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诊断及监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2019-11-28马慧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心电图动态冠心病

马慧

(睢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的产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症状以心肌梗死、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等为主。随着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促使该病发生率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降低了急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不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1]。现选取80例患者,就如何进行诊断与监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12±4.68)岁;对照组40例,年龄60~81岁,平均(67.22±4.61)岁;病程2.9~17.0年,平均病程(7.82±1.65)年。经临床诊断病情得以确诊,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中更换主动脉或二尖瓣患者;患者知情,均为自愿加入。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心电图。即正式诊断之前,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合理调节其呼吸平稳状态;过程中,选择仰卧位,之后对心电图监测仪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用日本光电12导联同步心电机,设置标准灵敏度为10mm/mV、纸速为25mm/s。

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过程中保持安静与调节呼吸平稳状态的要求同上,体位可坐位可平卧位,对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合理选择,认真记录生活起居期间内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采用动态心电分析仪器,导联为V1、V3、V5,使用电脑对数据进行自行处理,然后比较与分析最终所获得检测结果[2]。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诊断阳性率,记录临床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借助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对比分别取χ2检验、t检验,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观察组各项指标表现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对比[n(%)]

3.讨论

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是心房颤动、心室颤动与心动过速,该病的产生主要是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此需要及时进行早期诊断。临床上关于该病的诊断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但是难免会造成一定损伤。基于此,老年患者在疾病诊断中因自身耐受性差,导致不能有效的应用这种方法,且不具备良好的重复性。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一系列优点,适用于无痛性冠心病的诊断,如操作简单、技术娴熟、费用低、重复性良好和无创等,但是针对少数冠脉病变患者,在心电图中静息冠脉血流量依然保持正常,进而不利于保证疾病鉴别结果的准确性,究其原因与各种因素有关,如局部病变、未同时出现心绞痛以及患者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等[3]。

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技术日益发展成熟,心电图在疾病治疗期间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且具有无创性,心电信号检测在24h内可超过10万次,能够准确清晰的诊断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与短暂心肌缺血,这是一种在人体心脏安静或活动状态下长时间连续记录与编辑分析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能够对隐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科学的检测,观察缓慢型心律失常,且能够科学的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连续24h心电活动全程(日常活动、进餐、睡眠休息与工作等)的准确记录,可以致力于阳性检出率的提高,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来帮助医师科学的评估患者病情[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表现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究其原因,这与常规心电图受时间限制的影响,导致相关内容的记录时间短,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连续24h进行检测,便于有效准确的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与病情发作过程中的心电图,且不会出现较多的导联,进而能够为疾病的确诊打下坚实的基础[5]。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根据临床表现科学的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更具明显症状,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更为确切,进而可以为对症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图动态冠心病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