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内容质量评价和治理意见

2019-11-27陆高峰

文化与传播 2019年4期
关键词:伪科学汉族少数民族

陆高峰

民族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也是实现国际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当今发生的各种国际争端与冲突很多都与民族安全出现危机有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局部民族风险的国家,民族安全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挑战更加紧迫。有学者曾经将民族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一起,看作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两个挑战之一,即“内外力量推动下出现的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有可能导致国家解体。”[1]

民族问题是当前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之一。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与发展,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大事。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

微信作为一种既可以使用文字,又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非文字手段进行交流的“多媒体”传播工具。微信对传播者文字表达要求的“低门槛”性和便捷性,特别符合少数民族群体消除语言和文字障碍的传播需要。在少数民族的价值认同、情感与信息交流和各种社会动员中,微信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民族传播研究者认为,在追踪考察一个少数民族村民微信群后发现,微信在少数民族传播中具有“强调个人和族群之间的关系,参与村落公共空间和公共事务的讨论,想象族群的共同体”等文化社会功能,可以“使特定族群的人通过他们文化书写的使用而搭建出一个新的沟通和认同的平台,并经此促进群体中的民族认同意识和增强个体的文化接纳感。”[3]

随着微信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在民族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较为准确了解少数民族群体在微信使用与信息传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闻题,及其对微信治理的意见建议,研究者在进行全国性“微信舆论传播与用户使用特征调查”的基础上,专门对少数民族微信用户群体对微信内容质量的评价和治理意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次调查从2016年12月开始,截至2018年4月,共收到有效问卷2077份,其中涉及少数民族的问卷有135份。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少数民族用户微信内容质量评价

1.近七成少数民族用户喜爱微信,超六成用户对微信总体印象在良好以上。少数民族用户喜欢和非常喜欢微信的占68.2%。其中,对微信持喜欢态度的占47.4%。对微信非常喜欢的占20.7%。对微信持讨厌和非常讨厌态度的仅占5.9%。其中,讨厌微信的占4.4%。对微信非常讨厌的占1.5%。对微信喜好程度一般的占25.2%。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总体印象评价为优秀和良好的占到63.7%。其中,认为优秀的占18.5%,认为良好的占45.2%。对微信总体印象评价为中等的占26.7%。对微信总体印象较差和非常差的仅占8.9%。其中,对微信印象较差的占5.9%。对微信印象非常差的占3.0%。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喜欢和非常喜欢的高于汉族用户,比汉族用户高出5.5个百分点,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的喜好值为3.82,高于汉族用户对微信的喜好值3.78。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总体印象在良好以上的人员比例低于汉族用户,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的总体印象值为3.71分,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的总体印象评价值3.83分。

总体来看,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的喜好程度高于汉族用户,但是对微信的总体印象评价低于汉族用户。

2.超八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便利,只有近三成用户认为微信安全。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便利和非常便利的占到80.8%。其中,认为便利的占47.4%。认为非常便利的占34.1%。认为不便利和非常不便利的合计仅占7.4%,两者分别占3.7%。认为其便利性一般的占11.1%。

与对微信便利性评价较高不同,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安全性评价相对较低。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非常安全的占28.2%。其中,认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占22.2%,认为对个人信息非常安全的占6.7%。认为微信对个人信息不安全和非常不安全的占19.2%。其中认为对个人信息不安全的占14.8%。认为对个人信息非常不安全的占4.4%。对微信个人信息安全性评价一般的占比最高,占51.9%。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的便利性评价值为4.04,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便利性评价值4.08。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的安全性评价值为3.10,明显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安全性评价值3.20。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评价均低于汉族用户。

3.超六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中谣言虚假欺诈类信息较多。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不良或有害信息较多的四大类信息是谣言虚假欺诈信息、拉点赞投票类信息、代购与商品推销类信息和强制转发。其中,选择谣言虚假欺诈的人员占比最高,占61.9%。排在第二位的是拉点赞投票,选择此项人员比例占59.0%。排在第三位的是代购与商品推销,选择人员比例占51.5%。强制转发排在第四位,选择人员比例占28.4%。其余认为微信上不良或有害信息较多的是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淫秽色情、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侵犯著作权、涉密暴恐等危害国家安全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人员比例分别占26.1%、23.9%、23.1%、20.1%、17.2%、9.7% 和1.5%。

与汉族用户相比,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淫秽色情、涉密暴恐等危害国家安全信息等不良或有害信息较多的高于汉族用户。其中,认为微信上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高出4个百分点,认为微信上淫秽色情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高出5.5个百分点。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谣言虚假欺诈信息、拉点赞投票类信息、代购与商品推销、强制转发、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侵犯著作权等不良或有害信息较多的低于汉族用户。其中,认为微信上信息谣言虚假欺诈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低3.6个百分点,认为微信上拉点赞投票类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低6.9个百分点,认为微信上代购与商品推销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低7.2个百分点,认为微信上强制转发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低3.4个百分点,认为微信上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较多的比汉族用户低5.8个百分点,认为微信上侵犯著作权较多的比汉族用户低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和淫秽色情信息较多的明显高于汉族用户,而认为微信上谣言虚假欺诈信息、拉点赞投票类信息、代购与商品推销、强制转发、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侵犯著作权等不良或有害信息较多的明显低于汉族用户。

