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9-11-28刘依兵史曙生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健康中国

刘依兵 史曙生

摘 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对体育旅游的现存问题和发展难点进行评述。结论:我国体育旅游缺乏多部门协管和政府引导机制;体育旅游运营效益差,产品体系不健全;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社会认可度较低,可持续发展较差;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受限。对策: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提出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三步走”战略;在“五位一体”大格局下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结合“健康中国”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体育旅游与生态体育的融合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体育旅游;改革开放40年;生态体育;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4-0022-04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data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sports tourism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review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sports tourism. Conclusion: Lack of multi-sector co-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guidance mechanism; poor performance of sports tourism operation, imperfect product system; lack of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s; low social recognition, po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mi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t put forward the "three-step"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touris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under the "five in one" pattern; and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tourism and ecological spor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ealthy China plan; The state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highl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Key words:40-year reform and opening-up; sports tourism; ecological sports; Healthy China

改革開放40年既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波澜壮阔的40年,也是我国体育旅游从无到有并在国家大力支持与发展过程中取得诸多成就的40年。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回顾和全面梳理,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难点,提出新时期下我国体育旅游的成长路径,为我国体育旅游的科学健康发展以及“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1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回顾

1.1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

1.1.1 体育旅游的探索起步阶段(1978—1991年)

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举行并将改革开放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格局揭开了中国的新篇章,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取到了初步成果。我国各地区陆续创立了体育旅游社(公司),如四川体育旅行公司、海南体育旅行社、西藏体育旅游公司等,但这些单位筹办的项目中常规旅游数量较多,体育旅游项目数量甚少。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加之国家颁布新的节假日休假规定,国内掀起了旅游热潮。对体育旅游而言,既有体育的挑战、激情和刺激又有旅游的休闲、娱乐、放松,因此成为众多旅游者的首选。一些新兴的体育旅游产品逐渐在我国盛行开来,如滑冰、皮划艇、攀岩、漂流等。

1.1.2 体育旅游的缓慢发展阶段(1992—2008年)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1995年,我国政府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力度,颁布了许多有助于体育旅游发展的文件,如《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也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各界关于体育旅游有了崭新的认识,学界关于体育旅游的关注也持续上升。

1.1.3 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2009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第一年,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不断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国民在体育旅游消费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旅游市场不断被商业化、融合化、规范化、多元化,体育旅游作为健康产业、绿色产业逐渐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这一时期的体育旅游的发展处于不断优化的阶段。2014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到要加快推动体育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人民群众健身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体育旅游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1.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成果

1.2.1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取得的理论成果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文献总数:8681 篇;检索条件:[主题=体育旅游 或者 题名=体育旅游 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体育旅游,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 数据库:文献 跨库检索  从图1可看出,从1978年至2018年改革开放40年间,关于我国体育旅游的发文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1978年至1991年,关于体育旅游研究的总发文量为10篇,此阶段为我国体育旅游的探索阶段。1992年至2008年,发文量总体趋势在提升,2005至2008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呈现“井喷式”发展。2009年至2018年,发文量处于“波折”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旅游发展处于优化阶段,体育旅游的发展需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总体来看,改革开放40年,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研究的发文量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关于体育旅游有了崭新的认识,学界关于体育旅游的发展关注显著提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可以代表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检索到自2002年至今的共计26项社科基金项目,从课题的数量来看,2002至2008年,共有4项课题;2010至2015年,共有8项课题;值得注意的是仅2016年就有5项课题;2017和2018年分别有6项和3项。研究课题数量的逐年增加说明我国体育旅游在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学者中以黄海燕、石岩、金媛媛、陈浩、陈生琛、昝胜锋、毕卫忠、牛森为代表,课题项目指出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以陈浩、昝胜锋、叶海波、杨涛、牛森为代表,课题项目与“一带一路”、云经济时代、冬奥会、“健康中国”等新时代国家大事与政策结合起来,说明体育旅游的发展紧跟社会的主流。总体来看,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程度深入化、跨学科和多视角的科研越来越多,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1.2.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取得的实践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从1978年的343.4元(城镇)、133.6元(乡村)增长到2017年的3.6396万元(城镇)、1.3432万元(乡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长到2017年的1.8322万元,这为我国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40年来,国内体育旅游业借助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取得了诸多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体育旅游促进经济增长功劳显著。以滑雪为带头的河北省崇礼县体育旅游等服务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30%以上,解决了农村近万人的就业问题。以生态体育闻名全国的宿迁市充分利用骆马湖等生态水域资源,打造了以游泳、马拉松、皮划艇、跑步为代表的各种赛事,骆马湖、三台山生态四项的名誉成也为了宿迁的亮丽名片。因此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优化产品结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服务社会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体育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年来,随着体育主题旅游的逐步兴起,旅游者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参与、体验、度假为主的体育旅游转变。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样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如体育赛事表演、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沙漠探险、山地越野、民族民间特色项目等相结合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各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自然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东北地区发挥冰雪优势,沿海地区利用海洋优势,西南地区聚焦民族民间项目和户外运动,西北地区把重心放在登山探险和沙漠越野运动上。加快推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是新时期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途径,也是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2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旅游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虽取得了诸多的发展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弊端可概括为以下六点:1) 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和多部门协管机制;2) 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市场定位不清,运营效益较差;3)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4)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机制缺失,缺乏科学规范引导;5) 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性发展较差;6) 体育旅游社会接受程度有待提升,社会效应不明显。

