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分析

2019-11-28王庆大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显性稳定型隐性

王庆大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中心卫生院 江苏 泰州 225731)

PFNA是一种新型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效果更为有效,但存在隐性失血状况[1]。本次对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FNA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隐性失血情况。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4±3.3),男23例,女25例,高龄30例(≥75岁),非高龄18例(60~74岁)。右侧骨折20例,左侧骨折28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合并基础疾病35例,未患基础疾病者13例。根据Tronzo-Evans分型方式判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前两者为稳定型骨折,后三者为不稳定型骨折,例数分别为0例、10例、13例20例和5例。使用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法,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围手术期出现隐性失血量不同的原因。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单侧骨折;②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间短(≤14d),不合并身体其他部位骨折;③闭合性;④无血液系统疾病史;⑤围手术阶段血凝状况稳定;⑥术前、术后均进行连续3d血常规检查。

1.2.2 排除标准 ①术前输血;②血色素<80g/L;③围术期病情异常,急需抢救;④病危,包括手术大出血(≥1000ml);⑤术中反复操作,复位困难,时长>2h;⑥术后并发症。

1.3 手术方式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牵引床,并进行患肢牵引、内收和内旋复位,用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检测复位状况,对铺巾消毒。与骨折侧粗隆开口,长度约5cm,置入导针进行扩髓,并置入适当长度刀片于股骨颈下1/3处,其前倾角度为15°,使用髓内钉远端锁定螺钉固定,固定物选用同家材料,术后根据情况进行切口引流[2]。

1.4 隐性失血量计算

结合国外研究专家常用方式计算失血量:

理论失血量=患者血容量(PBV)×(术前HCT—最低HCT)/术前HCT与最低HCT的平均值。

血红细胞丢失量=PBV×HCT差值(术前-术后)

PBV=K1×身高3(m3)+K2×体重(kg)+K3。其中(K1、K2、K3值,女性分别为0.3561、0.03308、0.1833;男性分别、0.3669、0.03219、0.6041)。

实际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

显性失血量=术中显性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3]。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年龄、疾病基础、骨折类型均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同一指标不同分组患者隐性失血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围术期间患者总失血量为(885±45)ml,隐性失血量(756±87)ml高于显性失血量(124±15)ml。

性别与隐性失血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基础疾病和骨折类型因素,与隐性失血量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组隐性失血量分析(±s)

表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组隐性失血量分析(±s)

因素分组例数隐性失血量tP性别男23688±621.410>0.05女25719±87年龄非高龄(<75)18535±919.801<0.05高龄(≥75)30790±85 BMI(kg/m3)正常(<25)27985±812.322<0.05超重(≥25)21932±75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非合并35628±666.611<0.05合并13775±75骨折类型稳定型10601±544.415<0.05不稳定型38725±84

3.讨论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创伤、术中机体创伤、溶血等,均可能引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降低手术效果。而引发隐性失血的主要因素有①年龄,老年人造血功能下降,难以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②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此类患者血管收缩,机体能力弱化,易导致隐性失血增加[3-4];③不同类型骨折,不稳定型骨折软组织创伤较大、复位困难、操作复杂、手术用时长,增加了渗血量。

本文分析可能引发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因素,发现男性整体失血量低于女性,但并非隐性失血量影响因素。受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不稳定骨折类型因素影响的隐性失血量,高于低龄、非合并基础疾病、稳定型骨折输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使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极易出现隐性失血,其失血量明显偏高。因此,实践中应尽早实施干预,尤其是对高龄、身体质量指数超重、合并基础疾病和骨折不稳定患者,必须制定完善计划。

猜你喜欢

显性稳定型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