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养成视角下的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2019-12-05侯溪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职业

侯溪萍

[摘           要]  在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中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心理教育是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讨论培养目标,总结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加强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92-02

职业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人员,这个任务决定了从职业学校走出的学生必须具有较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中学习的职业能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职业能力一般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所需具备技能的能力,也称之为挂职业、挂岗位的技能,可以让劳动者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拥有不断学习技能并更新专业知识的一种学习能力”。但是在众多职业学校中,往往只重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却疏忽了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对此需要我们在基于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其心理素质的养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与其职业能力的养成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标准和定义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完好一致的状态,并不是完全没有疾病”[2]。而本国的心理学家所认为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对社会有良好适应,可以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心理状态”[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有正常智力;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自称、悦纳自我;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承受挫折;热爱生活和学习,能从中获得幸福感;人格完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思想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情感和行为均未发展成熟。在情感上,敏感且丰富,容易有依赖心理但在交往中却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防护能力[4];在心理上,自我意识过强但却不够自律,对各种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在行为上,虽然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但却难以坚持长久,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社会实际出发,归纳总结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智能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给其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品德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但是不能偏激的三观。个性发展目标: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体会到社会对一个职业人员的要求,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坚定其职业信念,培育其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致使其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职业心理目标:对学生开展职业观、职业正确选择、职业心理分析、生涯规划的引导教育,造就拥有较高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对抗挫折以及适合社会的能力。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关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既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也需要有高尚的情操与职业道德,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素养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援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行为习惯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德树人为宗旨,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

(四)职业素养的养成是职业能力訓练的最终目的

一个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拥有各方面能力,才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才无论是在职业道德、意识、行为和技能方面,还是在显性职业能力和隐性职业能力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职业教育中人才培育的目标[5]。一个人到底适合做什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你的脾气、禀性、性格特点,这些方面的素质决定了你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开朗大方的人适合搞公关,老练沉稳的人适合做管理,而周到细致的人适合做文秘等。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培育的中职生素质,也是重要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其根本目标是要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职业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职业能力的培育不但需要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有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密切配合,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上的培育。对此,需要全方位进行综合性培育,需要多方面、多元化、多方位的造就[6]。若是学生的心理不好不但会对自身的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社会上的其他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前者可以让学生养成条理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道德基础;后者为心理健康的培育提供广泛的平台和途径。此教育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完善人格且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需要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的构建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共同感受和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其中,尊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要真实了解、接纳每个学生,才可以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能力本位为原则,以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以学习活动为线索,全面落实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以“做中学、议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趣味性、新颖性。依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训练其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种特质,最终为社会造就出全方面发展的专业技能智能型人才。

(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思想

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让其以正确的心态接受并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这一性质和层次所处的现实,将其“职业学校不好,低人一等”这样的认知偏差加以纠正;指导中职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以此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从理性发展角度分析自身现状,从而建立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理想。

(三)注重培育学生的职业兴趣

职业偏好的认知偏向是职业兴趣,是将来职业生涯中的主要动力,甚至比自己的技能还要重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爱好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但兴趣是可以转移的,社会上也没有那多你爱好的工作可供选择,因此要处理好个人爱好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不仅把爱好作为职业兴趣的条件之一,还要考虑到自身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要选准职业目标,并发自内心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对将要学习和从事的职业有一个肯定的态度,并想要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始终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

(四)协助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职业个性

较好的职业个性对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潜力都有关键作用。因此,结合不同职业对人个性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去分析适合从事的职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技能、兴趣,知道自己最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向测试,帮助每个学生选择符合其个性的职业,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重要部分。

(五)帮学生造就从业心理调节能力

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应该培养对心理知识的兴趣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各类心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心态,从而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让学生经过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理论是技能,学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择业心理问题,指导心理保健常识,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举行成长训练

为了将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优化,职业学习应该开展成长训练计划。此计划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方法,学习应将此教育计划引入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开展成长小组活动,如人际交往训练、生活适应训练等,从而加快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准[5]。

(二)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如今的职业学习都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但往往内容枯燥单一很难引起学习兴趣。对此,学校可以进行专题讲座、选修课程的方法来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心理游戏、情境设计和角色扮演等,从而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个性特点有全面解[6]。

(三)加大心理咨询,建立心理保健网络

职业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在新生入学和毕业阶段要加强心理对其调查,通过及时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加以科学判断并对有异常的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化解对生活的疑问,正视自己现在以及未来对生活的一种应有的积极态度。

(四)重视校园文化环境

尤其是职业学习要重视对校园校风的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营造团结友爱、学生积极学习、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并举办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结合企业特色为其营造企业文化气氛,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困难。

四、结束语

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项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应该在培育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庆海.从职业能力养成来看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商情,2012(11):84.

[2]王琦.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J]. 才智,2011(32):93.

[3]霍霄艳.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职业,2009(27):67.

[4]吴腾飞.浅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2(83):177.

[5]韩效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6(12):9-12.

[6]段凤玲.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08(4):56.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职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