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实践及其启示

2019-12-05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南洋理工大学馆员

马 波 马 岩

(东北大学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169)

图书馆的转型和创新是学界历来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及利用几乎可以完全脱离图书馆而进行,图书馆的职能面临弱化的危机。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满足读者新的需求,如何创新自身服务内容与方式,如何提高自身存在价值,是图书馆必须面对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我国学界虽有广泛讨论,但对转型与创新的模式研究仍存在不足,图书馆界转型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针对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与创新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在现今高校图书馆转型与创新的实践层面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已然走在前列,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网络分析的方法,总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上的诸多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与创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是一所享誉国际、工科与商科并重的科研密集型大学,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1位、亚洲大学排名第一位[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ies)是亚洲著名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拥有8个分馆和1个图书馆前哨,建筑面积15 200m2,阅览座位1 720个,专业馆员46人,学生助理馆员200人,馆藏纸本图书90.63万册,每年新增4.1万册,高质量多媒体视听资料7.31万件,订阅229个数据库资源、7.25万种电子期刊、82万种电子图书(覆盖所有学科,截至2018年10月)[2]。

为支持学校“创新高科技,奠定全球性卓越大学;全方位教育,培养跨学科博雅人才”[3]的办学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努力从传统型向数字化与合作型转变,制定了“促使本校师生员工以最优方式融入到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以协助他们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功”的发展战略。为实现以上战略目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积极调整自身定位,助力教学与科研,在资源、服务、空间、组织与人事等方面不断进行推陈出新,并着力进行“五个”转变,即从纸质向数字转变;从资源提供向服务提供转变;从收藏型向收藏与知识、流通复合型转变;将传统空间打造成多种空间模式的结合,将空间场所打造成扮演合作研究与跨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传统科研向数字密集型转变,开展嵌入数据生命周期全程的数据管理服务,并对服务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2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实施转型与创新服务的实践

2.1 为学术交流及科研全程提供嵌入服务

2.1.1 加大数字文献购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针对学校发展确立了“以电子资源为重”的馆藏建设策略与采购方向,针对不同学科与专业的实际需求,实施了区别对待的馆藏建设模式,即对于工程和科学类学科注重以电子资源建设为主,而对于人文类学科则坚持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并重。为应对馆藏空间不足,自2010年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全面实施期刊电子化政策,通过大幅降低纸质期刊的采购量,实现大幅增购电子期刊采购的目的。此外,为满足师生实际需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电子图书的采购中实施了多种订购模式,即用户驱动订购模式和基于证据订购模式[4],多种采购模式的实行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的购置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2.1.2 开展数据管理服务

(1)构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构典藏库(DRNTU)。DR-NTU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用于本校数字化学术成果保存与交流的机构知识库,其2005年启动,2008年9月正式启用[5]。DR-NTU能够开放获取并保存本校教职工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博士研究论文及学位论文,师生出版的图书及图书章节、评论文章、案例研究、工作报告、海报等知识成果[6]。2009年DR-NTU实现了与学校RIMS(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统的整合,此举简化了师生成果的提交流程,避免了成果的重复提交,目前,DR-NTU已收录5万余项出版成果[7],其对保存、揭示、传播本校科研成果意义重大,极大提升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全球学术影响力。

(2)嵌入数据生命周期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坚持围绕科研数据生命周期开展针对性科研数据服务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数据管理开展宣传、推广及做好用户指南;协助科研用户制定、完善科研数据管理计划书(Data Management Plan,DMP);提供针对科研数据的保存服务,并以DR-NTU为依托,建立本馆研究数据管理数据库;建立科研数据获取与共享的政策与准则;建立科研数据的引用标准与出版制度;开发或引进便于用户使用的数据管理随伴工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参考咨询、教育培训等。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还为本校科研用户开通了E-mail电邮保管服务,并在本馆研究室为用户配置了笔记本电脑,以方便用户使用。嵌入式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开展,使科研用户真正感受到了图书馆的实际价值,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校内影响力。

