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及方法

2019-12-05刘新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学校

刘新兰

[摘           要]  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是当地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向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各少数民族乡镇,聚集了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而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意识淡薄、纪律观念较差、自控能力较差、性格缺陷明显。针对这一现状,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讲究有效的沟通方式,构建互信平台,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班主任;家长;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228-02

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方面,作出了调研、制定、颁布“家庭教育法”的突破性、标志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对家庭的论述,阐明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中之重的班级管班主任,更应结合本地区学生的特殊性和学生家长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让民族地區的家长意识到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角色,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是班主任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现状

根据笔者对我校学生家长就班主任家访工作所持态度的调查,有29%的家长表示欢迎,30%的家长表示希望能与班主任配合教育学生,41%的家长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和种种特殊原因,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绝大部分班主任所采用的发短信、打电话、家校联系手册等方式都效果不是很好,必要时只能采取通知家长约好时间来校校访。但是许多家长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老师来访肯定是孩子在校表现不好,他们觉得老师来家访是不光彩的事,见到老师感到有些拘谨,总是说孩子的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老师怎么管教家长没意见。极少部分家长对老师家访表现得的无所谓,对老师所反映的情况表现得漫不经心,甩给你一句无可奈何的话:这个孩子家长也没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听话;中午、晚上进门就玩手机(通校生),从不见学生带书本作业回家;询问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敷衍了事,甚至一语不发……其中部分家长看来打和骂就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有部分家长与孩子之间零沟通,更有甚者从不会主动与班主任、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们提供给孩子的只有物质金钱。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更需讲究策略。

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一)构筑互信平台是沟通的前提

信任是沟通的重要前提,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而沟通本身又是促进家长对班主任信任程度提升的手段和途径。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后不管不问,这也正是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对教师的尊重,他们相信学校、相信教师,他们认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一定能有好多教育方法。因此,班主任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我们“望生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理解家长因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及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与教师都是有偏差的,我们要在N次的沟通行动中加强信任关系,达成共识,才能有效沟通。

(二)充分准备是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对所谈话题进行充分考虑,对孩子的近期表现和出现的不良苗头综合分析,挖掘根源,头脑中有初步的矫正策略或者罗列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准备好初步的策略和方法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如果是后者,班主任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希望沟通的目的与计划。沟通前先将沟通的目的、内容及有关概念搞清楚,并将沟通内容对沟通对象的影响弄明白。

(三)灵活方式是沟通的保证

“人过一百,各色各样”,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换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是约定面谈,还是电话联系,或书信,或发手机信息,还是微信视频联系,哪种联系方式妥当,教师要视情况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例如:我班一位本地裕固族家长,是省级文化传承人,平时日常活动较多,外出频繁,但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常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校情况,但是沟通因工作的繁忙而一再搁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选用哪种沟通方式?经过一学期的方式尝试,我选择了微信留言的方式,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一一留言,家长空闲时阅读留言,给予积极回应,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这样的沟通,孩子在校的情况我会录制视频传给家长,家长也会对学生在家的表现拍照传给我。大约一星期的沟通达到四五次之多,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交流探讨,留言式沟通解决一道道难题,扼杀了一个个不良苗头,使班主任与家长形成了教育合力,促使了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优异成绩的取得、专业技能的练就。

(四)循序渐进是沟通的有效保证

与家长的沟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角度去叙述。

三、班主任与家长积极有效沟通的途径与方法

(一)面谈

面对面的沟通能更好地拉近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距离,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缩短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心理距离,学生和家长才容易掏出真心话,让老师更直接、更多方面地去了解学生,更客观地去对待学生、体谅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为老师今后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如果老师不能与家长进行面谈,不了解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帮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就不能使学生信服,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家长会、家访、接待来访都是较好的面谈方式。对问题严重的学生,为了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班主任可以通过面谈来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有针对性地解决亟待化解的问题。

(二)电话联系

电话家访是近年来教师与家长联系、家访所采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方便、快捷,能及时让教师家长双方电话家访,信息反馈及时,处理问题快捷。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电话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要注意多赞美,少批评,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人的感情是通过语言交流的,一种意思有多种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鉴于我县山大沟深的县情,电话沟通有一定的区域性,仅限于县城周边家长;对游牧家长,鼓励他们根据条件主动与我们联系,沟通孩子在校情况、节假日离校方式等。

(三)网络联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沟通成为人们彼此交流的重要方式,微信、QQ交流方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开展更快捷、更有效的“网络家访”模式,更及时、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网络联系便捷、实用,单位时间信息获取和传递量明显高于其他任何一种沟通方式,网络联系方式多样,如QQ、微信、E-mail,MSN等,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方式层出不穷。迎合现代人的心理,“低头族”随时随地可见,年龄跨越度较大,小到四岁孩童高至七八十岁老年人,人人喜爱手机、微信、QQ、网络能解决的问题不会另选他路。此外,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面对事务繁杂的情况,网络沟通是首选,即便于解决问题,又节省了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凡事都是两面性的,网络沟通也带来了负面性影响,孩子教育问题越来越淡化,不论设计沟通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需要面谈解决的问题选择网络沟通,需要电话了解的情况,选择网上留言……久而久之,网络沟通取代了其他沟通方式,家长与班主任之间沟通就如山打牛,沟通效果无法目测,问题解决程度无法估量。

(四)信函式溝通

这种方式陈旧、费时,但是也有其独特的适用性和效果。比如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副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而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内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由于繁琐事务较多,班主任无闲暇时间来写信件,如若遇到上述特殊家长,信函式沟通方式将发挥它的用武之地。

常说“学习长知识,交往长见识”,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边实践边总结,面对各式各样的家长,因人而异,选择正确的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鹰.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小锦.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3.

[3]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贺远亮.班主任与家长谈话的原则和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2(3).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班主任家长学校
我的班主任①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