少数民族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不良或有害信息评价对比图

4.超一半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虚假欺诈信息多,近四成认为侵权盗版、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多。超过一半的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虚假欺诈信息较多或非常多,占51.9%。其中,认为虚假欺诈信息较多的占36.3%,认为非常多的占15.6%。认为较少的占13.3%。不清楚的占34.1%。

近三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色情淫秽信息较多或非常多,占28.2%。其中认为色情淫秽信息较多的占22.2%,认为非常多的占5.9%。认为色情淫秽信息较少和非常少的33.4%。其中,认为色情淫秽信息较少的占21.5%,认为非常少的占11.9%。不清楚的占37.8%。

近四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中侵权盗版、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多。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中侵权盗版信息较多和非常多的占38.6%。其中,认为微信中侵权盗版信息非常多的占11.1%,认为较多的占27.4%。认为微信中侵权盗版信息非常少和较少的占18.5%。其中,认为微信中侵权盗版信息较少的占13.3%,认为非常少的占5.2%。不清楚的占42.2%。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中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非常多和较多的占35.6%。其中,认为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较多的占24.4%,认为非常多的占11.1%。认为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较少和非常少的占28.8%。其中,认为较少的占24.4%,认为非常少的占4.4%。不清楚的占34.8%。

超一成用户认为微信中危害国家安全信息非常多或较多,占13.3%。其中,认为危害国家安全信息非常多的占4.4%,认为较多的占8.9%。认为危害国家安全信息非常少和较少的占33.7%。其中,认为较少的占28.1%,认为非常少的占15.6%。不清楚的占41.5%。

近三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较多和非常多,占28.9%。其中,认为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较多的占20.7%,认为非常多的占8.1%。认为微信上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较少和非常少的占39.3%。其中,认为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较少的占21.5%,认为非常少的占17.8%。不清楚的占30.4%。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虚假欺诈信息数量的评价值为2.89,远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虚假欺诈信息数量的评价值3.50。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色情淫秽信息数量的评价值为2.89,高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色情淫秽信息数量的评价值2.85。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侵权盗版信息数量的评价值为3.26,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侵权盗版信息数量的评价值3.40。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数量的评价值为3.13,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宣扬迷信与伪科学信息数量的评价值3.20。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危害国家安全信息数量的评价值为2.58,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危害国家安全信息数量的评价值2.62。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数量的评价值为2.80,略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信息数量的评价值2.83。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的色情淫秽不良有害信息数量程度评价值高于汉族用户,而对微信上的虚假欺诈、侵权盗版、宣扬迷信与伪科学、危害国家安全、煽动仇恨与不良情绪等不良有害信息数量程度评价值低于汉族用户。

5.近八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的可信度一般,七成左右认为微信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一般,对有用性评价相对较高。超过一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上的信息不可信和非常不可信,占10.3%。其中,认为不可信的占8.1%,认为非常不可信的占2.2%。认为可信的占10.4%。认为可信度一般的占比最高,占78.5%。

超过两成的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中的信息缺少权威性,占22.2%。认为微信上信息不权威的占18.5%,认为非常不权威的占3.7%。认为微信中信息非常权威和权威的仅占14%。其中,认为权威的占13.3%,认为非常权威的占0.7%。认为微信信息权威性一般的占比最高,占63.0%。

超过一成的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中的信息不准确和非常不准确,占12.6%。其中,认为不准确的占9.6%,认为非常不准确的占3.0%。认为微信信息非常准确和准确的占14.1%。其中,认为准确的占11.9%,认为非常准确的占2.2%。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准确度一般,占72.6%。

近两成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评价较低。认为微信信息不客观和非常不客观的占17%。其中,认为不客观的占13.3%,认为非常不客观的占3.7%。认为微信信息非常客观和客观的仅占14%。其中,认为非常可观的占0.7%,认为客观的占13.3%。认为微信信息客观公正性一般的占到68.1%。

相对于对微信信息的可信度、权威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评价而言,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的有用性评价相对较高。超四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有用和非常有用,占42.2%。其中,认为微信信息有用的占40.0%,认为非常有用的占2.2%。认为微信信息无用和非常无用的仅占3.7%。其中,认为无用的占1.5%,认为非常无用的占2.2%。认为微信信息有用性一般的占53.3%。