2.1.3 提高本校学术研究成果能见度

(1)构建并推广开放获取政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沟通,推动了全校自上而下的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的构建。具体内容为:①全校教职员工在其期刊论文或会议论文被接受发表以后,必须向DR-NTU递交其经过同行最后评审并修改过的电子版原稿。②本校博士生以及硕士生(仅限于研究型硕士生)在递交纸本论文给各院系教学办公室的一周之内,必须向DR-NTU递交其论文电子版全文。除开放获取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也规定了限制获取的范围,即包括博硕士学位论文、本科生考试试卷与实习报告以及其他不宜完全公开的本校资料,限制获取的数据仅限本校师生使用[8]。开放获取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用户寻找潜在学术合作者,增加学术论文被引率,及提高学术成果网络曝光度。

(2)开展用户原创内容创建服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大力开展用户原创内容创建服务,重点收集与院系用户合作产生的原创数字内容,协助本校读者创造、组织、推广与保存其知识产品,并以创建数字项目的形式帮助用户发布个人作品,以吸引用户参与到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中来。图书馆在服务中主要承担网站设计、信息组织方案设计、元数据方案设计、研究数据管理、研究数据挖掘、数据质量控制、互动工具设计及社交媒体使用等工作。

(3)指导用户学术出版。为应对个别期刊伪造自身影响力数据的现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展了针对师生的学术出版指导服务。各专业学科馆员依据期刊网站制作是否粗滥、编辑信息是否明确、同行评议速度及发表周期是否异常、稿件与编委是否被大肆邀约、影响因子及“被引、收录情况”是否造假等细节来判定期刊质量高低及真伪,整理并形成造假期刊名录以供师生投稿前查阅[9]。此外,图书馆还开展了期刊投稿参考咨询及期刊辨别培训服务,这些服务项目对提高用户学术出版的效率和质量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4 全方位测量用户科研影响力

全方位测量科研用户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服务内容有:①根据学校人力资源部要求,为本校学者职称评定(P & T)提供学术成果引文报告;②协助本校研究者创建个人Researcher ID和ORCID账号,以及帮助研究者计算其引文数量;③向科研用户提供替代计量手段,如测定社交媒体影响力的计量工具Altmetrics,从而全方位测量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测量用户学术影响力服务主要以图书馆提供的学者替代计量学报告(Altmetrics Report)的形式呈现,报告中对研究成果的使用数、攫取数、引用数、被提到的次数以及“被喜欢、被分享”的次数等指标都有着客观、高效、准确的揭示,其对学术影响力的展现不但科学,而且直观。

2.1.5 运用社交及学科服务工具助力科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08年牵头并联合校内多部门利用WordPress免费内容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覆盖整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园的博客平台(Blog@NTU),其后又陆续创建了9个学科分馆博客(Subject Library Blogs)及38个虚拟学科室(Subject Rooms)[10]。学科分馆博客主要宣传、推广图书馆新服务及学科新资源,而虚拟学科室则为特定专业创建了网络虚拟学科导航系统,它将图书馆纸质资源、数据库学术资源、免费网络资源、相关检索技巧及课程指导等与学科相关的所有学术资源全部整合到一起,为用户有效、准确、快捷地利用相关资源提供了便利[4]。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还注重开发助力科研的学科服务检索工具,如图书馆工具栏(Library Toolbar)与全文书签(Full-text@NTU)、ezSearch、oneSearch一站式检索平台、移动图书馆以及二维码QR等[11]。

2.2 充分协助教与学

2.2.1 强化学生数据信息素养培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重视对学生数据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训,对于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要求针对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课程,针对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课程,且课程的设置必须嵌入到学生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则主要提倡混合式教学法,提倡注重实际学习效果和以开展检索实践教学活动为主,提倡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检索能力。对于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要求必须跨学科开课,要求学生必须参加3小时及以上的课程研讨班,且所有课程必须在研究生期间的第一年修完。此外,图书馆还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工作坊、网络视频指导、学科与课程导航等辅助学习机会,以此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2.2.2 利用社交媒体工具支持教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注重运用社交媒体,与教师进行合作,开展嵌入式支撑教学服务,其具体合作方式为:①管理学生的讨论与课堂贡献;②补充课程内容;③收集学生的作品。例如,针对教师的每门课程,图书馆馆员会为师生设立课程博客(Course Blog)作为学生读后讨论的管理工具。博客是开放式的,且所有内容都会存档,同时还会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的全文链接;针对学生作品的收集,馆员会为学生设立作品电子档案(E-Portfolio),以此来保存及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此外,图书馆还会定期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工具与师生建立联系,定期发布有关学科资源与工具使用的视频、活动消息及新闻,以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12]。

