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杧果象甲主要为害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2019-12-09欧阳秋飞滕峥杨翠凤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种类防治

欧阳秋飞 滕峥 杨翠凤

摘 要:杧果象甲是为害杧果的主要害虫。总结了严重为害杧果的象甲种类、为害症状及其形态特征,最后提出加强植物检疫,控制危险性杧果象甲传入和蔓延;选育品种,调整杧果品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口基数等农业防治;保护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研制、开发生物诱集、趋避剂等生物防治;选用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化学防治以及用γ射线辐射处理杧果等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杧果象甲;种类;症状;形态特征;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19)10-0059-03

Abstract: Mango weevil is the main pest in mango.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pecies, symptom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go weevil that often causes serious damage, and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as below. Legal control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plant quarantine to prevent 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dangerous mango weevil species; agricultural control includes resistant variety breeding, adjusting cultivar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field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insect popul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includes protecting natural enemies, using microbial preparations, and developing bio-trapping agents and repellents; chemical control includes spraying 20% lambda-cyhalothrin EC and 20% fenvalerate EC. 

Key words: mango weevil; species; symptom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又名芒果、檬果、忘果、蜜望,是世界五大熱带水果之一,因其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享有“热带果王”的美誉。杧果主要生长在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地理环境,也为各类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杧果象甲(Mango weevil)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是为害杧果果实和叶片的各类象甲的统称,均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oidae)。

1 杧果象甲的种类与为害症状

杧果象甲可以为害所有品种的杧果,目前已经报道的有6种,分别是钻蛀为害杧果果肉和果核的果肉杧果象甲(Sternochetus frigidus Fabricius)、果实杧果象甲(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果核杧果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 Fabricius)、蛀果杧果象(Sternochetus poricollis Faust)和日本杧果象(Sternochetus navicularis Roelofs),还有主要为害叶片的杧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其中前3种象甲已被我国列为对外植物检疫二类危险性害虫,它们对杧果果实的为害率为30%~80%,而杧果切叶象甲对叶片的为害率可达100%,严重影响了杧果的产量与品质。杧果象甲为害范围广,已知其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

1.1 果肉杧果象甲

果肉杧果象甲(S. frigidus Fabricius)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印度、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的4月,当杧果幼果长到30~35 mm时,果肉杧果象甲将卵产于幼果果皮之下,经过4~6 d,卵在果内孵化为幼虫,继而幼虫在果内蛀食果肉,伴随着幼果一起生长发育。受害的幼果由于生长迅速,产卵口很快愈合,从外表观察,很难判断果实被害与否。经过60~70 d的幼虫期和8~11 d的蛹期,幼虫在果内羽化为成虫,待果实成熟、定形时,成虫咬破果皮钻出,留下1~2个羽化孔。此时,若将果实切开,会发现果内有纵横交错的虫道,且虫道内塞满黑色的虫粪,果肉污染严重,失去食用价值[5]。果肉杧果象甲只为害果肉,不影响果核。

1.2 果实杧果象甲

果实杧果象甲(S. olivieri Faust)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果实杧果象甲既可以为害果实,也可以为害果核。每年3月中、下旬,果实杧果象甲交尾后将卵产于杧果幼果内,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从果肉钻入果核内为害,并在果核内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后飞出,受害杧果失去食用和种用价值[6]。

1.3 果核杧果象甲

果核杧果象(S. mangiferae Fabricius)甲分布的范围最广,除上述国家外,还有尼泊尔、南非、澳大利亚、多米尼加、毛里求斯、阿曼、不丹、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果核杧果象甲于每年的3—4月在幼嫩的杧果果皮下产卵,6~7 d孵化为幼虫后钻入果核,6月上旬在果核内化蛹,6—7月成虫羽化飞出。受害的杧果外表健康光滑,只在剖开果实后看到果核表面有暗褐色的圆斑或小孔(羽化孔),进一步剖开果核,可见子叶受象甲钻蛀,呈破碎或空洞状,且充满黑色虫粪。果核杧果象甲主要为害杧果果核,使果核失去萌发能力,且会造成被害果早落,影响产量[7]。