2.2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难点

改革开放40年,关于我国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数量逐年增加,但有关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描述分析上较多,关于体育旅游深层次探讨以及产品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再者针对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旅游学的角度寻找发展对策的研究较多,体育学角度对策研究较少。新时期,产业间相互融合发展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科研方面,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因此,未来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拘泥于单领域,体育与旅游业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质量和规模也是有待解决的实质性问题。

基于以上观点,体育旅游发展对策若仅从产品规划开发、营销宣传、人才培养、品牌建立和资金投入去寻找解决办法,体育旅游发展阻碍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缺少融合发展机制是我国体育旅游当前面临的主要弊端。当前旅游产业与生态体育融合发展情况较差,出现旅游地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等现象,可持续性发展遭到质疑。

3 面向新時代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展望

3.1 发展思路

新时期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满足新时期下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体育旅游发展和创新所取得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体育旅游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2 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实行“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国内体育旅游出现的主要矛盾是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不充分、不平衡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完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产品体系,促进产品体系多样化,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体育旅游需求进一步提升,选择体育旅游人数明显增多,体育旅游消费稳步上涨;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运营方式创新升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体育旅游品牌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形象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认识及接受程度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从2021年—2035年。2021年至2035年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的决胜时期,也是纲要实施取得成果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体育旅游要实现产品更加多样,完全适应不同群众的体育旅游需要,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体育旅游生态化综合影响力广泛深入;体育旅游蔚然成风,选择经常体育旅游的人数比例明显提高,公民的身体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体育旅游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健身、休闲功能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阶段:从2036年到本世纪中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体育旅游实现智慧化服务覆盖,体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完全实现精准化供给;体育旅游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发展,体育旅游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态体育旅游社会认可度高,体育旅游的质量、效益、市场规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体育旅游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智慧成为世界体育产业发展的旗帜。

3.3 主要措施

3.3.1 在“五位一体”大格局下推动体育旅游发展

新时代应从体育旅游、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相互促进的角度,在“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下统筹和推动体育旅游发展。1)发展规划对策:体育旅游发展科学指导与规划需进一步加强,制定体育旅游科学健康发展的规划纲要,加强体育旅游目的地基础建设与环境保护。2)产品开发对策:进一步突出体育旅游地区特色,推出适应各种人群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3)营销宣传对策:提升体育旅游产品形象,利用网络渠道加大宣传,优化服务品质。4)人才培养对策:加强体育旅游后备人才培养,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模式,设立体育旅游后备人才培育管理机构。5)品牌建设对策:确立体育旅游产品的代表性项目,以地区特色及配套设施打造体育旅游品牌,丰富体育旅游文化,实施体育旅游品牌战略。

3.3.2 加快推进体育旅游与生态体育深度融合

生态体育是指在开展体育运动时,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至少不破坏生态平衡及生态环境。生态体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开展体育旅游活动时,应当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强调体育旅游产品规划创新,结构体系更加合理,旅游产品更加突出绿色、环保、低碳等生态理念。加快推进体育旅游与生态体育深度融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健康中国”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3.3.3 出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规范标准

体育旅游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相关部门应出台产业融合发展的模范标准。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运行工作,因为许多体育旅游项目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如潜水、户外探险、热气球等各种户外运动,需要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机制确保体育旅游项目的安全、规范运行。因此,建立健全我国体育旅游尤其高危项目的技术安全规范标准体系,有利于我国体育旅游健康、稳定地发展。

4 结束语:面向体育强国的体育旅游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体育旅游的发展,应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加强体育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交融发展,加快体育旅游向生态体育旅游的转变,在“五位一体”的布局下推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和结构升级。因此,应基于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形成体育强国建设的体育旅游发展逻辑;着力梳理体育强国建设中出现的体育旅游发展难点,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大力发挥体育旅游研究的智库作用,为我国的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汪洋, 赵子建, 巩月迎.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长效运行机制研究[C].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福州, 2015.

[2]谭白英, 邹蓉. 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 体育学刊, 2002(3):22-25.

[3]王辉. 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 体育与科学,2010(4):59-64.

[4]石岩,舒宗礼, 夏贵霞. 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J]. 体育文化导刊, 2007(4):59-62.

[5]曹秀珍. 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8,40(6):18-21.

[6]连玉盛. 厦门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1.

[7]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5):90-100.

[8]张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及其政策法规发展状况研究[J]. 中国市场, 2018(15):50-51.

[9]李爽. 刍议我国东北滑雪旅游的历史演进与发展[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116-118.

[10]陈玉萍,刘嘉毅.江苏省宿迁市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4):60-62.

[11]刘学军.21年来我国体育生态研究述评[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5-112.

[12]卢长宝,庄晓燕,邓新秀.视角、理论与方法:体育旅游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1):57-65.

[13]方永恒, 周家羽. 體育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8(2):93-98.

[14]于素梅.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体育科学,2007(5):23-35.

[15]李凌.构建生态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7(5):1-8.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健康中国
环巢湖旅游区体育旅游满意度理论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