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

2019-11-28许群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鼻胃呼吸衰竭机体

许群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慢阻肺在临床上是常见的肺部疾病,会使得患者的呼吸系统发生异常情况,并且还会累积到全身重要器官组织[1]。随着近几年来该病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由于慢阻肺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代谢障碍,使得蛋白质含量下降,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发生营养不良情况,及其不利于预后效果。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供给患者机体营养,作为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性优的方式,在治疗该病上也获得了显著成就。鉴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展开相应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0.45±2.14)岁;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1.03±2.1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及祛痰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静脉输注方式,给予电解质、白蛋白、葡萄糖、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液[2]。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于治疗之前为患者留置鼻胃管,治疗第1天予以5% 500ml葡萄糖,第2天使用鼻饲法予以500ml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第3天调整肠内高营养聚合剂为1500ml,保持24h匀速给药与连续泵入,可适当对营养液进行加热,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鼻胃管拔除予以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ml检测ALB(白蛋白)、TP(总蛋白)、Hb(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各项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变化

3.讨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的原因,增加了体内消耗量,并且通常情况下身体素质差,这与自身的营养情况也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会导致机体呼吸系统不畅,使得通气功能衰退,常会使预后效果不佳,导致慢阻肺患者机体营养情况差与患者消耗快、营养代谢、营养摄入及心肺功能降低有关[3],并且大部分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往往存在障碍情况,因此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于改善预后是不二之选。

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其治疗后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肠道属于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吸收和消化的功能,经肠道予以营养支持,当药物吸收之后会直接且快速的到达肝脏,进而加快蛋白质分解、合成速率[4]。而肠内营养支持在吸收过程中能够直接作用于肠道,不经血液循环也就不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带来影响,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肠内给药也能够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进行维护,因此对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选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蛋白质含量,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情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鼻胃呼吸衰竭机体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鼻饲营养正确定位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进展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