1.4 杧果切叶象甲

杧果切叶象甲(D. marginatus Pascoe)分布于印度、泰国、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及我国云南、海南、广西、广东、四川等国家和省区。据报道,切叶象甲切叶的原因,除了获取营养外,主要是为了繁殖后代。切叶象甲雌成虫交尾后,将卵产于杧果嫩叶的中脉两侧,然后在叶片近基部从叶缘向主脉横向咬断,使叶基部呈刀剪状。带卵嫩叶掉落田间2~3 d后,卵孵化为幼虫,并在叶片上潜食,再经过2~3 d,幼虫爬出,入土化蛹,进而羽化为成虫。杧果切叶象甲主要为害杧果叶片,严重时可以引起秃稍,严重影响杧果的正常生长发育[8]。

蛀果杧果象原记载仅分布于印度,于2002年在我国云南发现并作为新纪录种报道[9];日本杧果象目前只分布于日本。这2种象甲的分布不广且为害不严重,在生产上未引起重视。

2 杧果象甲的形态特征

杧果象甲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其相似,难以通过形态学进行鉴定,但成虫的为害部位及外部形态特征往往具有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杧果象甲的为害部位、体形、体壁、额、喙、触角、前胸背板、鞘翅等形态特征和部分杧果象甲雌、雄成虫的差异来进行比较分析和辨别。4种杧果象甲的为害部位及外部形态特征详见表1。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植物检疫,控制危险性杧果象甲传入和蔓延果肉、果实、果核杧果象甲皆属于危险性害虫,易于传播,防治困难。早在1998年,百色右江河谷杧果产地就发生了杧果果实象甲疫情,经过4 a连续采取监控扑灭技术措施,2002年疫情才得以扑灭[11]。虽然我国目前只有广西百色、云南各地有过相关报道,但其对杧果产区的威胁不容小觑。黄小玲[12]等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3种杧果象甲可以在华南、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江西等8个省、市、自治区生存。预测这3种杧

果象甲具有较强的扩散蔓延趋势,对我国的杧果产业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另有报道,果核忙果象在缺乏食物和水分的情况下,可存活28 d以上,有水分存在的情况下,仍可存活94 d[7]。因此,加强杧果象甲检疫监测力度,实施严格的产地检疫、入境检疫、调运檢疫,是防止危险性杧果象甲传入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2 农业防治

3.2.1 选育抗虫品种,调整杧果品种结构 已有前人报道,三年杧、象牙杧、大白玉是杧果象甲的易感或中感品种,而澳大利亚8号、澳大利亚9号、澳大利亚11号、澳大利亚12号杧,青皮杧、红杧6号和海南土杧为抗虫品种[6, 13]。因此,利用以上品种作为抗虫育种的材料,选育出抗虫优质高产良种,并适当增加栽培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杧果象甲的为害。

3.2.2 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口基数 杧果象甲主要以成虫在杧果树干裂缝、树洞、树皮、掉落的杧果核内、浅层表土或枯枝落叶下越冬。因此,结合田间管理,可以在冬季对果园进行清耕处理:①清除杂草、焚烧枯枝落叶;②深翻土壤,连续灌水1~3 d,加大土壤湿度;③用石灰对杧果树干进行涂刷处理;④全园喷洒高浓度石硫合剂。这些措施能有效破坏杧果象甲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源。应注意的是,虽然清园灭虫、减少虫口基数可以有效控制杧果象甲的为害,但此措施需要进行统防统治并坚持几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另外,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可以防止杧果象甲与幼果接触;而对于切叶象甲,还可以人工摘除未被切断的带卵叶片,这也是防治杧果象甲的有效措施[14-15]。

