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1-28赵良晏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症候胃炎黄芪

赵良晏

(淮安华东妇产医院中医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由多种原因引起,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疾病,在临床的发病率极高,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得知,该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日常饮食情况、用药情况及胃食管反流情况存在较大关联,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引起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的及时,因次,尚未研制出专门治疗此类疾病的特异性药物[1]。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并注意日常饮食,调整饮食结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但易复发,长期服药会增加药物耐药性,难以治愈[2]。为研究药效的治疗方式,下面将55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黄芪建中汤治疗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时间段选取其中就诊的55例患者,样本经《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3]筛选,经《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辨证分型,符合脾胃虚寒型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诀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7例单纯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另外28例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患者36.8岁,最大患者78.9岁,平均年龄(51.36±3.3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患者37.1岁,最大患者77.8岁,平均年龄(51.28±3.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平均年龄行卡方及t值检验后,显示(P>0.05),具备公平对比研究的基础条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n=27)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药包的主要成分为:生姜9g、黄芪20g、桂枝9g、白芍18g、饴糖30g、炙甘草6g、大枣6枚,使用温水煮开,小火煎至200ml,每日分早晚两次温服。腹痛严重的患者,可增加高良姜及佛手;反酸严重的患者,可增加海螵蛸及贝母;乏力的患者,可增加制附子。

观察组(n=28)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黄芪建中汤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选择肉桂、五味子、补骨脂、丁香、花椒、肉桂及肉豆蔻各30g,吴茱萸10g,将以上药物研制成粉末状,选取患者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脾腧穴及胃腧穴,将中药粉剂中加入姜汁,共分为60份,一次一份,每日一次,使用胶布在以上穴位贴敷,时间为3h。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15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积分包括上腹部痞满、泛恶欲吐,嗳气返酸、隐痛呃逆及饥不欲食等症状,采用0~3分制,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②眩晕、皮疹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中医症候积分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行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评分情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评分情况(±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810.78±1.153.01±0.78对照组2710.25±1.126.54±3.21 t-0.5483.584 P->0.05<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对照组为11.1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情发展慢且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该种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最典型的因素为幽门螺杆菌,其黏附在胃黏膜上,分泌出大量的氧化酶及尿素酶,尿毒酶保护细菌的生长,使得细菌不断繁殖,并免收胃酸的影响,进而导致胃酸水平增加,局部炎症反应得以加重[5]。临床常采用西药加以治疗,如抗菌药物或制造泵抑制剂,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时间治疗会增加抗药性。

中医将慢性胃炎纳入“胃脘痛”的范畴,脾胃虚寒是其典型的症状,由阳气素虚、复感寒邪、饮食不节所致,因此治疗的根本在于振奋胃阳、消除虚寒。黄芪建中汤来自《金匮要略》,具有益气生血、健脾养胃的功效,其中饴糖具有止痛、补脾胃的作用,桂枝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大枣及甘草具有补脾胃的作用,白芍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生姜具有滋养脾胃的作用,联合使用,达到和胃止痛、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配合温阳祛寒吴茱萸、花椒、肉桂等的峻猛中药穴位敷贴,双管齐下,能通过皮肤及经脉,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起到缓急止痛、温胃散寒及健脾的功效[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患者的上腹部痞满、泛恶欲吐,嗳气返酸、隐痛呃逆及饥不欲食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说明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症候胃炎黄芪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黄芪是个宝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