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2-05魏秀玲陈巍齐胤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训

魏秀玲 陈巍 齐胤松

[摘           要]  无人机产业作为国家和地方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发展中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市场需要,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索构建“学历教育融合执照培训”的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28-02

2016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大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无人机凭借着安全、便携和易部署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群体的青睐。工信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2017〕310号)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吉林省十三五规划将加快新型无人机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数据处理、航空物探、航空遥感、电力巡线、应急救援、海事边防等关键载荷开发与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工程进行培育。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从国家到地方对无人机行业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巨大。随着其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对具有“精业务、强实践、有后劲、能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以此为契机,吉林动画学院2016年成立了民航学院,申报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无人机制造与应用方向本科人才;2017年专业获批后,学院组织人员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探索构建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而我国无人机产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造成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已成为制约无人机行业成长的主要瓶颈。只有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强化专业人才的教育與培养,才能保障无人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

目前,国内有多所航空类院校都开设了无人机相关课程,开展学科和专业建设。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市场需求申报增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2017年获批后面向全国招生。在此基础上,2018年和2019年共有12所公办和民办院校备案了此专业,以此为依托培养无人机方向本科人才。面对巨大的人才需求和培养周期的限制,仅仅依靠这些院校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且早期多数学校培养的是无人机设计、运用、管理方面的学术型人才,可适应无人机产业链上、中游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无人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无人机产业链逐渐完善,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到销售的传统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开拓以无人机售后服务、应用服务和使用服务为主的服务市场[2],并进一步拓展“无人机+”业态,推动无人机延伸服务跨界融合发展,这不光需要无人机设计、研发、生产人员,更需要无人机维护维修、操控、运营和使用的大量高素质人才。2017年我国进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的高职院校有91所[3],这说明相关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的是无人机行业中的具体工作岗位(群),满足“能用、够用”的原则,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发展后劲不足。

二、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究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以服务地方经济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无人机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从未来无人机制造、维修、操控以及应用岗位准入条件入手,倒推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确立“学历教育融合执照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课证融通”,推行“双证书”制度。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倡导的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不谋而合。以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确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民航局授权的中国航空器拥有者与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要求和无人机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标准,确定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能力。构建具有“学历教育融合执照培训”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能够适应无人机行业发展需求,在民用无人机企业,胜任无人机制造、维修、应用技术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宽的岗位选择裕度和较强迁移能力,最终达到无人机专业领域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识教育课程按“厚基础”原则设置,打牢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人文和社科知识基础,计算机知识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既包含机械工程类的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又开设空气动力学、飞行动力学、航空工程材料等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类以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开设C语言以及各种工程设计及应用类软件课程;专业课程按“近行业”原则设置,通过开设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无人机控制系统、数据链路、导航与任务规划、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满足无人机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实践教学按“强实践”原则设置,结合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要求,设置集中实践环节共35.5学分,占毕业所需总学分的17.9%;拟开设无人机航拍、植保、测绘等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无人机应用能力,拓展学生就业领域。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国家学历教育规定的实验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自主性实验科目比例;专业课程实践与行业技能实训相结合。正筹建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实训室、无人机模拟飞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拟建设无人机系统综合实训室、无人机飞行操控实训室。培养学生设计、制作、组装、调试、维护维修和操控无人机的能力,并将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融入其中,经过培训,毕业前学生可考取行业认可的从业执照。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建工作室,通过项目来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建构[4]。大学四年通过“三个不断线”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发维护维修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1)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4年“不断线”,从一年级C语言的学习到各种工程设计工具的学习与应用再到毕业设计;(2)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年“不断线”,从一年级的认识实践到各种课程的实验再到大四的无人机专业综合实训;(3)创新思想培养4年“不断线”,从课程实践到科技实践活动,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机械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等各种大赛,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并与学院毕业创新学分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基于自身培养与外来引进两种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师(教员)“双师型”、专业教育与执照培训“全能型”教师(教员)队伍建设目标。学院现有专兼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大部分从军队航空院校退役,具有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理论、技术、实践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特点。依托他们组建和充实航空类课程团队,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实际教学、科研经验,进行相关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训室等的建设;没有持照的专业教师采用分期分批到企业参加执照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方式,实现专业教学与执照培训全能型教师的培养。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打造多元结构教师团队,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5]。

三、结语

虽然“学历教育融合执照培训”的无人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我院2017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中应用,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目前学院正与无人机企业密切商谈,拟达成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和执照培训协议,探索在实践实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满足企业的真实需求,为企业择优录用人才做好铺垫。由于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实验室设备基础薄弱,且由于场地和建设周期限制,短期内很难建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践中心。为此,学院探索在自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春工科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周边院校合作,落实好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

无人机集机械、电子、通信、自控等专业知识技术于一体,并且开展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相关的教材、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如何通过教材和课程的建设来支撑专业建设就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可采用的方式是购买有无人机的相关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无人机特色内容,来改善现用教材缺乏的现状;同时通过购买相关网络课程进行修改完善等方式,实现现阶段无人机类课程建设等问题。下一步可采取与其他航空院校合作,共享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MOOC、微课等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洪.“无人机+”背景下民用无人机产业人才教育培训思考[J].民航管理,2018(3).

[2]宇辰网.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概况[J].机器人产业,2017(1):52-58.

[3]谭卫娟.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无人机操控手培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9).

[4]沙鑫美.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47-51.

[5]王志鹏,高晟,张启望.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設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63-65.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训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会议·培训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