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实现有效分享

2019-12-02颜剑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分享活动课心理健康

颜剑平

〔摘要〕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是单纯的课程讲授,它更强调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而活动的设计能否起到教育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分享过程中。由此可见,心理辅导活动课能否实现有效分享关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活动课;心理健康;分享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8-0040-02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享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很活跃,而在分享环节却沉默不语,有些学生则过度寻求关注,有些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等等。那么,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实现有效分享呢?具体而言,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理解很关键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实现有效分享在于是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整体上的理解。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解不到位就很难设计出一节出彩的活动课,更不必说实现有效分享了。

教育部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是班级学生,立足点是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切入点是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其需要,主线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目的是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其有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三重功能。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心理课中是否能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关系到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成败。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僅能消除同学们的防御心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卷入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开放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当中积极表达情感体验、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因此,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显得特别重要。

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堂课开始的5—10分钟,所以应该采用学生喜欢的导入形式,如:游戏导入、视频导入、故事导入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

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要对自己及学生有正确的定位,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应留给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准备未充分时安静地等待学生发言完毕,并把这样的理念渗透到平时的课堂当中。

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在课堂分享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面部的表情、手部的动作、身体的倾斜度等肢体语言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回答的接纳,这些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分享问题的设计务必生活化

心理课分享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课堂环节设计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终达到学生有话分享、愿意分享的目的。为了实现分享问题设计的生活化,要做到以下两个关注。

关注学生现在的日常生活。心理课分享问题设计的生活化是要努力寻找分享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分享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分享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体悟之间建立联系,使分享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

关注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新课程中明确指出教育的取向应该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需要指向将来,为学生的未来以及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心理课分享问题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生活。分享问题的设计要更加生活化,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还必须关注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分享问题设计者要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分享问题。

四、分享方式走向多元化

要实现有效分享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分享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分享方式,这会避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卷入水平并增加分享的深度。例如:

小组内分享,即先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讨论分享。这种分享方式有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互相促进,对于中等以上难度的分享问题往往能展现出很好的效果。

小组外分享,一般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同学有秩序地针对一个问题向全班同学分享的一种方式。这种分享方式的好处在于交流面广、影响面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分享方式对于中等偏下难度的分享问题比较适用。

匿名分享,一般适用于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方面问题的分享,可以采用写的方式将想表达的意思梳理清楚,记录下来。是否在全班范围内分享,需要根据课堂及课题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不需要,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分享。

其他分享方式,如:开火车式分享、男生女生交替分享、辩论会式分享等。

分享方式多种多样,采取何种分享方式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学生、环境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各种因素,有时候多种分享方式交叉使用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学会适度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心理咨询领域的专业名词,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注意、想象、记忆等心理功能尚未稳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不能明辨是非,对诸多问题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心理课的分享当中,教师适度的自我开放显得尤为重要,它会对学生的分享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男女”性别意识已经比较清晰,能清晰认识到男生女生在身体构造上的不同,并在心理层面也有了一层隔离区。在“男生女生交朋友”一课中的导入环节就有一位女生分享说:“男生和女生不该成为朋友,因为电视上有很多在说‘男女授受不亲。”此时,如果教师没有进行自我暴露、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男女交朋友的事例,学生就容易把男女交朋友当作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也就容易对男女交朋友形成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健康朋友关系的形成。在四年级“创造就在身边”最后的分享环节——你收获了什么?有一位学生就分享说:“虽然创造看起来简单,但是对我们常人来说还是挺难的!”这时候教师的自我暴露就很有必要了。当时我介绍了我同学创办“快递自助终端”的例子,促使学生领悟——只要多留心生活,创造其实没有那么难,小小的发明也是一种创造。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保持敏锐的觉察能力,关注到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以专业的素养敏锐地捕捉学生分享过程中的细节并进行适当的反馈,才能让心理辅导活动课堂的分享环节更加高效,达到真正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心小学,石狮,3627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分享活动课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活动课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孩子,我们慢慢来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