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传》中的楚国形象探析

2019-12-10张晓目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左传楚国

张晓目

摘要:《左传》当中与楚国有关的记载六万多字,对楚国形象的塑造也是丰富多样。我们现在对于楚国形象的认知其实大部分来源于《左传》,春秋不同阶段的楚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从传统封国到楚国内部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春秋楚国的兴衰,塑造了楚国军政强盛、阴险狡诈的形象,但是通过对楚国形象塑造的整理与探析,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左传》当中展现的楚国样貌,从而可以更加深入认识楚史。

关键词:《左传》;楚国;形象塑造

一、传统封国视角塑造的楚国形象

所谓传统封国是指春秋时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诸侯国,例如鲁国、齐国等。《左传》当中,最早开始对楚国的记录是由于军事冲突对楚国的记载,从字里行间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楚国当时边缘化的形象——狡诈、冷酷等。

(一)楚国的边缘化形象——楚武王、楚文王时期

除《左传》鲁庄公十六年记载因为郑国的“无礼”而伐郑以外,楚国几乎与中原腹地的传统封国没有过多军事外交的交往记录,多是与周边国家的冲突。

1.楚国军事用诈的形象

《左传·桓公九年》记载:“夏,楚使斗廉帅师及巴师围邓。邓养甥、聃甥帅师邓救。三逐巴师,不克。斗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邓师大败,邓人宵溃。”这里主要记载的是楚国用兵使诈击溃敌人。而同一时期对于其他国家军事记载还大多遵从周的军礼的形式模样,但是楚国的作战风格就与当时的舆论道德背道而驰。

2.楚国国君不念亲情的形象

《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楚国国君是邓国国君的外甥,而楚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丝毫不顾念亲情。这段的叙述一是陈述这一事实,另一方面也是《左传》的作者自身对于这件事的讽刺。

(二)楚国由被动防御到主动进攻转变的霸主形象

1.楚成王时期主动进攻的军事强国形象

(1)齐桓公始霸时期

这一时期,诸多军事行动多为楚国被动反击,楚国是齐国称霸的借口。鲁僖公三年阳谷之会,《左传》记载:“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楚国被动反击,楚国是齐国称霸的借口。在鲁庄公二十八、三十年,再到鲁僖公元年到三年楚国连年伐郑,齐桓公以此楚国威胁为借口,杨伯峻注言:“桓公伐蔡也,号言伐楚,其实袭蔡”,也就是说,楚国当时对中原的威胁没有得到中原诸侯国足够的重视,但楚国作为军事强国的形象已经开始在中原诸侯国的眼里崭露头角。

(2)宋襄公鹿上之盟时期

宋襄公意欲成为盟主,而这一时期楚国势力直至黄河以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宋襄公想要打楚国附庸国的算盘,楚国佯装答应,而后伐楚。这一时期的楚国已经能够见机行事,不再只是被动受敌。

(3)城濮之战——晋楚争霸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国与晋国于城濮大战,楚国败退。之后鲁文公三年到十一年,楚国与晋国间接对抗频繁。由于军事交流频繁,中原诸侯国更加感受到楚国的军事强国的形象。

2.楚国的霸主形象——楚庄王、楚共王时期

(1)新城之盟时期

楚穆王晚年的努力被晋国赵盾主持的这次会盟打击,晋侯再度控制中原诸侯。这一时期楚庄王初立,国内有斗克与公子燮作乱。鲁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此时的楚国可谓是天灾人祸不断。所以在《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区区小国庸国都轻视楚国,竟然都开始对楚国没有防备。而后“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落得被灭国的下场。当时的楚国由于内外交困,天灾人祸,有很多诸侯国以及周边小国有轻视楚国的现象,但是楚国的军事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2)楚、郑“蜜月”时期

自鲁宣公元年,楚、郑两国开启了为期仅两年的“蜜月”期,此时的楚国却是有担当的盟友形象。这两年期间郑国受到了很多国家的侵扰,但是楚国都担当了解救者的角色。直到鲁宣公三年郑国倒戈晋国,之后一直到鲁宣公十一年,楚国一直在不停歇地讨伐郑国。可见楚国有着义气与复仇风格。

(3)辰陵之盟,楚国开始在中原称霸

《左传·宣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郑国根据局势判断,此时的楚国已经与楚庄王即位初年的内外交困不可同日而语了。邲之战,晋国败给楚国,楚国的军事强国形象已经在中原诸侯心中扎根。

