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力薄弱学校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建构

2019-12-10叶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

叶娅

摘要:学力薄弱学校在过去被认为是升学率低、师资不强、校园建设差的学校。从综合角度分析学力薄弱学校的特点和问题,基于问卷和数据构建可以得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对学校学力评价的综合量表。在此基础上,调整校内管理结构,打造适宜师生发展的校内学习环境;以政策优势和财政补贴,吸引优质师资长期驻留;提升校内配套发展资源的服务转化率;利用本校特长师资,打造特色化竞争优势,可以构建学力薄弱学校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学力薄弱 学校管理 特色化发展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基础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我国各个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学力差异。学力薄弱不仅仅意味着该校竞争力差,还表现在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资源较少、学生的学习转化率不高,因此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如何分配教学资源、如何从其他层面多方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扭转眼下的尴尬局面、突破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成为学校发展的关注焦点。

特色化学校的构建既符合时代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因材施教、专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未来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有必要根据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学力薄弱改善策略,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出特色化的发展建构路径。

一、学力薄弱学校的定义与范围

1.定义

学力薄弱是一个相对含混的词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界对“学力薄弱”一词的看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一部分研究者将“学力薄弱”视为是对学生学习吸收能力不足的一种描述,如王欣瑜的《基于认知诊断的儿童数学学力结构及测评研究》,将学力薄弱描述为对知识的转化率低,学生缺少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换言之,作者认为学力的强弱是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描述。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学力是对学校施教能力的描述,在皇甫林晓的《城市薄弱学校改进的困境与策略——基于学校内部公平的视角》中将学力归类于一种对学校内部教育机制公平与否、校内教育资源丰富与否的判断和评估。还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学校的学力关涉到学校实际占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水平的高低,如姚秀芝在《实施课程建设,助力薄弱学校发展》中所提及的内容内涵则关涉到学校的基础建设情况对学生学习效力的影响。本文综合学界现阶段广泛认同的三重观点,将学力薄弱定义为“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机制设置缺漏导致的学生学力衰弱的现象”。

2.范围

“学力薄弱”学校的特征分为物质层面、结构层面、师资层面、转化层面和升学层面等几个方面。

物质层面指的是学校所拥有的教学器械和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对青少年培养的客观要求。

结构层面指的是学校教学结构不完善导致的学生学习中遭遇的阻碍力度上升。举例来说,目前一些学校强制全体学生留齐耳短发,头发超长的学生将被记过警告,然而事实上这种过分严格的校规规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没有益处,因此这种建构于无效的硬性规定的、在学校运作结构内的负面规定和负面措施就是结构层面的“学力薄弱”。

师资层面指的是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个人能力、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师资层面薄弱是目前大部分学力薄弱学校所共有的特点,教师流动率高、缺乏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居多、中老年教师的知识与教学技巧都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等问题都导致师资层面学校学力的衰弱。除了这些实际可观因素之外,城镇小学向农村地区吸收优秀教师人才、民办学校向公立学校吸收有丰富教育经验教师的情况愈来愈多网,这种趋势也将导致许多本来资源占有量就比较低的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导致这一类学校的竞争力和发展力进一步降低,从本质上引发了教育的不公平。

转化层面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转化度和利用率,考察的是学生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转化度高的学生经常表现出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而发展的难点在于教师是否进行启发性教学、是否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否采用了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化知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也意味教师的教学转化率更高,相对来说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将更为扎实。

升学层面指的是社会评价学校最普遍的指标——升入优秀学校的概率。眼下,虽然升学率和择校率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因素,既不科学也不客观,但这还是社会上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评价学校学力的方式,因此,研究者也将这一指标纳入评价学校学力是否薄弱的评估体系。

二、对学力薄弱学校的结构性评估与判断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了河南新乡地区的六所中小学校,通过随机抽选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填写自我描述问卷(sDQ),问题以询问调研群体的状态认知为主,分别要求调研群体对问题的认可度进行1~5分的评分,以此获取不同群体对学力发展的看法。其评价维度围绕着质层面、结构层面、师资层面、转化层面和升学层面五个学校学力评估层面展开。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对学校学力的评估判断各有不同的侧重,研究者根据调研结果汇总,其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反馈的情况,教师认为影响学校学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主要是教学资源、学校名气、管理模式、师资力量。他们通常认为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如电子黑板、电子讲台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也可以相对降低教师的工作重复度,对学生的直观化学习有着显著的提升,而学校名气响、影响力大有利于吸收更好的生源,易于培养学习氛围浓郁的班风、校风。管理模式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时长,教师普遍认为学习时间的增长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

