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2019-11-28孙红梅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尿潴留鳞癌盆底

孙红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妇科106病区 江苏 扬州 225001)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可导致膀胱功能出现障碍,术后尿潴留成为宫颈癌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2]。因此,探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对策,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成为临床医师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为进一步探讨盆底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本文现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6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临床分期Ⅰb~Ⅱa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48.3±2.1)岁,临床分期:Ⅰa期11例,Ⅰb期15例,Ⅱa期4例,病理类型:鳞癌16例,腺癌4例,腺鳞癌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49.2±2.3)岁,临床分期:Ⅰa期9例,Ⅰb期17例,Ⅱa期4例,病理类型:鳞癌18例,腺癌4例,腺鳞癌8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做好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鼓励患者多饮水,详细记录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同时给予温热毛巾湿敷腹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盆底功能训练,具体如下:

1.2.1 术前健康宣教 手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重点介绍盆底功能训练在预防术后尿潴留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训练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训练。

1.2.2 术后训练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会阴、肛门括约肌规律收缩,每次15~20s后缓慢放松,然后再收紧,每次训练5~10min,3~4次/d[3];指导患者进行自主中断排尿训练,每次排尿分几段排尽,以提高膀胱内外括约肌、逼尿肌收缩及协调能力[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放松呼吸,吸气时收缩腹肌及肛门肌肉,同时抬高臀部,呼气时则放松并放下臀部,每次重复10~15次,3次/d[5];指导患者自行抬高单腿,保持5s,双腿交替进行,5~15min/次,4次/d。训练强度和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度进行,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量、残余尿量以及尿管留置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导尿管拔除后连续2~3次排尿后残余尿量≥100ml即可诊断为尿潴留。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及尿管留置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尿潴留是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宫颈癌手术过程中会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且由于术中对膀胱牵拉,术后膀胱及输尿管下段会失去支撑,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以及尿道括约肌痉挛而致潴留发生[6]。尿潴留严重影响到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或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有效的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增加首次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以及尿管留置时间,这与曹书兰[7]的研究结果一致。盆底肌功能锻炼通过对盆底肌群进行反复的收缩和舒张,从而让膀胱颈部及近端的尿道在盆骨内提升,改善膀胱、尿道功能[8],通过腹压让膀胱恢复到正常位置,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有效排尿,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的宣教,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以便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训练。同时,科学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的综合训练,循序渐进,以便能达到促进术后有效排尿,预防尿潴留发生。

猜你喜欢

尿潴留鳞癌盆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