(4)第一次弭兵之会时期

此时众诸侯多迫于楚国的军事实力,对其并不是真正的服气,所以诸侯国在与楚国的频繁接触后仍是排斥楚国的。《左传·成公四年》:“季文子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类似认为楚国不是华夏族人,楚国的军队傲慢轻佻的文字记载颇多。

(5)晋悼公复霸时期

《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囊曰:“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楚人认为自己也是有惊天之功的,不需要自贬身份。

二、楚国内部视角塑造的形象

这一时期,《左传》记叙了很多楚国的内政与君臣之事。

(一)楚国自信与他国鄙夷楚國的矛盾形象

1.楚康王时期

(1)楚国自信的形象

《左传·襄公十七年》记载晋楚争先,楚非常自信,“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由此可见,楚国完全不服气晋国的独尊地位。

(2)他国鄙夷的形象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此处是在讽刺楚国的军政不良导致无功而返,并且在第二次弭兵之会的时候,更有“无信”、“衷甲”、“事利”这样讽刺的评价。

2.楚灵王时期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此时的楚君已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远胜于周,完全有实力夺得天下。这一时期他国的评价也多是“楚国大而不德”、“楚王汰侈”、“淫虐”且“贪而无信”。

(二)楚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形象

1.楚平王时期奸臣误国的国家形象

这一时期在《左传》当中着重记载了费无极诬陷太子建,灭伍奢全族,伍员奔吴计划复仇以一系列楚国内政的事情。而对于楚国军事方面的评价也多是:“帅贱、多宠、政令不壹”。

2.楚昭、惠王时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形象

(1)楚昭王“知大道也”

柏举之战前奸臣费无极、昏臣令尹子常以及贤臣沈尹戍的作为与形象跃然纸上。鲁定公六年,楚迁都,开启复兴阶段。鲁哀公四年,《左传》记载:“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六年报柏举之战之仇。

(2)楚惠王知志

这一时期是楚国内乱平定,主要的历史事件为白公之乱,叶公子高威望极高,解救了楚君,平定了叛乱,而后再度图谋发展,在《左传·哀公十九年》记载:“秋,楚沈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

三、《左传》中楚国形象阶段性塑造探析的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审视文本叙事动机与目的

《左传》中楚国的形象叙事是基于作者的道德价值观影响下叙事动机与目的出发,会影响作者在编撰与解读收集的资料。所以,楚国的形象作为更多的作为意蕴叙事的内容,对于历史上如此的楚国形象(人、军队、国政形象等)是否客观与准确不是我们阅读与理解的重点,我们的会因为这样叙事性的分析透过作者塑造的楚国形象更加理性地认识楚国的历史形象与历史角色。

(二)有助于重新理解《左传》中的楚国在春秋时期历史舞台扮演的角色

春秋时期,楚国即便是愈加频繁地参与中原地区的军事外交活动,但诸多史著作品中大都认同楚国是作为外族人或蛮夷之族的身份活动在历史舞台上,但是通过对《左传》中楚史形象的叙事分析,其作者写作视角与姿态的转变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在楚康、灵王时期,楚国已然成为春秋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即便是在鲁成公七年吴始伐楚之后与吴国军事外交的纠缠成为之后《左传》记载楚史的主要内容,而与两国有利益纠葛的诸侯国也无法独善其身。楚国此时已不再是如楚武王时期的边缘化形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与边地少数民族之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加紧密的发展态势。

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族认同就是楚国蛮夷之族的观念向华夏族靠拢的趋势问题,回归《左传》这一历史文本,通过以上楚国形象塑造探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楚国在春秋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作用,民族认同问题是基于华夏族的角度提出来的,即便是楚国有主动向华夏族靠近的意识与行动,但立足于历史文本本身的角度来看,《左传》中的楚国形象是在保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同时,吸收学习华夏文化后融合的形象。楚国没有因为接受中原“礼”的熏陶而放弃武力扩张,没有因为学习中原文化而放弃自身的文化特色,楚国对世事的理解更加灵活与潇洒,更加凸显楚国的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形象相结合的特点。所以,由于楚国特色文化与华夏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即便是被吴国打败而侵占了自己的都城,它依旧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楚人在吴越争霸的舞台中扮演了导演与主角的角色;在秦王朝统一六国后,楚人与楚文化依旧是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我们应该在基于历史文本的叙事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写作“编码”从而确认其作为史料的作用,才更有利于我们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楚人、楚国与楚文化。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2016.11.

[2]韩震,董立河.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左传楚国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