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互动让孩子爱上节奏

2019-12-04王娟

考试周刊 2019年80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体态律动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有了不同的节奏,才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才会产生多样的情感。学生的节奏感知力更是开展一切音乐活动的有效保障,是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定要训练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节奏游戏,使学生形成基本节奏感知力;通过声势律动,培养多声部节奏感知力;通过变化拍的身体部位,巩固节奏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采用卡农形式的多声部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感觉,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歌诵读;声势律动;体态律动

现象一:在各类学生的歌唱比赛、器乐比赛等活动中,即使进行了长时间精心准备,学生在台上也难免会出现抢拍、托拍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体的音乐表现。

现象二:在有些学校,许多学生无论是歌唱、学具演奏或随乐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现象三:音乐课堂中,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或者用乐器为欣赏乐曲主题伴奏等环节,难以看到学生真正的自主的创编,大部分被老师所指定的节奏型替代。

从以上现象不难看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欠缺,对节奏缺乏感性和理性的认知。学生的节奏感知力是开展一切音乐活动的有效保障,是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定要训练的基本内容,它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低年段打下良好的节奏基础,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远的音乐学习非常关键。于是,笔者在如何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知力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

一、 通过节奏游戏,培养单声部节奏感知力

首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思維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喜欢儿歌,喜欢游戏的学龄特点,在让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可以用读儿歌的形式,变化游戏方法,加以练习。通过诵读,掌握基础节奏。

谱例1

×××|×××|×××|×××|

小 老 鼠,上 灯 台, 偷 油 吃,下 不 来,

×××|×××|× × × ××× | ×—||

喵 喵 喵, 猫 来 了, 叽里咕噜 滚 下 来。

1. 用合适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音调读。

2. 变换音色读。方法:准备 四张卡纸。当教师出示时,音调提高,音色尖脆;当出示时,音调降低,音色浑厚;

3. 变换速度读。当出示时,速度变慢;出示时,速度加快。还可以变化角色模仿,如生气鼠、温柔鼠等。此方法可以屡次用在短小规整的歌词练习中。

如学习歌曲《洗手绢》时,模仿妈妈、奶奶、爷爷、小婴儿或者模仿各种小动物等角色读歌词,在游戏中体会音色的变化,在反复模仿中掌握节奏。

其次, 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后,可以进行稍有难度的节奏模仿,将节奏和动作联系在一起,让音乐更有生命力。

谱例2

× × | × × × | × × × | × - ||

1. 教师按节奏拍打双手,学生模仿。

2. 教师以拍手为主,以拍肩、腿、头、腰等部位为辅,让学生模仿。

× × | × × × | × × × | × - ||

手 腿 手手 腿 手 腿 腿 手

3. 教师再次变化手拍的位置。

× × | × × × | × × × | × - ||

手 肩 手手 肩 手 肩 肩 手

通过变化拍的身体部位,巩固节奏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以上活动可以全班同学集体模仿,还可以选择几组同学,接龙演奏,还可以教师走到哪个同学面前,该同学拍打节奏,但所有的拍打都是在教师的恒拍中进行。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简单节奏已经基本掌握,教师可以根据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节奏火柴记谱训练。即教师击打一条节奏,学生用小火柴形象地摆出准确的节奏。如:

教师拍打 × ×× | × × |

学生用火柴摆出 | | | | | | |

教师拍打×× × | 0 × |

学生用火柴摆出 | | || 0 | |

二、 声势体态律动,开发多声部节奏感知力

在单声部节奏基本稳定后,即可开始多声部的节奏感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又为后面的合唱教学奠定基础。

准备节奏卡若干。

× × ×

1. 教师左右手分别各拿一张节奏卡。第一组学生看老师的左手,第二组学生看老师的右手。教师有规律地出示节奏卡,学生准确地读出。如左手4次,右手4次,接着左手2次,右手2次,左手1次,右手1次。