3.3 生物防治

通过保护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研制、开发生物诱集、趋避剂来对杧果象甲进行生物防治。如杧果园内的中华猎蝽(Sycanus crocouittatus Dohrn)、茶色广喙蝽(Arma custos Fabricius)、黄京蚁(Oecophylla Smaragdina)、大黑蚂蚁(Polyrachis S.P.)和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等可以刺杀、捕食杧果象甲,应对这些天敌昆虫进行调查与保护[5]。在杧果象甲成虫羽化飞出为害时,用100亿活芽孢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7~10 d喷一次,连续喷2~3次,也可以有效减轻杧果象甲的为害;田厚军[16]报道了杧果挥发性物质(1R)-(+)-a-蒎烯、a-法呢烯、β-香叶烯,异松油烯和反-2-己烯醛具有诱集或驱避杧果切叶象甲的潜力,可以以这些物质为基础,研制、开发杧果象甲诱集、趋避剂,进一步增加杧果象甲生物防治的途径。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以在杧果象甲成虫取食、交尾、产卵期,选用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0%苦楝原油150~2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进行喷雾,以上药剂可以交替使用,7~10 d喷一次,连续喷2~3次。

3.5 物理防治

采后杧果象甲的防治和处理,是阻止其远距离传播的有效途径,一般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已有研究表明,使用50 K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杧果,杧果象甲幼虫和蛹的死亡率为100%,成虫为30%,90 K时,成虫的死亡率为83%[17]。另外,使用72 g/m3溴甲烷熏蒸杧果鲜果或果核3 h或使用24、36 g/m3溴甲烷进行熏蒸鲜果6 h,可100%杀死果肉及果核内的杧果象甲,且对果实无不良影响[6]。

参考文献:

[1] 李 巧. 云南省象甲科研究概况[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70-74.

[2] 司徒英贤. 四种杧果象的传播和识别[J]. 西南林学院学报,1993,13(3):177-181.

[3] 黄可辉,郭琼霞. 三种芒果象甲的识别与检疫[J]. 武夷科学,2002,18(1):15-18.

[4] 杨永智,陈伟强,赵志昆,等. 云南河口芒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及害虫天敌种类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5,35(8):63-68,77.

[5] 舒 梅,刘桂华. 芒果果肉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J]. 云南农业科技,2001(4):28-29.

[6] 韩冬银,张方平,邢楚明,等. 云南杧果果肉象甲、果实象甲发生危害及其熏蒸处理[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501-1505.

[7] 龚秀泽. 果核杧果象及其耐饥饿性观察[J]. 植物检疫,2006,20(5):287-289.

[8] 黄绍岗. 芒果剪叶象甲剪叶的原因及防治[J]. 广西植保,2001,14(3):14.

[9] 司徒英贤. 中国新记录种:蛀果杧果象记述(鞘翅目:象虫科)[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4):47-48,58.

[10] 李國鹏,刘光华,张林辉,等. 云南省芒果象甲的发生与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4):44-46.

[11] 李恒忠,李雄立,覃贵亮,等. 百色市芒果果实象甲疫情的发现及监控扑灭[J]. 广西植保,2003,16(3):29-31.

[12] 黄小玲,李伟丰,楚文静. 基于GARP的三种芒果象甲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J]. 环境昆虫学报,2009,31(4):306-310.

[13] 王令霞,陈业渊,李新国,等. 30个芒果品种对芒果切叶象甲雌成虫抗性评价[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4):336-337.

[14] 钟赞华,赖瑞云. 芒果切叶象甲生存率与土壤类型及其含水量的关系[J]. 福建热作科技,2002,27(1):6-7.

[15] 高会思. 云南宁洱芒果园果肉芒果象的发生与防治[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7):36-37.

[16] 田厚军,林 硕,陈艺欣,等. 芒果切叶象甲对芒果10种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9):134-139.

[17] 张润志,任 立,王春林,等. 芒果象甲研究进展(鞘翅目∶象虫科)[J]. 昆虫知识,2001,38(5):342-344.

(责任编辑:张焕裕)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种类防治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
多功能破冰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