2.3 创造富有活力的环境

2.3.1 创建多种共享空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注重创建多种共享空间,为用户创造跨学科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至2017年该馆共拥有各类共享空间34个、小组研究区域14个[13],形成了学习、研究、文化交流等多种共享空间形态的空间服务模式。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主要以支持师生自学与交流合作为主,如静思空间、合作空间、团体/社区空间、互动空间等[14]。研究共享空间的设计贯穿“连接、创造及交流”的设计思路,包括演说区、工作坊、研究展示区、电子书浏览屏及联络角落五个部分[14],此外英语语音室、自助求职中心、自助录像室、迷你影院、自助听力角、安静自习区等专用共享空间也让师生获得了不同的服务与体验[11]。

2.3.2 建设动态空间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注重读者对馆舍风格、内部装饰、家具配置、整体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体验,着力建设读者动态空间环境,具体做法为:①注重将自然景观(如草坪、喷泉)与技术手段(如旋转楼梯、落地窗)相结合,为读者阅读创造舒适体验;②利用绿化隔断、玻璃、列柱及不同色调营造空间视觉变化,注重保证空间采光及各功能区间的相互切换;③利用多种款式、色彩与高度的家具及其他陈设增进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④利用空间细节的组织与处理,展示校园历史与文化,延伸空间纵深度与时间感,增进读者对空间的好感度与亲近感等[15]。

2.3.3 配备现代设施及提升空间服务软实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空间服务中注重配备完善而现代化的数字功能设备以提升读者的使用体验,如为研修间与讨论室等合作空间配备了投影仪与电子黑板;为数字化的社区与教学空间配备了近百台电脑、电子阅报机、多屏联机学习电脑、视频投影仪与触屏影视墙;为迷你影院配备了蓝光影视播放机、投影仪及电脑;为语言学习间配备有关语言学习的试听设备、软件及材料等。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还通过开展读者自助服务、预约服务、合作服务等来提升自身空间服务的软实力。如为读者提供高质、便利的自助设备、无线网络、数字资源、信息公告、空间使用预约系统以及通过对外合作举办座谈会、书展、讲座、读书会等多种活动,以此来增进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等。

2.4 组织机构变革

2.4.1 构建适应发展的组织结构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变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多次进行部门整合及成立多个工作组,构建了高效而优质的组织机构。2017年图书馆再次打破原有组织机构设置,并与校内其他教研部门深度合作,创建了一个由学校助理副教务长领衔的更加灵动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即“信息、知识、图书馆服务办公室”(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知识、图书馆办公室结构图

新的组织机构将图书馆按服务功能分为四大管理模块,即:①图书馆模块,主要负责用户服务与参与;②知识模块,主要负责支持学习与研究;③信息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系统与资源建设,目前内容包括“资源、发现与访问”、数字门户与倡议;④管理模块,主要负责行政、交流与发展,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财务、技术、“规划、研究与分析”、沟通与外联、发展与捐赠等。

2.4.2 推动馆员进行角色转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组织机构变革中,更加注重推动馆员进行相应角色转变,如针对图书馆实行的双重身份学科馆员制度为每位学科馆员建立了学科馆员知识技能测评框架(Subject Librarian Framework)[11],给出了提升馆员能力的建议和方法等。2017年图书馆组织机构转型为信息、知识、图书馆服务办公室后,图书馆更加重视提升馆员的素质能力,以使馆员能够适应新的变革,为此图书馆开展了多种馆员培训项目,如图书馆内部的项目管理培训(Project Management)、聘请外来培训人员讲授的拥抱变革培训(Embracing Change)、邀请本校人力部进行的适应变革培训(Adapting to Change)等,并为所有馆员设立了变革勇士(Change Champions)的培训标杆。通过有效推动馆员进行角色转变,不仅使馆员的专业技能和个人能力获得了不断提升,而且还提高了馆员主动求变、积极适应形势需要的主观能动性,此举为图书馆组织机构的变革提供了坚实保障。