2. 待学生熟悉掌握后,再无规律地出示、叠加式地同时出示节奏卡,形成二声部。

3. 第一组学生口读节奏,第二组学生手掌击拍或击打身体的其他部位,变化多种形式练习,变化音色进行二声部练习。

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开始简单的师生合作式学习法。即教师打固定拍,学生在节奏上做变化练习。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固定的节奏型,通过节奏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知力。

谱例3

教 师▲ ▲ ▲ ▲

第一组 × × × ×× ×

第二组× × × × × ×

第三组 × 0 × 0

第四组 0 × 0 ×

1. 老师打固定恒拍,学生双手击打手心,四组轮流演奏自己的节奏型。

2. 老师打固定恒拍,学生双手击打桌子,四组轮流演奏自己的节奏型。

3. 老师打固定恒拍,学生双手拍打双腿,四组轮流演奏自己的节奏型。

4. 老师打固定恒拍,学生双手拍打手掌,四组轮流演奏自己的节奏型。

5. 老师打固定恒拍,学生分别拍打手心、桌子、双腿、手掌,四组叠加式进入依次演奏自己的节奏型。

或:全班分成四组,老师给出四个节奏型,老师打固定恒拍,每一组击打不同位置,如手背、手掌、手指等,表现不同音色,依次演奏四个节奏型。

谱例4

教 师 ▲ ▲ ▲ ▲

节奏一 × × × ×× ×

节奏二× × × × × ×

节奏三 × 0 × 0

节奏四 0 × 0 ×

1. 老师打固定恒拍,第一组学生拍手背,第二组拍手掌,第三组拍桌子,第四组弹舌,分组依次演奏节奏一,演奏完后依次演奏节奏二,以此类推。

2. 老师打固定恒拍,四个小组叠加式进入,最终同时演奏四条节奏。

通过以上活動,体验声部间的错落有致,锻炼对多声部节奏的控制和把控能力,又能感受到丰富的声音色彩。

为培养学生对不同指令的反应,稳固学生的多声部感知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在空旷的空间里,教师用钢琴演奏四分音符|× × × ×|,或用打击乐器敲打,学生做| 走 走 跑跑 走 |的体态律动,在行进的过程中,当老师变化演奏为|× × × ××|时,学会迅速变成 |跑跑 跑跑 走 走 |的体态律动。这样的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更加稳固了学生的多声部感知能力。

三、 卡农多声部朗读,体验节奏的错落有致

音乐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合唱教学课,但是课堂效果总是不尽人意,那是因为在低年段学生没有较好的节奏基础和音准基础,没有习得相应的能力,以至于无法达到合唱的教学目标。因此,采用卡农形式的多声部朗读歌词,既培养了学生的多声部感觉,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知力,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从童谣、儿歌的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卡农,如教师示范读和学生读相结合,学生与学生读相结合。可以是同一个内容的卡农,也可以是多个内容的卡农。当然,这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给出的统一恒拍中进行。

如《两只老虎》,师生配合轮流朗读。利用朗读不存在音准问题的特点,学生很快就能体验到卡农朗读的乐趣,听到前所未有的音响效果,体验到节奏的错落有致。体验后,让学生自己比较齐诵和轮诵的不同,学生就能总结出,“像回声,像影子一样……”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继续三声部、四声部的卡农朗读。

四、 打击乐器操练,感知节奏的魅力

作为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乐器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小学低年段教材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双响筒、串铃等,在以上的各种教学策略中,均可以适时地加入乐器,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学;变化多种形式,让学生争相学;体验多种乐器,让学生感受节奏美、音色美。在游戏化、情境化、科学化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节奏感知力。

在提高学生节奏感知力的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都应该以学生对节奏的整体感受为基础,以节奏教学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节奏活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领悟节奏对音乐的作用,提升音乐素养,获得节奏感知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小学歌唱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娟,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体态律动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
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