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

2019-12-10李翠君尤扬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权利义务教学资源法治

李翠君 尤扬

所谓法治意识,是指主体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敬畏、遵守和服从。人们的法治意识水平体现了人们对法的认知水平、对守法与违法现象的看法、对法律规范的遵守程度和对法的信任与依赖程度等。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理解法的内涵、认同法的价值、遵守法的要求。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规则意识等。法治意识与依法治国是完全适应的,是法治的内驱力,符合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文化养分。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增进人们对法律的亲近感,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与信任法律。

一、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为了真实地了解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本次调查问卷选取了我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如下:

对法律权威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维护公民权利、保障社会秩序、惩罚违法犯罪的作用,学生对法律的作用评价是积极有效的;学生们整体上比较认同法律的权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比较深入人心;对于宪法地位的认识,66%的学生对宪法的权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后,初三学生的正确认识(98%)明显高于初一(52%)、初二(73%)的学生。

对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完全知道”和“基本知道”的占整体82%,不太了解的只占18%,说明学生比较了解权利义务的内容。对于“权利义务的关系”,73%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

对规则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各类规则都有了解,道德则了解的更多。81%的学生有规则意识,能够严格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行为。学生们主体意识非常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规则的占整体的75%,说明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智慧。

二、形成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整体“法治意识”是比较理想的: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规则意识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不足的方面,如对“权利义务关系意识”的认识经过教学后仍有8%的学生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在遵守信号灯指示时初三的学生仍有19%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没有执行规则的规定。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说明我校教师教学效果明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落实教学任务,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开发教学资源,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训练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素养。

同时也暴漏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难懂枯燥”的法律知识教学方式单一、巩固不及时,造成学生理解运用障碍;学生在学习艰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时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不能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造成了“学过就忘”,没有内化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部分。

三、我校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找策略。

1.教师角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策略选择。

(1)提升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

教师是学校承担教育任务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达成很高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了很好的适应教授法律知识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法学修养。可以通过自学、专家讲座以及短期培训的方式达到預期目的。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法律知识普遍抽象晦涩,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有挑战,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比如辩论赛、模拟法庭、探究教学、实践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3)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完成教育任务的载体。教学资源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好坏。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切忌从法理到法条的讲授方式,选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真实的案例或者新发生的热门案例作为载体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出法理或者运用法条,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角度

除了教师用心的教,还需要学生用心的学,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思维,树立法治意识。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前认真预习

学习法律知识,学生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法律知识抽象难懂,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先预习要学的知识,看看哪些自己明白,哪些不懂,做好标记,为上课做好准备。

(2)课堂积极思考

到了课堂上,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教师和同学们的分析案例的方法和角度,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抽象出方法论的意义,既学习了法律知识又形成了法律思维,还具备了法治意识。

(3)课后关注社会

学习了法律知识后要有意识的运用,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案例都可以为我们“练笔”提供很好地“素材”。运用自己学过的法律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法治意识”,也为自己成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奠定了基础。

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它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在作为法治主体的人真正的理解法治、拥护法治和信任法治的情况下,人的法治意识才会越来越高,国家的法治也才会越来越好。

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要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需要我们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形成关系到国家的法治进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合适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最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有“法治意识”的良好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猜你喜欢

权利义务教学资源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非银行网络支付业务法律关系分析
微信购物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