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2019-11-29陈国安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语文

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做一名老师的了。一晃眼,我做老师也要将近三十年了。时光没有在我脸上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因为我二十岁时就长成了现在这样子——那时长得比较着急。教师这一职业却给我这三十年的时光带来了无尽的喜悦。这种愉快如同李太白傍晚下终南山时的心情:“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我是从做学生时就开始做老师的。我先是在一所乡村小学度过了五年,那是一个小山坳里的破庙改建的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叫朱长怀,男老师,城里人,很喜欢我。我是班长,所以早读课带领大家读书是我的任务。农村的孩子很顽皮。班上一小半的同学比我年纪大,比我大的留过级的同学就更加顽皮了。每天一早,只要不请病假(我小学时体弱,常常请病假),我就早早到学校,手里握着朱老师的授权令箭——教鞭,敲两下讲桌,大家就安静下来。当然,教鞭主要是用来指着黑板领读课文的。六年级换了一个学校,因为我读的乡村小学拆并到了城里的小学了。我又被选为班长,继续做小老师。那时的班主任仍是语文老师,胡萍老师。

初中三年更是如此,我似乎已经很享受这样做小老师的感觉了,经常在数学老师的鼓励之下给同学讲题目。尤其是初三的时候,陈学然和谭德康两位老师经常这样锻炼我。我讲数学题目的胆子越来越大,有时竟然就像个老师一样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初三毕业,我报考了江苏省镇江师范学校。

从以高分考上镇江师范的那一个暑假开始,村里的长辈认为我学习好,就让我给他们的孩子做小老师。所教的孩子,几乎都是同辈的,现在数数也有十多位呢。有的甚至是从小学教到初中,而且我是全科老师,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都教的。其实我也就是把那些题目自己先做一遍,然后再讲给他们听,无非就是想办法讲得让他们听得懂罢了。他们的成绩都有所提高,我和我们家在村里的地位也就跟着提高了。

師范一毕业,我就到苏州大学来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了,也就是中文师范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寒假,我回去照样是要干农活的。一天早晨,拉了一三轮车自己家种的蔬菜到城里菜市场去卖。很巧,遇见了镇江师范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老师张林,她问我愿不愿意和她合作到镇江市少年宫教作文。我一点都没犹豫,朗声答应:好啊!

张林老师领着我在镇江少年宫创办了镇江最早的小学生作文辅导班。一开始我们两人合上一个班,后来班数越来越多,我们就一起备课,各上一个或几个班。一个寒假,我挣了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起了家教。当时家教刚刚开始流行,一个在留园门口卖檀香扇的老板,找到工学院办公室的王静老师咨询家教的事,王老师恰恰比较了解我,就介绍我去了。教的是双胞胎,分别叫孙栋和孙梁,小学一年级。每个月一百元酬金,在那时是很高的了。孩子父母不太有文化,大概小学毕业,只是想有个大学生陪着他们的孩子做作业读书。这对我来说很轻松,教教作文,带点课外书和他们一起读读,和孩子及他们的父母都相处得很好,上完课常常留在他们家吃饭。一直教到大学毕业,我介绍了一位师弟接了我的班。留校之后虽偶尔有联系,但见面少了,慢慢就失去联系了。

大学一毕业,我留在中文系,第一学期先在全日制专升本班教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和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后来在全日制本科班开语文学习论选修课。我很快做了钱仲联先生的助手,其实也没有明确,只是当时钱先生的助手徐老师刚退休,副院长马卫中老师派我到钱先生那里负责跑腿。马老师的“命令”改变了我后来做老师的道路,我正式拜钱先生为师也是在马老师和涂小马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仪式的,今天写来仍有无尽的感恩涌在笔端。

因为做了钱先生的学生,我开始专心地读古代文学了,当然也要开古代文学的课了。先开的是选修课:诗经选讲、楚辞选讲、先秦诸子文选讲。转到古代文学教研室后就开中国古代文学史了,前十年都是从先秦讲到魏晋南北朝,近六年是从唐宋讲到清代,近五年还给本科生开了清词(近代词)选讲。

在大学教书,总是很刻板的,在老年大学教书我是最开心的。1995年9月,刚留校,因吴立人老师介绍,我去苏州市老年大学兼课,讲古代诗歌选读和古代散文选读。一共讲了十一年课,到2006年12月结束,从先秦到清代的诗歌和散文教过三轮(三年一轮)。这十一年真的不轻松,但很快乐。最不轻松的是讲同一篇作品,你若还是按照原来的讲,那么,尴尬随时出现——老年大学没有升留级,都是“蹲班”的,而他们的笔记又记得很详尽,他们会翻开来读你原来讲的给你听。那时简直是难堪到要找个地缝钻进去。所以重复讲一篇作品很不轻松,必须讲出上次不同的东西来。这样的上课价值观一直影响我到现在,我现在即便是上同一篇课文也是力求尝试不同的课堂设计。在老年大学上课最开心的,是在大街上遇见老学生,他们会很恭敬很大声地鞠躬问候:陈老师好!那时很尴尬却很开心!

更开心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家里给朋友们的孩子上课了。最初就是朋友觉得我是教语文教学法的嘛,当然应该可以教孩子语文的喽。于是我家里就有了三五个孩子,我选一些认为比较适合他们读的作品讲给他们听。这一讲就是二十多年,除了去韩国教书一年和到台湾大学访学半年,从未间断。后来,我家里的“语文课堂”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按年级分为十二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有十多位孩子来听课,每周末都有100多人来听课。此外,因书房太小,想听而不得者还有许多。“书院式阅读”是别人提炼出来的我教孩子的阅读方式,其实我更像是在自己书房里进行私塾教学。很开心很愉快!有时教一年级的孩子,一半孩子在书桌边站着,一半孩子已经爬上了桌子,我很享受这样的课堂。

五年前我是业余的中小学老师,是一个在中小学的“卧底”的大学老师;但2015年,我创办了苏州市第三中学慧成实验项目。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三轨的初中学校,小班化,每年招九十人左右,我相当于就是“慧成实验初中”的校长。2016年,我创办了苏州大学实验学校;2018、2019年,又先后创办了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我成了基础教育园地的一名新兵了。我从一个思考者转变为一个实践者,从一名大学老师转变为一名基础教育管理者。我的教学生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人说,你累不累,苦不苦?我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没有谁让我这做,我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018年9月19日,我去长沙参加“寻找中国好课堂·第二届中国诗词教学大会”,上了一节《枫桥夜泊》。主办方事先没告诉我,我上台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一节混龄混班的课,三四五六年级各有15人,共60人。我只能临时调整备课内容,大概效果还不错。结束的时候,一位以前教过的“老学生”,走到我面前,突然大声对我说:“安子老师,你有白头发了,很多的呢!”我笑了笑,用惯用的腔调说:“当然有白头发的啦!我祖父和父亲在我这个年龄头发全都白了,我现在也不过是白头发很多了而已,黑头发已经很努力了的啦。”

一晃眼,两鬓二毛生,三十早过,半百将至。近三十年的教书时日匆匆一瞬,虽有悲伤苦痛和泪水汗水,但到底有孩子们那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时时温暖着我,便觉得欢愉也就时不时地慰藉着我了。突然还是想起了李太白下终南山的时心境了:“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哪一天和我心相印得的同仁能够如此欢聚,那该是多美好的境界啊!这是我内心始终不会熄灭的期待……

(陈国安,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校长,215006)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语文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Simple Life is Far Away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马亦芯作品选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