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4C”能力的主题式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2019-11-29吴敏敏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科创科幻学科

吴敏敏

摘要:聚焦“4C”能力的主题式整合教学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创新与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与责任担当为目标,通过“学科中”“学科间”“学科外”的“3D”主题单元的推进,突出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融通,打造适合低、中、高年段的科普阅读课、科幻体验课、科创表达课的“3S”课型,最终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课程变革。

关键词:“4C”能力;主题式教学;整合教学;科幻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B-0022-04

“十二五”期间,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科幻主题课程开发”研究。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学校启动了指向学生想象力的科创主题活动系统建构的实践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校越发清晰地认识到:扁平化的信息时代,“3R”(阅读、写作、算术)教育显然不足,今天的学生还必须是沟通者、创造者、思想者和合作者。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确定的21世纪学生必须具备最重要的“4C”能力,对于学校开展科创主题活动系统建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学校开始探索聚焦“4C”能力的主题式整合教学。

“4C”能力包括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交流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主题式”强调每次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某一主题来设计,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整合教学”对现有的分科课程进行重构优化和融合,实现内容统整和教法革新,减少学生的机械重复练习,拓展学习空间。聚焦“4C”能力的主题式整合教学实践研究,就是以培养学生的“4C”能力为目标,通过关联性与序列化的主题课程的推进,探究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突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综合与融通。

一、确立“4C”能力目标

主题式整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4C”能力为最终旨归,具体培养目标为:

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推理与思考能力,运用系统化思维的能力,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效地利用口头、书面甚至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来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会有效倾听,会使用各种沟通手段。

创新与想象能力:有创新的点子,大胆实践新的想法,不断尝试各种切实可行的新点子。

合作能力与责任担当:尊重各类差异化的团队,掌握妥协的原则和灵活性,与团队成员承担共同责任,珍视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

依循上述“4C”能力培养目标,开发研制一套分年级的“4C”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确定“3D”主题单元

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多是以分科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小学阶段的课程虽然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比起学生的生活来说,仍显得过于专门化。当学习内容以综合形式呈现时,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短板便暴露无遗。借鉴东西方关于学科关联、跨学科、超学科等课程理论及教学方式,结合学校在“十二五”课题研究实践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我们提出“3D”(“D”为“学科中”“学科间”“学科外”中“学科”的英文单词disciplinary的首字母)主题单元的基本架构。在新一轮的研究中,突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综合与融通,以培养学生的“4C”能力。

1.“学科中”(in-disciplinary)主题单元

“學科中”即在学科中。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教学的组织、评价与效率的提高。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认知、态度与情感上有所发展,是学校课程教学的基础[1]。知识是有系统的体系,尽管在不同的学段对知识的达成目标不尽相同,但知识在学段之间、前后之间却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例如,围绕“海底世界”开发科幻阅读主题课程,不同的学科可以形成各自的“学科中”主题单元:语文学科可以借助课文《海底世界》,带领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科学学科可以解密海底地貌,探究生活在海底的动物、植物;美术学科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幻画的形式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同样是一个“海底世界”的主题,在不同的学科中以不同的学科视角开掘,以使得主题向纵深拓展。

2.“学科间”(inter-disciplinary)主题单元

“学科间”主题单元,也可以称为“跨学科”主题单元。学校的“学科间”科幻主题单元围绕某一科幻主题进行多学科融合,涉及的学科主要有语文、科学、艺术、信息等,打通学科壁垒,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实践中,“学科间”科幻主题单元教学,需要整合多元的学科资源,需要明确有效的实践路径;它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探索、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或建立多种类型的学习共同体;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元、创意表达。

例如,以“科幻阅读”为主题,各学科之间可以形成一条指向明确、相互关联的“课程链”:电影欣赏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创造思维)→阅读写作课程(学生创编科幻剧本)→绘画手工课程(设计科幻故事中的形象)→动漫设计课程(将文本故事变成影视作品)→奇幻短剧课程(将科幻故事搬上舞台演出)。

3.“学科外”(trans-disciplinary)主题单元

“学科外”主题单元,也可以称为“超学科”主题单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超学科是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横跨这些不同的学科,取代并超越它们,从而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学习体验[2]。超学科处在学科融合的最高层次,从实际问题开始,并从整体的角度考察问题。学校的“学科外”主题单元,就是以经验或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资源,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但要淡化学科教学的痕迹。学校“学科外”科幻主题单元组织学生在学科以外围绕某一科幻主题进行自主、开放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同样是“海底世界”的科幻阅读主题课程开发,“学科外”主题单元的构建更侧重于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之外,通过实践操作培养“感知—创新—解决(改善)问题”的能力。例如:引进和海底世界相关的科幻电影《深渊》《深海狂鲨》,阅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通过科学实验感受作家假想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水中自如运动的原理,通过捏、画、演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等等。随着创客教育的推进,学校鼓励学生将奇思妙想在创客空间中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模拟实验等应用技术工具,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发现创新,使其想象力能够落地生根。

三、打造“3S”课型

在三类主题单元的教学中,都将设计出不同的课型来承载和展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于“3D”主题单元,学校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开展“3S”(“S”为“科普”“科幻”“科创”中“科学”的英文单词science的首字母)课型的实践研究,打造课型样本。

