决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主体”。这种观点从哲学角度分析,尽管否定了外因(教师)的作用,但毕竟认识到了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体验。

在国内,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提出,基础教育要早于高职教育。早在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政策中就指出课程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这无疑为日后高职教育课堂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而高职教育最早提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标志性文件是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随后,教职成[2011]9号、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职成[2017]4号等文件的颁布,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等问题逐年成为高职教育探讨的热门话题,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任务驱动法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而任务驱动法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参与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与学的方法。它是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课堂上,只要学生有事可做,并运用相应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所以,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真正地体现了“教是主导、学是主体”的地位。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基于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根据票务管理课程实训性强的特点,此门课我们主要运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法、并辅之以案例法和情景法进行教学。具体任务开展实施如下:

1.任务实施前

(1)自由分组。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岗位设置,学期之初,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要求:由学生自由建组,并定岗;每组设有站长、值班站长、客运值班员、客服中心站务员、站厅站务员五个岗位;每组组员以竞聘的方式选出责任心强、操作技能强、认真负责的人员作为站长,由其带领本组进行每节课的任务实施。任务考核成绩最终纳入学期考评成绩中。

为了顺利通过考核,每班组成员在推荐站长人选时,必定会本着认真的态度,这就为今后任务的顺利实施,在任务开展中站长能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激发站长的责任心,每次任务实施,表现优秀的,总评成绩加分;不认真负责的,对个人酌情扣分。

(2)布置任务。学期之初,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票务设备实际操作能力和日后胜任车站站务员、客运值班员等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方案。其次,任务实施前,教师借助“一平三端”的网络教学平台先将任务实施的资料(如电子版课件、教学设计、慕课)、任务单传到平台上,供各班组学习,使其明晰课上任务实施的具体内容。然后,教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将实训中相关技能的难点操作演示给各组站长,再由各组站长演练,教师从旁指导、答疑,确保各组站长课上实训操作安全、准确、规范。

(3)准备工作。票务管理课程的实训任务均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训室进行。实训室内设有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自动查询机、自动验票机、车站计算机等票务设施。每次任务实施前,任课教师应先确认票务实训设备、器具处于良好状态,并准备好实训场地。

2.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中,各班组成员夯实并加强各项票务技能训练,并在站长的带领下完成考核任务。教师则从旁巡视、启发引导、答疑、解惑,及时纠正并处理任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三步教学法”,即“讲、演、练”三个操作步骤指导、训练各班组成员对技能操作的娴熟程度,使其逐渐具备熟练地独立操作票务业务能力;并根据任务内容,辅之运用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这些辅助的教学法既是对各班组成员实际操作技能的一种强化训练,提高其职业能力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有助于教学素质目标的实现,如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如训练熟练操作半自动售票机技能时,可设置乘客票务处理情境:每班组五人,客服中心站务员操作半自动售票机;站长从旁指导;值班站长、客运值班员、站厅站务员分别客串乘客,并在付费区内等待办理补票、充值业务,付费区外等待办理买票、自动售票机故障凭条处理票务业务。再如,运用案例教学法训练客服中心站务员退票业务能力。如“某年10月2日,下午14:40某市地铁站一名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买了一张4元的单程票,15:00,由于乘客自身原因无法坐车,到客服中心请求站务员退票。若你是客服中心站务员,应如何处理此项业务?”此案例既考核了地铁客服中心站务员对票务政策的掌握情况,又考核了其对半自动售票机退票的业务操作能力,也考核了其客运礼仪、服务意识等知识。在案例教学法运用时,一定要选取典型的案例;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评价应着重考虑学生在案例中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否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是否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

3.任务考评

任务结束后,各班组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考核作业,如实训报告、任务演示演练视频等。然后,教师展示学生演示成果,提供考核作业、个人参与任务情况评分依据。最后,由学生、教师共同进行成绩评定、总结。其中,考核成绩的评价应根据各组整体行为表现,分为五个等级,即能高效圆满的完成任务中的全部操作内容(优);能顺利完成任务中的全部内容(良);能完成任务的全部内容,但需要一些辅导和指导(中等);只能完成任务的部分内容(及格);不能完成任务中的全部内容(不及格)。学生参与其他组任务考评时,会无意识地将其与本组任务完成情况作比较,这既夯实了学生对任务实施中所运用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巩固加深了其在任务中对错误操作的理解,为日后票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了准备。对考评个人参与任务情况,根据个人参与任务的行为表现分为:个人积极、认真参与全部任务研讨、实操,评价等级为优;个人参与全部任务研讨、实操,评价等级为良;个人参与部分任务研讨、实操,评价等级为中等;个人参与部分任务研讨、实操,评价等级为及格;个人不参与任务研讨、实操(睡觉、个人玩手机等),评价等级为不及格。对个人考评时,由各组站长和教师共同完成。为保证站长评价公正、有效,站长评分若与实际不符,则扣站长分,所评人员无分。设置个人参与任务评价环节,是为了防止各组成员参与任务时有浑水摸鱼的情况,以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任务考评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过程考评,既包括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的考评,又包括对三维目标中素质目标的考评。因为票务管理课程培养的学生专业就业的对口岗位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窗口,所以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责任意识、良好服务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实训任务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4.任务总结

总结任务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实操方法、規律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票务管理实训课程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是教师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票务设备操作技能和票务处理能力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评中学”,从而更好地掌握岗位知识、技能。

(作者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法
高校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践行为导向教学法
新课程理念下“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