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的探索

2019-12-09杨毅吴萍

智富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方法

杨毅 吴萍

【摘 要】作为高职电力系统教学的核心内容,《变电运行》的内容教学开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能有效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本文通过了解该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的内容与评价方案实施效果,分析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施效果提出一定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方法;探索

一、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是《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其在最终成绩中占据的比例分别为70%与30%,学生可以选择考核的项目以及学习任务,根据相关考核标准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评价结果主要有七个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1.咨詢,占比5%;

2.编制作业卡,占比20%;

3.准备工作(现场),占比10%;

4.实施操作,占比25%;

5.作业卡,占比10%;

6.劳动纪律,占比5%;

7.团队协作,占比10%。

这七个评价的部分都有非常详尽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对自身的评价(30%)与教师的评价(70%)最终得出结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使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评价等级进行结果的陈述。过程考核评价主要依靠教师的日常记录,主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素质能力等。终结性考核一般是指学期末的考试,一般使用笔试的方式,其中包括简答题与综合题。任务考核一般情况下由两人合作完成,技能型任务是任务考核的主要方向,主要是以职业标准为基础关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表现,了解其技能的熟练程度,保证教师能更为客观的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一)全面考核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传统的《变电运行》课程教学主要是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往往仅依靠学生试卷笔试的结果和实训成绩,这会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表现。改革后的评价方式能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了解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了解学生解决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能在教师的过程考核记录中表现出来,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二)使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

原有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与教会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无法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使用改革后的评价方案之后,教师能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

《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能使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三、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表现出小组合作理念

在进行《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使用一体化教室,使学生能在充足数量的仿真机上学习相关知识或完成考核内容。一体化教室本身仿真机数量较多,能为班级所有学生提供工位,因此,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所有任务的每一个操作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这是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学习与考核的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后,并不是单独一个人完成左右的工作,而是需要与同事或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在一体化教室进行考核,学生没有足够的小组合作考核机会,导致整个学习、考核过程中未能表现出小组合作理念,严重影响学生对不同岗位、不同角色、不同职能的区别与认知。

(二)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不客观

由于在进行考核过程中,教师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学生对于自我的评价往往带有浓厚的主管色彩,根本不具备客观性,常常与教师的评价产生较大分歧,导致学生自评的结果往往没有什么可信度与参考价值,影响整个评价方案实施的效果。

(三)对学差生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提升专业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但对于学差生却未能产生积极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差生本身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少,未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较差,再加上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差生的要求较高,导致教师无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影响评价方案的应用效果[2]。

四、建议

对于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未能充分表现小组合作理念问题,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负责不同的岗位角色,进而使学生能更好认识工作岗位中各个角色的职能、工作内容,使其能够更好的区别各个岗位之间存在的不同。对于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不够客观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工作成果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展示给班上的其他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互相评价,进而总结出学生工作过程中的最佳表现,这样能有效监督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行为,还能使学生更为客观的认识自身与他人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对于部分学差生,教师应当在安排学生学习小组时重视其分组情况,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学优生、学差生以及普通生,并保证每个小组的人员配置基本一致,当工作任务比较简单的时候,可以安排学差生担任本次任务的临时组长,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成功完成任务的感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若工作任务比较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优生作为本次的组长,学差生主要负责完成工作内的各项任务,教师也可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培养学差生的学习自信心,能有效提升学差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重视学差生的表现,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差生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之下不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差生的成长与进步。总而言之,若想要发挥评价方法的价值与作用,教师应当在操作性较强、效果较好等方面进行探索,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五、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有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改革原有的考核标准,才能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实现对学生《变电运行》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在实施评价方案时,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但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未能充分表现出小组合作理念、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不客观、对学差生未能产生积极影响,只有积极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慧娟.《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的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02):33.

[2]倪尔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04):43-45.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毅(1980-),女,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与电网安全评估的研究。第二作者:吴萍(1968-),女,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与电网安全评估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方法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