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打动别人先要能打动自己

2019-11-29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真情洪水

好的新闻作品不是轻易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这句话更是让人受用不尽。

作为一名文字记者,能够写出有感染力、接地气、富有真情的作品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把脚步走下去,真正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体会到采访对象的各项工作的不易,亲身体会,认真感悟,是做好新闻工作最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此前提下,作为一名文字记者,想要使写出的稿件更富感染力,使更多的人被自己的稿子所感染,则更需要的是真正做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只有这样,才做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

党的十八大乃至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对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严格要求,这也说明,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承担的工作更多了,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加艰巨了,使命也更加光荣了,所以,我认为,真正体会民生苦乐,真正把自己的心融入到稿件中,付出自己的真情才是最重要的,新闻工作者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撰写出来的稿件,才能感染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自己撰写的稿件首先必须打动自己,只有打动自己了,稿件才能打动别人。

记得那是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岭下镇灾后重建的采访,因为亲身经历过那场洪水,在那场洪水中,亲眼看到多少家庭因为洪水而被逼举家迁移,亲眼看到多少家庭的房子被洪水冲垮,正是有着这样亲身的体会,再次来到岭下镇,看见村民们住上了修葺一新的房子,每家每户正在准备着年货,心里格外地兴奋。这边,一家五口人正拿着小酒盅在浅斟低酌,享受着灾后重建带来的快乐;那边,老父亲老母亲正在筹备着儿子的婚礼,院内人头攒动,纷纷来贺喜,鸡、鱼等美食在寒冷的冬天冒着热气,似乎也映出了岭下镇百姓越来越红火的生活。正是由于设身处地,亲身体会,这篇稿件在吉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吉林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二等奖,虽然等级不高,但使我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只有真正深入基层一线,才能采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相反,在新闻工作中,我们在有的时候仅就材料而写新闻,或者是仅就了解的一些简单的情况就撰写稿件,这样撰写出来的稿件只能是材料式和固定式的,死板生硬,注定不能融入自己的心,也注定了这篇稿件不能博得大众的眼球,更加不能打动读者的心,这仅仅是撰写稿件方面。

在一个素材的仔细研究采访上,我认为,我们的脚步要更加广阔地走,要全方位各角度多层次地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比如,在一次寻找最美第一书记的采访中,在与受访的第一书记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后,仍然感觉素材有些欠缺,就来到了田间地头、村社企业等地,与贫困户、村民和企业员工等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聊天中,又得到了许多第一书记不好意思叙述的有关于自己做的实事的信息,就是这样,通过别人的口说出了第一书记的工作业绩,不仅能够使稿件显得更加真实,更重要的是,使稿件的报道角度更加全面了,尽管涉足村子的很多地方,尽管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得筋疲力尽,但是,圆满地完成了稿件的采写任务,写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稿子。

相反,如果采访只是向第一书记要来他的事迹材料,把材料简单加工,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跟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和事迹材料也没有什么两样了。新闻,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深入基层采访,在夯实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更添加了我认为新闻更应该有的特性,那就是生动性,一个新闻有没有市场,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生动性,一个生动的新闻才是吸引人的新闻,所以,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上,我认为,“走下去”真的很重要,它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能够被称之为新闻的决定性因素。

闭门造车终究不会出精品,更不能打动百姓,真正精彩的素材都在基层,只有深入走下去,才能做好各类新闻的宣传。脚下沾着多少泥土,稿件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工作者是一个讲良心的行业,新闻工作者们用他们的脑、他们的口、他们的手、他们的脚丈量着每次采访距离的同时,更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闻采访工作中。为了写出更加优秀的新闻稿件,他们秉持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脚踏神州大地,胸怀灿烂文章,以他们的笔履行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脚下沾的泥土的重量,显示着他们采写的每一篇稿件的重量。只有铭记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才能为我国我省我市的各项大事摇旗呐喊,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才能真正做到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真情洪水
我用真情守护你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以心换心见真情
又见洪水(外二首)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真情扶贫见实效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