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2019-12-05张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时代

张满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基于海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冲击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开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和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  大数据;应用创新人才;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86-02

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以科技的突破性成就为标志。21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雅虎、亚马逊等巨头也早已抢先一步重视起大数据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发布;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包括大数据产业在内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前瞻性布局。承载着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历史使命的高等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探索大数据时代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的定义为: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新想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创新型人才是指富有独创性,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的成果,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体系之一。

有别于精英教育理念下的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一般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应用人才,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指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产品、改进技术、提升科技含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挑战

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从高速收集、发现、分析多种类型的大规模数据中提取经济价值的新一代技术和体系,它涉及数据存储、合并压缩、清洗过滤、模式转换、设计分析、决策分析等技术。大数据研究“果”,不看“因”。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需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大数据给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传统教育理念和思维的冲击

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思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模式。纯粹依靠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信息非常有限,而且有些不发达地区的教师的知识和信息存在滞后,有些治学思维还存在误差和偏见,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影响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必然在當前海量信息爆炸的时代被淘汰。只有转换教学理念和思维,以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习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有选择性地接受、筛选、分析、整合和使用信息,从被动的接收转变为主动的获取,最后做到“学以致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来就不过时,而是会随着时代变化呈现出新的形式。

(二)传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5G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智能化的时代。为了促进智能化的普及,高校有责任培养学生转变思维和认知模式,尤其是在科学探索上,从传统的抽象离散的思维模式逐步转变到系统数字化的思维和认知模式。乔布斯说过,计算机语言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也是每个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语言,它会带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日本政府也制定新的教育政策,计划在2020年全面普及小学生的计算机程序教育,希望国家可以更早进入全民智能化时代。在大数据时代,采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计算思维,将会和数学、物理思维一样,成为人们基本的思维方法之一。

(三)教学空间界限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空间里传递知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打破现有的空间限制,提倡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来自“多维空间”的资源配置,从各维度的知识信息平台获取教育资源,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最活跃和最中心的位置,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帮助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对传统人才培养设施想出的挑战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实施结合板书的形式仍然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大数据时代要求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智能学习机器人的帮助下,結合授课教师的指导,在相对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内自由安排学习过程,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磨刀不费砍柴功”,都说明良好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能力。

三、应对措施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高校要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

新时期,高等学校应该以确立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和智慧型人才为目标,建议打破现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故步自封,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对外交流,学习和引进更好、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同时也将自己的优势和先进的领域传播出去,同行业或跨行业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建立相互开放学习的平台。同时建议引进更多的教育方式,如视频、翻转课堂、智能机器教育等新兴的教学方式,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高校的教育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可以让偏远地区的高校学生也可以获得和发达地区或国家一样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不用走出去也能看到和认识世界,从思维认知上缩小差距。

(二)实践化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高校应该优化课堂实践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当前热门的发展领域和最新产品,如5G计算、人工智能、折叠手机、无人机等,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好奇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课堂外,高校应该和企业对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而不是仅仅设置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建议高校和政府、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的申请和转化中,让学生深入产品生产一线,亲自动手参与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过程,这不仅解决了企业创新困难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创造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步入社会。

(三)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考评机制

提高新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要注重优化人才管理和考评机制。从注重考试能力、学分转变到创新、实践能力上,对新事物的接受和使用上,对现有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提出新想法、新思路,动手设计、改进和制作材料、结构和设备都可以成为考评人才能力的因素。未来时代不会要求劳动者终身只从事一种工作,培养学生学习新事物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不同工作岗位需求的关键。

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核心之一,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高校有决定性的作用。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冯宪伟,刘巧曼.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精准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8):81.

[2]肖义平.大数据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1):67.

[3]方昕.大数据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策略的探讨[J].微型电脑应用,2015,31(8):48.

[4]赵娟.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7(7):136.

[5]付红,徐田柏.智能制造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33(165):100.

[6]丁玉斌,刘宏达.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74.

[7]黄飞,郝德成,李任伟,等.大数据时代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南方农机,2019,50(2):9.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时代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