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

2019-11-28钟名金欧阳侃柳海峰彭亮权朱伟民王大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髋臼关节镜沉积

钟名金 欧阳侃 柳海峰 彭亮权 许 鉴 朱伟民 陆 伟 王大平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深圳 518000)

钙化沉积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在运动系统中常累及肌腱、筋膜以及关节周围等组织结构,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创伤、遗传、退变、炎症、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以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最为常见,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病灶清除彻底、恢复快的优势,是目前治疗钙化性肌腱炎的首选方法[2, 3]。髋关节周围组织钙化多发生于肌腱止点钙化、髋关节骨关节炎或术后异位骨化形成[4~7],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文献报道较少[8, 9]。2012年12月~2018年8月,我院对12例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3例,女9例。左髋5例,右髋7例。年龄(40.1±5.7)岁(32~5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度受限。病程(8.8±4.3)月(1~24个月)。4例有腹股沟区压痛,2例有髂前下棘压痛;前方撞击试验阳性8例,外侧撞击试验阳性4例。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上均可见髋臼缘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图1)。CT显示钙化灶位于髋关节前上及前外侧(图2),钙化灶直径(7.7±3.6)mm(5.1~18.2 mm),9例钙化灶与髋臼缘有清晰界限,3例钙化灶延伸至髋臼缘。MRI T1和T2序列上钙化灶为中等信号5例,混杂的中低信号7例,周围软组织水肿,关节积液(图3)。

手术指征:髋关节疼痛或(和)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提示髋关节钙化性病灶形成,保守治疗1~3个月无效;无髋关节手术史、骨折、股骨头坏死、严重骨关节炎史。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仰卧于牵引床上,放置会阴柱(直径>10 cm),保护会阴部,行术侧下肢牵引。C臂X线机透视,髋关节间隙8~10 mm时,穿刺针引导建立前外侧入路,置入70°关节镜,在其监视下建立前方入路,适度切开关节囊。于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髋臼关节面、股骨头软骨及圆韧带,镜下确认钙化灶位置(图4),用探钩或刨刀清理钙化物(图5),并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清理病灶后行盂唇缝合术。放松牵引屈髋45°探查外周间室,若合并髋关节撞击则行Pincer或Cam成形术;软骨损伤予以射频修整。冲洗关节,缝合皮肤切口。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每日2次)至术后第4周。

1.3 术后康复及随访

术后第2天在无痛范围内开始髋关节被动活动。术后3~4周可部分负重,6周后可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髋关节全范围活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慢跑等体育运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以后每年来门诊复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及髋关节非骨关节炎评分(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系统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10]。

2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关节镜下见滑膜充血水肿,钙化灶位于髋关节前上及前外侧(髋关节时钟位1:00~11:00之间)。10例钙化灶位于髋臼盂唇与关节囊隐窝处,2例为髋臼盂唇实质部钙化沉积。使用探钩或刨刀清理钙化灶表面见钙化灶呈灰白色粉末状或牙膏状,病理提示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伴钙化(图6)。病灶清理后植入可吸收锚钉行盂唇缝合术,10例盂唇直接缝合,2例清理后行盂唇-部分关节囊加强缝合。镜下见7例合并髋关节撞击,其中2例Pincer型撞击,5例Cam型撞击,术中分别行Pincer或Cam成形术。术后随访(16.2±8.8)月(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mHHS、NAH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表1)。无血管、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无需翻修、髋关节置换。

表1 手术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分

配对t检验

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mHHS: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NAHS:髋关节非骨关节炎评分

图1 X线示髋关节髋臼缘处钙化灶,表现为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 图2 CT示钙化灶位于髋关节外侧,并与髋臼缘相延 图3 MRI示钙化灶为混杂中低信号,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关节积液 图4 关节镜下钙化灶为灰白牙膏状,位于盂唇与关节囊之间(AL-髋臼盂唇) 图5 关节镜下用刨刀彻底清理钙化灶后(AL-髋臼盂唇) 图6 病理提示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病变伴钙化(HE染色,×40)

