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栉风沐雨赤诚写春秋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
——《阿克苏日报》六十一年发展轨迹

2019-11-29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阿克苏日报社日报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激荡岁月,新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艰苦奋斗下,谱写了一曲中国沧桑巨变的辉煌史诗。《阿克苏日报》自1958年9月1 日诞生起,始终与党和人民同行,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与新时代一同进步。《阿克苏日报》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时代的见证者之一,不忘办报初心,一代代报人薪火相传,辛勤耕耘,用手中的笔或镜头讴歌时代,真实地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倾心书写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建美好家园的壮丽篇章。

牢记使命勇担当 铿锵前行启新程

1958年9月1日,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宣传工作的需要,经自治区党委批准,中共阿克苏地委创刊了机关报——《阿克苏报》。《阿克苏报》以汉文、维吾尔文两种文字出版,周2刊(每周三、六出版)4开4版。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224号文件)的批复,从2005年8月8日开始,《阿克苏报》更名为《阿克苏日报》。《阿克苏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截至2019年7月30日已出版至第10734期。

从1958年创刊至今,《阿克苏日报》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在阿克苏地委、行署多年来持续对《阿克苏日报》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阿克苏日报社先后历经两次搬迁,2016年9月5日,从阿克苏市南昌东路4号搬迁至新华东路35号;2018年8月17日,搬迁至阿克苏市文化路25号,越来越好的办公环境让报社的工作更加便利,增强了员工的工作动力。《阿克苏日报》汉文版由创刊初期的4开4版(周2刊),逐步发展为4开20版(周6刊),并于2017年1月1日改为对开8版(周6刊);《阿克苏日报》维文版由最早的4开4版(周2刊)发展为当今的对开4版(周6刊)。报纸印刷工艺也由最早的人工排字、平板单色铅印发展为当今的电脑排版、轮转全彩胶印。报纸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报纸的发行量增长,目前汉文报发行3.3万份,维文报发行1.9万份(含2000份东风工程免费赠阅),总发行量5.28万余份。

在1958年9月1日第一期《创刊词》中明确指出:《阿克苏报》是中国共产党阿克苏地方(地区)委员会的机关报。时光承载着荣辱,也记忆着青春,今昔对比,越变越好的是我们的生活,不变的是办报的初心。近年来,阿克苏日报社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契机,从一张单一的报纸逐渐发展到拥有一报(汉文版、维文版)、两企(阿克苏时代传媒有限公司、阿克苏声远彩印有限公司)、一网(阿克苏新闻网)、多平台(阿克苏日报数字报刊、阿克苏零距离、阿克苏日报微信公众号、云报屏等)全媒体发展型报社,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宣传平台,成为阿克苏地区强有力的宣传主阵地。

不忘初心六十载 勇立潮头谱新篇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一份报纸,一个城市历史的记录者,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1958年9月1日 《阿克苏报》创刊第一期

2005年8月8日《阿克苏报》更名为《阿克苏日报》

2017年1月1日《阿克苏日报》改为对开8版

2019年4月15日《阿克苏日报》

从第一任中共阿克苏地委书记贺劲南亲笔题词创刊开始,《阿克苏日报》就真实地记录着这片沃土上的变化。支边青年来到阿克苏的新闻报道,释放了党中央对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的强烈信号,再次把祖国内地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中央农垦部部长王震视察阿克苏》,记者用敏锐的新闻视角,记录了地区开荒造田造林、发展农业生产的社会实践,展现了农垦文化的内核精神和老一辈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关爱。第一条公路、第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第一家乡镇卫生院、第一个城乡文化站(室)、第一座现代工厂……无数个“第一”的记录,清晰展现了在历届地委的坚强领导下,阿克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阿克苏大地之时,《阿克苏日报》连续刊发了《坚持真理的实践标准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的理论文章。随后,恢复高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一黑一白”战略、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维稳反恐系列决策部署等重大历史事件中,记者始终身处一线,为广大读者推出了《95岁老党员阿不都热依木·格力坚守誓言“听党的话我一辈子都不后悔”》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改革开放40年来,《阿克苏日报》见证了从凭证购货到开放的市场经济、从涝坝水到自来水、从干打垒到安居富民房、从土石路到柏油路、从露天电影院到文化活动场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从有偿收费到免费义务教育、从看病往城里跑到治病不出村……城乡面貌和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进程中,对“荒漠绿化”“两基攻坚”“工业化进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重大典型的发掘,让马俊武、何俊英、章华生、汪正英、买买提·托乎尼牙孜、库尔班·尼亚孜、张富清等永远留在了读者心中,这恰恰是对新闻人逐梦情怀的完美诠释,体现了独到的新闻眼光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党报媒体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阿克苏故事、传播好阿克苏声音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阿克苏日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着力抓好媒体融合发展,努力办好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零距离、《阿克苏日报》微信平台、阿克苏手机报等新媒体,显著拓展了《阿克苏日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进程中,紧紧把握和跟进这个新时代,认真做好“九大惠民政策”等系列报道,以新闻的力量凝聚了建设平安和谐、富裕美丽阿克苏的精神力量。