1.低年级:科普阅读课(reading for popular science course)

科普读物以通俗的语言讲出科学的道理或故事,不仅能让读者增长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渴望,更能助益读者直觉、灵感、创新意识的萌芽。学校在低年段选取科普绘本,指导学生阅读,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基本素养与想象力。

科普阅读课的一般展开过程是:绘本导入—互动展开—多样拓展。这是一个基本模型,具体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拓展,应视具体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一般来说,课堂开始,教师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出温暖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教师利用多种阅读策略带领学生读图读文: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或者让学生进行留白补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小实验,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证素养;对于绘本中一些深奥的科学知识,则可以通过播放影音资料予以讲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把与主题有关的关键词语和图像贴在黑板上,形成一张生动鲜明的思维导图,协助学生从整体上知晓故事,理解科学知识。鉴于低年段学生识字量不大,在课堂最后的环节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例如,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小组合作去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最后把故事表演出来。

2.中年级:科幻体验课(experiencing for science fiction course)

所谓“科幻”,必须是“科学”与“幻想”的结合,或者说再离奇的想象都必须有科学道理作为依据,不然就变成了“玄幻”乃至胡言乱语。所以说,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这种不自由就是必须依据科学原理;有依据的想象力,才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源泉。体验学习,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在体验中,并获得体验,对每个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最基本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活动,即学生亲身经历某事件;也是活动的结果,即学生获得一定的认知与情感。对于中年级学生,学校选取不同的科幻主题,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统一的主题、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的概念来串联不同学科,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科幻的奥秘,开阔视野并激发兴趣。

科幻体验课的一般展开过程是:科幻题材导入—活动体验展开—发散式想象拓展。科幻题材包括故事、小说、电影、电视等;活动体验场景和任务要逼真;发散式想象要尽量少给约束性条件。以“海底世界”为主题,语文学科通过阅读文本,感受海底动物世界的奇妙,再由阅读课文拓展到课外阅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說《海底两万里》,用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科学学科立足科学精神,站在科学解密的立场上解析阅读中涉及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储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美术学科侧重于学生大胆想象之后的动手实践,围绕“海底世界还可能有哪些神奇的动物?”,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动手、去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共有三位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参与。三个学科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学科侧重点不同又相互补位,很好地实现了单科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资源在三位教师的协作下得到了巧妙的统整。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学习、收集、整理、加工资料,走进了更为宽广、更为深入的学习空间。

3.高年级:科创表达课(expressing for scientific creating course)

科创即“科学创造”;表达,并不限于口头的表达,而是包括语言、文字、图画、身体动作等多种表达方式。现阶段研究会重点围绕科幻作品的创作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对科幻文学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并尝试创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展现与众不同的思维。

科创表达课的一般展开过程是:科幻题材导入—开放式创作展开—多元评价拓展。科幻题材与科幻体验课相同;开放式创作既要鼓励又要放手;多元评价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他评、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多元(表演、展示等)、评价标准多元(不拘一格、鼓励为主)。科创表达课教学强调两个核心要素:

思维,还是思维。真正的“科幻”不能脱离了“科”的根基,也不能悬置于“幻”的缥缈,而是建立在合理而灵动的思维之上。要想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就要能摆脱窠臼,展现与众不同的思维。学校鼓励学生在科学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科创表达课的主要目标之一。

科学,还是科学。对科幻作品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它能够预示科学发展的前景,或者是它的科学预言经常被科学发展所证实。这是一种实证法的评价标准。[3]当下,学生了解并熟知的科学知识还不多,创作的科幻作品幻想有余而科学味不浓,与童话更为接近。如何让学生创作的科幻作品有更多的科学味道,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構建研究框架

综上所述,聚焦“4C”能力的主题式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目标、主题板块和实践平台构成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框架(如图1)。

聚焦“4C”能力的主题式整合教学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创新与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与责任担当为目标,通过“学科中”“学科间”“学科外”的“3D”主题单元的推进,突出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融通,打造适合低、中、高年段的科普阅读课、科幻体验课、科创表达课的“3S”课型,最终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课程变革。

参考文献:

[1]杨小微.综合课程及其动态生成[J].学科教育,2002(12):10.

[2]李颖.全英文授课模式的动因论——超学科分析的视角[J].中国外语, 2013,10(1):48.

[3]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J].学术月刊, 2015(4):130.

责任编辑:杨孝如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me-Based Integrated Teaching Centered on “4C” Competence

WU Minmin

(Taicang Kejiaoxinche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11,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me-based integrated teaching centered on “4C” competence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competence, communication,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y. By means of in-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 and trans-disciplinary promotion of the theme units, teachers can highlight the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to create the “3S” types of courses including reading for popular science courses, experiencing for science fiction courses, and expressing for scientific creating course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grades, finally realizing the change from knowledge to competence.

Key words: “4C” competence; theme-based teaching; integrated teaching; science fiction theme activity

猜你喜欢

科创科幻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科创走廊“乘风起”
Burst Your Bubble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未来科幻城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