3 讨论

软组织内钙化性沉积病好发于30~60岁的女性,临床上以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最为常见,而钙盐沉积于髋臼盂唇的病例报道较少[9]。Perets等[10]回顾了10年共1447例髋关节镜手术,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18例(1.2%,18/1449),手术并随访时间超过2年11例(12髋),均为女性,年龄(39.9±5.6)岁,2例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史。多数学者认为外伤是钙化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过性损伤或反复活动引起的微损伤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受损、缺血缺氧,组织细胞内代谢障碍,细胞凋亡、坏死,逐渐出现钙盐沉积[2,7,11]。Leunig等[12]提出,髋关节活动时股骨头颈部与髋臼缘反复碰撞,反复损伤,引起盂唇损伤、退变,形成钙化性骨质。本组58%(7/12)合并髋关节撞击(Pincer撞击或Cam撞击),且钙化灶均位于前上或前外侧区,进一步证实髋关节撞击可能与之有关。

钙盐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疼痛和活动度受限[13]。Schmitz等[8]报道2例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的中年女性,均有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外展外旋时疼痛明显加重。Jackson等[9]报道16例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均有腹股沟疼痛,4例(25%)有外伤史,12例(75%)为隐匿发病;7例(44%)有大腿放射性疼痛,4例(25%)有背部放射性疼痛,封闭治疗的有效率为78%(7/9),前方撞击试验阳性15例(94%),外侧撞击试验阳性9例(56%)。本组12例均有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度受限,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很难与创伤性滑膜炎、髋臼盂唇撕裂、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相鉴别,需要结合术前X线、CT和MRI进一步明确。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在X线表现为髋臼旁形状不一的“模糊”高密度影[9]。CT可以更直观地显示钙化灶的部位,对于手术中的病灶定位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评估髋关节骨性解剖结构。临床上髋臼缘应力性骨折形成的髋臼小体(os acetabuli)[14],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三角形”,质地坚硬,密度均匀,组织学上为骨结构,在X线和CT上有时很难与盂唇钙化沉积鉴别,但髋臼小体一般不会有无菌性炎症反应,MRI上病灶周围组织不会出现水肿信号,这一点可与之相鉴别。

软组织内钙化沉积病为自愈性疾病,90%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治愈,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激素封闭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等。如反复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15]。由于髋关节深在,周围肌肉组织丰富,传统的切开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发生异位骨化、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采用髋关节镜技术治疗髋关节内及周围病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6]。

术前三维CT检查可以辅助关节镜手术中对钙化灶准确定位。关节镜下钙化灶表面往往表现为炎性充血红肿,可以提示病灶所在位置。使用刨刀或探钩触及周围组织,可以很容易见到粉末状或牙膏状的钙化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盂唇实质内的钙化物,应该纵向切开盂唇实质部,在使用刨刀清理钙化灶时应尽量保留正常组织,少量钙化物残留可逐渐被吸收,不影响最终的临床疗效[13]。对于关节囊-盂唇隐窝的钙化灶,应在保留盂唇的情况下尽量多地清除病灶及周边关节囊。Schmitz等[8]在关节镜下使用刨刀清理髋臼盂唇钙化灶并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后随访4个月,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Perets等[10]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11例女性(12髋),术后随访(45±19.9)月,mHSS评分由术前的64.9分提高到83.4分(P=0.003),NAHS评分由术前的35.4分提高到62.7分(P=0.021),VAS由术前的6.4分降到2.8分(P=0.016),术后无并发症和翻修手术。本组12例病灶清理后均行盂唇修补术,对于合并存在的撞击因素、软骨损伤均在术中予以相应处理,术后随访期间疼痛均明显减轻,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未出现并发症。

综上所述,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臼盂唇钙化沉积病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本组例数少,随访短,尚待积累更多资料。

猜你喜欢

髋臼关节镜沉积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辅助下三束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