为了出版一份有品质的党报,在全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稿件被自治区及中央媒体、网站采用,在全疆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如《一名消防员不肯躺空床上输液:“我的战斗服太脏了”》被中央广播电视台采用刊发,图片《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畅销疆内外》被《中国日报》采用刊发。

改革创新激活力 奋发有为争先锋

伴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和网络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对原有传统媒体的依赖度日益下降。近年来,《阿克苏日报》与全国同行业一样,指令性计划外征订锐减、读者流失严重、报业经营性收入呈现断崖式的下滑,办报和经营处于两难的窘境。面对困境,深改是《阿克苏日报》祛除沉疴固疾的良药。为及时扭转阿克苏日报社发展过程中的颓势,重塑地方党报的对外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媒体在凝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精神动力的舆论引导作用,自2015年6月开始,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带领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先后多次深入阿克苏日报社进行调研,现场办公解难题,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化报社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当年,阿克苏日报社被列入地区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在地委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阿克苏日报社借鉴疆内外同行业深改工作的成熟做法,并结合本报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深化阿克苏日报社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方案》。2016年11月,阿克苏日报社启动了深改工作。2017年3月初,阿克苏日报社已全面完成深改工作。

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核心内容,包括重置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从原来相对分散的10个部门,设置为“两个办公室、三个中心、一个翻译室”六个职能部门,重新调整、合并、划分职责任务,成立阿克苏时代传媒有限公司等,实现了办报和经营两分离,报业经营从传统的版面广告向医疗、卫生、教育、旅游、商贸、电商、快递等跨界方向发展。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让《阿克苏日报》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实行全员岗位绩效考核管理体制,激发内生动力和对外竞争活力,提高了办报水平,促进报业的经营发展。同时,从2017年1月1日起,《阿克苏日报》汉文报由四开小报改为了对开大报、平均10个版;维文报改为了周六刊、平均5个版。成功承接了由地委宣传部主办的新媒体,实现了纸媒与新媒体的全矩阵立体宣传格局,新媒体实现了VR、H5等新形式的宣传;2019年3月份,《阿克苏日报》成立云报屏工作室,提供以融媒体电子阅报栏(屏)为终端的全方位服务,经营项目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目标指引方向 实干成就梦想

61年来,历届地委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真情关爱,从舆论导向、新闻宣传要点、工作目标、宣传效果上适时给予指示,在人、财、物上给予帮助。阿克苏地委宣传部紧扣宣传主题,从新闻选题、策划、新闻方向、对外宣传经常性地给予指导。特别是近年来,地委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地委主要领导亲自率有关部门多次前来报社调研并现场办公,就新闻宣传、体制机制改革和报业经营发展提出具体意见,及时解决了办公场所、机构改革中政府配套的相关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加大融媒体建设的力度是《阿克苏日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学习掌握舆论引导规律、新媒体运营管理规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媒体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优化报社报、网、微、屏、栏等宣传形式,形成宣传合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以电子阅报栏为终端的全方位服务。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作为。《阿克苏日报》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和更加饱满的热情融入新闻工作,奋发有为、创新进取,在百舸争流中全速前进。

猜你喜欢

阿克苏日报社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