学生群体反馈的学校學力的认知与教师群体的调研结果整体趋同,不过在“配套发展资源”一项上,学生群体对其重视程度远超家长和教师。学生对“配套发展资源”来源于个体发展需求,他们认为学校开放图书馆、允许学生自由借阅图书、定期更新馆藏有利于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动力,满足自己在日常课程之外的发展需求。一些学生则认为学习生活也应该包含体育健身、个体发展等层面的需求,因此认为学校的学力评估也应该包含操场、足球场、篮球场等项目的评估。

家长对学校学力的评估主要是依据学校名气、管理模式、师资力量和升学率,家长对学校学力的判断也是社会对学校学力判断的一般认识。不过在这些要求中,可以看到缺少对学校具体教育模式的量化考量。家长普遍认为,有好的口碑、高升学率的学校在教育上一定比普通学校强。但具体询问学校的图书馆配套设施时,家长则表示学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少影响,不足以构成教育方面的辅助。此外,比較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的打分,可以看到家长打分的整体分数都偏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对学校学力发展要求的迫切与关注。

三、学力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路径建构探索

目前学力薄弱学校构建特色化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围绕政策管理的结构性阻力强弱、师资力量的吸收与流失、学习资源的管控与自主、学生受教的主动与被动几方面增进学力薄弱学校的竞争力,为构建学力薄弱学校的特色化发展谋求出路。

1.调整校内管理结构,打造适宜师生发展的校内学习环境

校内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发展,一定意义上,这种管理模式既包含着传统的校方对学生、教师的规训与管理,同时也包含着教师和学生是否拥有参与学校管理机制讨论的权利与义务。调整校内管理结构,可以依据师生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考虑,学校可以开设公共讨论板块,在校内公示栏张贴从学生处收集的诉求。教师同样也可以参与到校内的日常管理,也可以向校内的管理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延长学校门禁的时间,方便学生课后在校活动和锻炼,适当地组织学生和教师开展外出游学活动或是组织校内的体育比赛等等,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校内管理的重要一环,发挥他们的综合作用。

2.以政策优势和财政补贴,吸引优秀师资长期驻留

优秀教师常常是各类学校吸引争抢的资源。一些城镇学校的物质资源比较丰富,财力相对雄厚,常年向农村学校吸收优秀的师资力量,这一问题必须得到合理的解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提高教师荣誉感、提升教师职业上升空间、提高教师收入福利等手段留住人才,这些也需要学校进一步承接优势资源,扩大宣传,从多个层面吸引教师长期驻留。学校也可以通过吸引新的教师资源来提升本校学力,吸纳师范类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提升本校的师资力量。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教师培训活动,从教师技能层面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知,提高本校的综合师资力量。

3.提升校内配套发展资源的服务转化率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学校基本配套设施的建设。塑胶操场、图书馆、心理咨询室等等配套设施已经逐渐完善,不过这些场所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提高学校学力,必须遵循学生自我发展的意愿,开放相关的设施,而不是仅仅将这些本应该为学生服务的设施闲置。

4.利用本校特长师资,打造特色化竞争优势

比如,某校在英语教学上有长足的发展,不仅学校的英语师资力量较强,而且该校也有着比较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每年校方还承办多项英语赛事,经常和其他学校进行合作竞赛。这一特点决定了该校在英语方面有着比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应当不断扩大本校的语言优势,打造学校品牌,将本校打造成“英语特色”学校,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还有一些学校,由于综合管理和服务意识比较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学校内的自由风气和艺术氛围也比较浓郁,在创意类课程的拓展上表现比较优异,因此学校可广泛地开展艺术活动,如有意识地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启发学生自主发挥创意,也可以更进一步引入优秀的美术、音乐教师人才,拓展本校的“艺术特色”,进一步吸引目标学生,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建构。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
幼儿园园长管理方法探析
如何在 Visual foxpro中执行 SQL语言中的查询语句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浅议学校管理艺术与校长的人格魅力关系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