3 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转型与创新的启示

3.1 嵌入支持科研全程,开展深度科研支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经验表明,嵌入并支持科研全程,开展深度科研支持服务,最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及检索咨询服务等初级层面,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中,应深入开展嵌入式科研支持服务。首先,应加快数字化馆藏的建设进程,加强与书商、出版社及其他数据库商的合作力度,加大电子文献资源的购置比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本地馆藏的数字化,并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知识与信息保障。其次,应开展嵌入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服务,构建本校机构知识库或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对用户科研成果的保存、揭示、展示及传播提供指导与服务,并使用户真正感受到图书馆的价值,从而吸引用户的主动参与。再次,应努力提高本校学术成果的能见度,并在学校层面构建自上而下的数据开放获取政策,应开展用户原创内容的创建服务,协助用户创造、组织、推广与保存个人知识产品,应开展针对用户学术出版的指导服务,提高用户学术出版的质量。最后,应开展用户科研成果的测量服务,定期向院系和学校主要部门提供有关用户学术研究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应能为学校职称评定及其他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开发并运用社交媒体及其他学科服务工具为用户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以方便用户获取所需信息及寻找潜在合作者。

3.2 全面服务教与学,成为教学有效延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经验表明,充分助力教与学,成为教学有效延伸,同样是图书馆转型、创新及提高校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仍停留在针对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初级层面,在嵌入教学课堂、有效辅助教师教学、充分支持学生学习等高端层面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中,应加大针对师生教与学的支持力度。首先,应加大对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培训力度,依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及不同学生的类型区别开展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数据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嵌入各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并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混合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检索能力。其次,应利用社交媒体等技术与工具,开展嵌入式教学支持服务,应创建师生教学与学习的交流互动平台,助力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应辅助教师记录学生课堂贡献、补充课程内容及保存学生作品,努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延伸。最后,应坚持技术增进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努力深化教学支持服务,应收集及保存更广泛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并对所收集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进行深入组织与加工,应创造新的知识及增值资源,并向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教学支持服务。

3.3 营造多元空间环境,提供新型空间服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经验表明,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多元空间与学习氛围,并为读者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元的空间服务与环境,应努力使读者依据自己的习惯和节奏进行学习与创造,并使图书馆成为激发用户灵感的神圣殿堂。目前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建立起信息共享空间或学习共享空间,但仍存在空间设计不合理、服务整合不足、部门合作不力、名称不一致、评价体系不规范等普遍问题[16]。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中,应大力营造多元空间环境,为读者创造并提供新型空间服务。首先,应为读者创造多种共享空间环境,以满足读者学习、研究及文化交流的多元化需求。其次,应为读者创建动态的空间环境,如借助自然景观为读者创造舒适阅读环境;利用不同色彩和隔断区分不同空间;利用家具和陈设创建读者交流环境;利用空间细节展示历史及文化等。再次,应为空间配备网络、计算机、先进数字及智能信息设备等设施,整合用户的科研、教学、学习等需求,并以高水平的学科与信息服务为主线,将空间服务及先进设施融合到整体的信息服务中,从而提高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软实力。最后,在空间的设计上,应持续跟进用户学习的新趋势,关注用户的实际体验,应为读者提供半私人的空间,并坚持开放设计空间的原则,注重空间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多种空间的内部连接与流动,避免空间的碎片化。

3.4 构建科学组织结构,促进馆员角色转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经验表明,面对新的形势和使命,图书馆只有打破固步自封的思想枷锁,进行应需而变的组织机构变革,才能为用户提供既符合实际需求又与时俱进的优质高效服务[11]。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改革仍很滞后,充满顾虑、谨小慎微的图书馆仍然居多,一成不变的组织机构模式严重阻碍了工作创新,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中,应转变传统观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组织机构。首先,应根据数字信息环境、学校发展战略及师生需求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组织机构,并按需组配馆员。其次,在特定时期,为完成特殊任务或服务特殊用户群体,图书馆应成立灵活的工作组或工作部门,从而保障嵌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调整还应兼顾到与校内其他教研部门的对接,应创建更灵动的组织结构,并通过良好沟通和深入合作使图书馆的服务融入校内各部门业务的每个环节,从而提升图书馆的价值和影响力。最后,应促进馆员进行角色转变,促使馆员从资源提供者向师生科研、教学合作者转变,馆员的服务应深度嵌入科研、教学全程,应激励馆员勇担重任,挑战自我,制定针对馆员素质能力提升的标准,并提供相应的馆员培训,通过提升馆员的综合能力,使其迅速适应新的角色转变。

猜你喜欢

南洋理工大学馆员
昆明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题蓝花楹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