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校企文化的接轨

2019-12-05恽亚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院校

恽亚琴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中把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核心教学理念中,起到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增强学生职业感、促进学生企业适应性的突出作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通过研究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校企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240-02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一般来自没有顺利考上高中的学生,为实现升学梦想来到中职院校就读,因此相对来说更注重知识内容的学习。此外中职院校还存在着提高就业率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讲解,而比较容易忽视学校的育人功能,尤其对当前时期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对接渗透更是体现不足。因此中职学校要树立正确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要把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在中职语文教學中,让具有强烈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真正促进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企业文化的有效接轨,促进中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发展提高。

一、中职语文校企文化接轨中工匠精神渗透的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生产加工的产品,力求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既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理念的浓缩。优秀的工匠通常更多专注于自己产品的精致雕琢和优化完善,他们会对加工产品质量有更加苛刻的要求,并且能努力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力争把工作做到完美圆满。中职语文教学把以工匠精神为主的企业文化理念加以有效融入,更是当前国家生产建设所需要的“匠人”培养的重要体现。因此中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不但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而且在学业上也能做到精益求精,进而以更加敬畏的心理来对待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这对良好职业形象改善和社会正面积极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历程很长,从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发展演变就可见一斑,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发展演变为今天简洁明快的楷书,从讲求格律押韵的诗词歌赋到今天的现代白话散文,其中的发展演变离不开文学家的咬文嚼字和反复琢磨,最后呈现给后人的是一首首精美隽永的千古诗作,这本身就是典型的语文学科工匠精神的真实体现。在中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所体现出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重要基础地位。

二、中职语文教学企业文化融合渗透现状

当前社会普遍认为中职院校的入学门槛比较低,而且学生的文化底蕴也相对较薄,特别对中职学生过早走向社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总认为他们的专业技能不够过硬,知识掌握得更不够全面,缺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社会经验积累更是欠佳。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校企文化接轨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现实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在中职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自身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地培养塑造,把核心品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应用实践中。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工匠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加强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作为长期目标定位。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融合在一起,重点加强学生精益求精、精心雕琢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塑造。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工匠在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品质的培养,就要更加侧重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职业技能学习中有的学生虽然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是文化内涵素养相对较差,因此将来真正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基础性工作,发展空间有限。

工匠精神需要劳动者不仅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因此中职院校在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中,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不断提升和努力构建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怀和思维意识,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意志品质培养。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校企文化接轨的建议策略

(一)对中职语文教学所处位置重新定位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科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有效对接,必须从课程设置以及开发利用角度入手进行深入探索实践研究。调查发现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距离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重新定位课程体系位置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为他们的综合性学习效果提高做好服务。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语文素养是综合能力均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所以不管是中职院校还是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把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融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发展提高中去,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应有发挥,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塑造做好必要铺垫。

(二)加强中职语文教学课程设置

在传统课程体系构建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着明显区别,可实际上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是不能分开的。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任何专业课程内容都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语文学科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角度来看,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划分更加具体,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了突出学生的就业导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把语文课程内容划分为口语交际课和书法艺术课。

(三)加强中职教育内容的优化

中职院校和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存在很大差别,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向和人才目标上。中职院校的主要功能职责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岗位人才。因此对中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编排来说,就要充分考虑符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这一特点。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学校要充分结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不断创新改革语文教材内容,有目的地使工匠精神在教学中得以渗透。当前中职语文教育内容主要注重口语交际训练、习作应用和欣赏阅读三个方面,欣赏阅读内容部分具体包括情感趣事以及风景人文等,而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品质的弘扬。为有效提高校企文化有效接轨使工匠精神融汇到学生内心,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可创造性地增添一些古今中外典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突出案例,使学生在这些社会典型人物事迹中得到榜样激励,进而促进专业学习质量的发展提高。

(四)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工匠精神渗透

1.注重教学形式创新

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来搭建合理平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有关工匠精神的主题活动,并激励学生在主动实践参与中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专业技能的深层次应用。同时教师要采取激励性的课堂评价方式,凸显校企文化教育的内化功能。或者有意识创设争当工作先进、认真完成学习、细致精准完成工作任务的良好氛围,进而塑造出精益求精的时代工匠精神教育氛围。

此外,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进行课程资源创设,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氛围,并善于运用内容及形式生动有趣的技能夺标竞赛,代替枯燥的考试和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组织策划,操作能力发展提高。具体竞赛形式可以是个人竞技也可是集体竞赛。实施中教师通过科学的目标测定、问题预设和策略制定等有效方式来激发学生工匠精神的深刻感悟,并实现总结、完善、提升的系列环节,最终使学生在课文内容文化内涵的吸取中,逐渐形成职业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进而促进坚持不懈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

2.教学过程中注重工匠精神的渗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演示讨论和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把体现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演示教学实施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形式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逐步增强。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充满情趣的教育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使学生之间能够互动交流、自主表现,课堂也会变得生动自然、充满生气。为增强工匠精神内涵渗透实效性,教师可以采用任务下达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带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并有目的性地进行知识内容探索学习。在情境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深化故事角色的体会理解,达到情景交融、感同身受的理想效果,学生在富有感染力教学氛围中学习,达到潜移默化情感教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職业品质得到培养塑造。为促进学生团队精神及凝聚力发展形成,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课堂上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性的引用翻转课堂方式来促进学生精诚合作、追求不止精神品质的提高培养。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从课程文本中跳跃出来,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才能使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得到有效弘扬。

3.拓宽课外阅读空间渗透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方式来促进工匠精神的教育渗透。教师要充分借助先进的网络媒体优势,拓宽学生信息阅读的渠道。重点引导学生把阅读重点放在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电子化阅读方式上。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适当地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来深化延伸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精神。

4.促进校企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实训环节,有意识拓宽社会实践过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附近企业车间去亲身感受生动的企业文化。通过劳动模范现场工作状态的了解以及与他们的学习交流,增强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

四、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实现校企文化接轨,最主要的就是伟大工匠精神的感染渗透,提高学生对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目标迈进的深刻认识。但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我国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对工匠精神为主的企业文化的教育并不全面。因此需要在以后教学实践中采用恰当方式加大工匠精神在教材中的有效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接轨。

参考文献:

[1]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2]严华银.“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精神[J].中学语文教学,2017(1):21-26.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