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常法在门诊口腔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9-11-28张华琴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口腔科器械无菌

张华琴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口腔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口腔疾病的发生率近些年来逐步呈攀升趋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虽然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治疗需求,但要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还需辅以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1]。源自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五常法”,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门诊口腔科中,通过“常组织、常自律、常规范、常整顿、常整洁”,以获得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优化环境,提高管理效果,确保临床医疗安全,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促使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口腔科包括4名专业护理人员,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女性,平均年龄47岁。每日平均接诊250例。本院从2018年6月开始应用五常法,此前予以常规化护理管理并作为应用前组,此后作为应用后组。五常法应用前后随机抽选口腔疾病患者5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五常法对门诊口腔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1.2 方法

调查本院门诊口腔科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彻落实五常法相关规定、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应对策,即(1)常组织。遵循“以人为本”,做好感染控制,合理布局,以免交叉感染,禁止物和人混合;围绕具体情况,归类器械,并分为备用类器械、必要类器械。集中存放必要类器械,位置摆放合理,方便取用。集中存放备用类器械并予以详细分类。根据应用频率,分类相关物品,进行分层管理、分层存储,在最方便的位置存放常用物品。严控物品数量,诊疗台上不宜放置过多的物品。(2)常整顿。结合科室具体情况,有步骤、有计划整顿科室物品、人员、环境。合理划分功能区管理职责,进行专人专项管理,每日定时检查,及时解决问题。按需备好材料、药品、无菌器械,并做好数据记录,有序放好。由专人管理贵重设备。各设备应用必须严格按流程应用,注意保养。(3)常整洁。完善器械消毒灭菌以及清洗流程。应用器械后,将其浸泡于稀释的多酶液中15min,而后进行超声波清洗,擦拭干净后进行包装、灭菌消毒。清洗期间需落实隔离消毒制度。指导科室全体人员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患者诊疗后,护理人员需及时清洁诊室,结束每日工作后,诊疗台需予以强效杀菌。每周1次全面彻底的清洁。(4)常规范。确保透明玻璃柜的合理应用,按数量、按种类,将有关物品进行合理摆放,以免物质缺失或者是杂乱的堆积在一起。应用后需予以清洁保养,定期维修,防止生锈,以免器械耗损。合理划分门诊口腔科清洁区域、无菌区域、污染区域以及半污染区域、生活区域,健全管理体系,不断持续改进管理质量并巩固成果。(5)常自律。五常法的关键就在于常自律,主要通过针对性培训、继续教育,让全体护士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项操作。定期讨论,进一步完善有关体系、制度,让护士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优良的工作习惯,使其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本职工作。通过自律,让护理人员整理归纳相关物品并予以合理摆放,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五常法应用前、应用后6个月的无菌物品合格率、环境优良率、应急物品完好率、器械设备性能完好率、器械设备准备完善率、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以[n(%)]描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五常法应用后,无菌物品合格率、环境优良率、应急物品完好率、器械设备性能完好率、器械设备准备完善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五常法应用前(P<0.05),见表。

表 五常法应用前与应用后护理服务质量对比[n(%)]

3.讨论

门诊口腔科开展五常法旨在加强管理诊疗环境、护理人员、门诊器械以及物品[2]。实际上就是要求门诊口腔科能够科学规范器械室、消毒室、库房、更衣室以及诊疗室的物品摆放,同时科学规划所有物品摆放位置,保证诊疗台上的各类物品都能够有序摆放、整齐规范,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这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十分重大[3]。五常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责任心、自律性,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护理人员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进而优化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口腔科器械无菌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基于风险评估的无菌原料药的无菌工艺模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