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09章太长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

【摘 要】本文论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提出具体应用的路径:合理运用生活化语言,便于学生理解;以生活化物品作为引线,串联历史事件轴;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作对比,加深知识的掌握,了解生活细节;开展相关历史小游戏,定期游览博物馆、展览馆;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史实;剪辑和播放相关历史视频,了解学生感想。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语言 历史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38-02

生活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况、环境与机会,再现、呈现甚至还原教学内容所描述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教学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理解并构建知识的框架,发展自身发散思维的能力,产生与教学内容主人公类似的情感,了解教学内容中所描述故事中的意义和影响。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如同日常生活一样去感受教学内容,深刻了解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细节,加深记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以生活化的现实再现历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历史感悟。那么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历史学科教师该应如何进行历史科目的教学呢?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运用生活化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历史学科有其特定的语言,这就是历史语言,比如郡县制、分封制、宗法制、耕耙耱技术、理学、心学等,学生学习历史是通过历史语言来达成的,但是历史语言并不排斥生活化语言,如果一节课全都是历史语言,学生将会觉得历史晦涩难懂,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的内容是思想史,思想史本身就很复杂,这当中牵涉到很多的历史词汇,有些是教师也理解不了的。比如“宋明理学”这一课,课本中讲到程朱理学时,指出他们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那何谓格物致知呢?筆者搜寻了很多解释,发现历史学界对这个名词众说纷纭,而且很多都是用一个个的新名词来解释这一概念,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将史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解析一一呈现,学生最后一定会稀里糊涂,听不懂。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以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这一概念。在课上,笔者说:“同学们在教室坐着,抬头就能看见灯泡,有一天一个同学想弄明白灯泡的工作原理而将其拆了,反复研究之后得出了其发光的原理了,这就叫格物致知。该同学接触灯泡为格物,通过研究明白原理这就叫致知。”通过这样的解析,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一两个例子,学生就会对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格物致知有所理解。

二、以生活化物品作为引线,串联历史事件轴

每一件生活物品都是有起源的,经过了研发变革阶段才变成今天的样子,而生活类物品又是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十分熟悉。历史学科也是以时间线索的推延和串联而成的,因此从侧面来看历史和生活物品也有相似和重叠的部分。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例如我们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们会说一些“洋钉”“洋灰”“洋油”“洋火”等词语,现在的人乍一听可能无法理解这些名称是指哪些东西,其实“洋钉”就是铁钉、钢钉;“洋灰”就是指石灰;“洋油”就是指煤油,早期没有电灯泡的时候,煤油灯里所用的油就是煤油;“洋火”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火柴;那么这些物品为什么都有一个“洋”字?在教学“洋务运动”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从上述生活物品作为引线导入教学,陈述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洋务运动所带来的一些成果,跟学生说这些“洋玩意”也是由于这次运动我们才开始引进、学习和制作,供国内居民使用的,它们逐渐转化成了日常的生活用品,也随之变更了称呼和名字,但是我们的长辈在人生中受过这次运动的影响,因此对这些物品的称呼依然保持原来的叫法,这就是“洋钉”“洋火”等的来历。

三、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作对比,加深知识的掌握,了解生活细节

历史学科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其距离现实较久远,很多东西需要死记硬背,学生无法真正地渗透和理解。而优秀的历史教师会尽量将历史内容和生活相结合,以易于学生理解。因此,如何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就是需要历史教师来攻破的难点。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家庭电器来引入“电”的话题,再通过“电”来引入“电的起源”“电对工业科技的巨大作用”,再由此引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题;再通过“第二次科技革命”引入“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题,将这部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形成历史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另外,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学生生活地区的历史让他们对国家政策有所认识。比如在讲解“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研究性任务:“防城港在改革开放前就是一个小渔村,家家户户以捕鱼为业,日子过得清苦,现如今防城港已经发展成为祖国南部边疆的一颗明珠,是什么原因导致防城港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在课下通过搜集不同年代防城港的历史图片,分析防城港变迁的制度性因素。”这种从地方生活的变迁来理解国家政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亲近,他们热情高涨,对于学习历史而言大有益处。

通过以上讲解,我们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作对比,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史实的记忆,同时也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总结并加以应用。

四、开展相关历史小游戏,定期游览博物馆、展览馆

据研究调查表明,对于单纯的游戏和从趣味游戏中获得知识并且加以总结,学生是更偏向于后者的。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地组织相关的历史小游戏,这样对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增长和历史知识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每一周固定抽取一节课的时长,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工具(电脑)来运行一款需要回答对正确的历史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游戏,在班级内大家一起进行游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高中学生在游戏情节的进行中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额外的历史知识等。

游戏方式还可以选择“包拯断案”的方式,由学生轮流担任“包拯”(断案的主要角色),其他学生作为“原告人”“被告人”(事件还原的角色),了解古代的说话方式,了解古代一些生活细节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史。

历史教学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中,学生和历史教师可以选择在双休日时间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和展览馆,了解每一样历史文物的发源、用途、材质等,了解此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便学会去总结和反思。

关于历史知识的游戏和博物馆的游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吸收历史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在课堂由教师单向传授,教学方式应由单向交流转为双向交流,甚至达到学生来主动提问,由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接下来由高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

五、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史实

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来进行历史内容的演绎,无论是对于观看者还是表演者来说都更利于历史知识的吸收,并且这种方式使跨次元的人物在一个空间出现成为可能。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例如教师在讲解世界史变革这块内容时,可以请四名同学分别扮演华盛顿、明治、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四位领导人,分别阐述自己所代表的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和最终结果,并且四人之间也可以相互辩论和探讨,指出对方国家在资产阶级变革中所凸显的劣势和错误的角色。由观看者来投票选举哪一位学生阐述的内容完整、条例清晰、台风优秀,并给予一定的小奖励来促进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活动。

在这种课堂设置的场景游戏中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严格,如表演者是要十分熟悉这段历史史实,同时还要整理这段历史进程的时间线,并了解所扮演历史角色的个人生平与个人性格等,可见上述历史综合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也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领悟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真真正正地让学生领略了一把历史魅力。而对于观看者来说,他们也要仔细聆听每一个表演者所演讲的内容,记录错误的部分和对于表演者进行指正,并且对于演讲内容提出相对应的调整建议。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还是观看者的历史知识都大有提高,而这种游戏式的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可以让全班都参与的学习方式。

六、剪辑和播放相关历史视频,了解学生感想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没有明显的历史错误的电视剧、电影、视频等动态影音载体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让学生在剧情中学习相对应的历史知识,并由学生课后整理观后感。通过学生的观后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视频内容的看法、视频内容人物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视频类型选择的喜好等,然后教师适时地完善并修正自己的历史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笔者在讲解“长征”这一内容时,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短片,内容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视频中红军战士们衣衫褴褛,瘦弱如柴,但是他们不屈不挠,斗志昂扬,始终向着目的地前行。通过这段视频,学生认识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认识到了红军战士的精神气质,有些学生甚至理解了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总之,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强调将生活场景来还原和模拟历史,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历史感悟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历史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之前,要细致地备历史、备学情,与此同时还要精心加强引导,防止课堂出现娱乐化和戏说化的倾向。此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理念还有赖于老师和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合和改进,真正地践行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进而契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才是一种有意义的素质教学,也是彰显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社,2013

[2]段明艳.向学问道:我的历史教学探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侯桂红.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和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彭 禹,沈时炼.海派历史教学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杜 芳.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冷 伟.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章太长(1978— ),男,安徽庐江人,硕士,廣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历史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古代史及民族教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