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

2019-11-28李劲松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腹痛内科腹部

李劲松

(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9800)

临床较常见的急诊内科疾病是急性腹部疼痛,指的是患者感觉腹部出现突发性疼痛,诱因是腹腔内部或外器官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大量盗汗与呼吸困难等症状,胃肠穿孔、腹腔器官急性发炎、脏器破裂或中毒等因素造成的,使得患者临床诊断的难度增加,尤其发病初期若不能采取有效治疗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因此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早期给予患者对症诊断与治疗具重要意义,便于为其生命健康提供可靠性保障,具可行性[1]。本研究分析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5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18±2.37)岁;体重46~89kg,平均(65.27±6.34)kg;腹部疼痛发作至就诊时间1~17h,平均(3.18±1.46)h。①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符合急性腹痛诊断标准[2];患者表现为腹部肌肉紧张、恶心呕吐与腹泻等症状;②排除标准:治疗药物过敏;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或免疫系统疾病;精神异常;听力障碍、意识障碍与语言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差。

1.2 诊断方法

急诊内科护士接诊全面掌握患者各基线资料,如既往病史、既往手术史与文化层次等,对腹部疼痛部位或性质进行明确,完善血常规、尿液与粪便等常规检查,以疾病严重程度为基点完善腹部B超、肝脏功能、心电图与肾脏功能辅助检查,实施各项检查前要获得患者与家属同意,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给予对症治疗。

1.3 治疗方法

研究对象到达医院后护士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对于急性胃肠炎患者给予消炎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胃肠道减压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取适量该药物溶解至0.9% 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次/日,对患者腹部疼痛消失情况进行观察,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3]。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析急性腹部疼痛患者的病因。

显效:腹痛等不适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不适症状改善明显,实验室检查各指标基本恢复;无效:与上述条件不符,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急性腹部疼痛患者的病因

见表。

表 急性腹部疼痛患者的病因(n=120)

2.2 有效率

120 例急性腹痛患者经诊断与治疗后发现,显效98例,占81.66%;好转21例,占17.50%;无效1例,占0.83%;有效率99.16%。

3.讨论

急性腹部疼痛是急诊内科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与严重程度不同等特点,心绞痛、肺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包炎等病症会引发牵涉疼痛,因此临床有效区别疼痛程度与诱导因素具重要意义。临床治疗期间护士需对腹部疼痛部位、性质与程度进行仔细询问,若情况特殊则采用心电图、腹部B超等辅助检查,便于早期确诊病情,同时以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为基点全面分析检查结果,便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4]。

其次,待病情确诊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胃肠黏膜保护、抗炎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根据疾病差异性采用对症治疗措施,如消化性溃疡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三联疗法,若发生消化道出血或胃肠穿孔情况则给予止血或抑制胃酸措施,转为外科手术;急性阑尾炎者则实施阑尾切除手术;胆结石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若存在胆囊炎症状采取抗炎措施;急性胰腺炎者实施胃镜检查,给予生长抑制素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胰酶分泌产生抑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心绞痛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转入心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者给予吸氧、镇痛剂与血流灌注等治疗;宫外孕破裂则转入妇科,因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诱导患者发生急性腹部疼痛的因素是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胰腺炎、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宫外孕破裂,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是急性胃肠炎;治疗有效率达99.16%,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后病情均治愈,说明本研究与张涛,张良,卞康等[5]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急性腹痛患者采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腹痛内科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