与汉族用户相比,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值为2.98,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值3.03。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有用性的评价值为3.39,明显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信息有用性的评价值3.49。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权威性的评价值为2.89,略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信息权威性的评价值2.90。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准确性的评价值为3.01,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信息准确性的评价值3.03。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客观公正性的评价值为2.94,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信息客观公正性的评价值3.00。总体来看,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的可信度、有用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评价均低于汉族用户。

6.超七成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价值认同态度一般,近一半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自己影响大,近七成认为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周围人影响大。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表达的观点看法与价值认同和非常认同的占15.5%。其中,认同的占14.8%,非常认同的占0.7%。对微信上表达的观点看法与价值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占9.6%。其中,不认同的占7.4%%,非常不认同的占2.2%。超七成用户对微信上表达的观点看法与价值认同度一般,占74.1%。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自己的影响力较大和非常大的占45.2%。其中,认为影响较大的占36.3%,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占8.9%。认为微信对自己的影响较小和非常小的仅占13.3%。其中,认为影响较小的占8.9%,认为影响非常小的占4.4%。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自己的影响一般的占比最高,占40.7%。

相对于对自己影响较高而言,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周围人的影响更高。近七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周围人的影响较大和非常大,占65.9%。其中,认为影响较大的占49.6%,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占16.3%。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周围人的影响较小和非常小的仅占5.2%。其中,认为影响较小的占3.0%,认为影响非常小的占2.2%。认为微信对周围人的影响一般的占28.1%。总体来看,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对周围人的影响力超过对自己的影响力。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表达的观点看法与价值的认同度为3.05,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上表达的观点看法与价值的认同度3.07。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对自己影响力的评价值为3.37,高于汉族用户对微信对自己影响力的评价值3.29。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对周围人影响力的评价值为3.75,略高于汉族用户对微信对周围人影响力的评价值3.74。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上表达的观点看法与价值的认同度低于汉族用户,但是对微信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响力的评价高于汉族用户。

7.三成左右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信息整体高、对媒介伦理法规遵守较好。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整体质量非常高和较高的占30.4%。其中,认为整体质量非常高的占3.0%,认为较高的占27.4%。认为微信信息整体质量较差和非常差的占8.2%。其中,认为比较差的占5.2%,认为非常差的占3.0%。绝大多数用户认为微信信息整体质量一般,占60.7%。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发布对媒介的伦理道德遵守情况比较差和非常差的占15.5%。其中,认为对媒介的伦理道德遵守情况比较差的占13.3%,认为遵守情况非常差的占2.2%。认为微信信息发布对媒介的伦理道德遵守情况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28.9%。其中,认为遵守非常好的占3.0%,认为遵守比较好的占25.9%。超过一半的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发布对媒介的伦理道德遵守情况一般,占54.8%。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发布对媒介的法律法规遵守情况比较差和非常差的占13.4%。其中,认为遵守非常差的3.0%,认为遵守比较差的占10.4%。认为微信信息发布对媒介的法律法规遵守情况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28.2%。其中,认为遵守非常好的占3.0%,认为遵守比较好的占25.2%。近六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信息发布对媒介的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一般,占57.0%。

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整体质量的评价值为3.22,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整体质量的评价值3.29。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伦理道德遵守情况的评价值为3.14,与汉族用户对微信伦理道德遵守情况的评价值基本一致。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评价值为3.15,低于汉族用户对微信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评价值3.19。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整体质量和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评价均低于汉族用户。

二、少数民族用户对微信内容的治理意见

1.超七成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有必要加强治理。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需要和非常需要治理的占71.2%。其中,认为需要治理的占55.6%,认为非常需要治理的占15.6%。而认为微信不需要和非常不需要治理的仅占5.2%。其中,认为微信不需要治理的占3.0%,认为非常不需要治理的占2.2%。不清楚微信是否需要治理的占23.0%。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需要加强治理的评价指数为3.80,高于汉族用户认为微信需要加强治理的评价指数3.73。少数民族用户更加倾向于需要加强微信治理。

少数民族与汉族用户认为微信需要加强治理程度对比图

2.提高用户素质、加强运营把关监控和法律法规建设是少数民族用户认为治理微信的主要手段。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加强微信治理主要应该采取的四大措施是提高微信用户素质增强自觉意识、运营方加强技术手段监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运营方加强人员审核把关。其中,认为应该提高微信用户素质增强自觉意识的占比最高,占62.4%。认为运营方应该加强技术手段监控的排在第二位,占58.6%。认为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排在第三位,占48.1%。认为运营方应该加强人员审核把关的排在第四位,占45.9%。其余认为加强微信治理应该采取的措施,按选择人员比例高低依次为政务有关部门加强管制、成立行业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依靠用户举报和其他手段,分别占39.8%、29.3%、23.3%和3.0%。

与汉族用户相比,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治理需要运营方加强技术手段监控、政务有关部门加强管制的高于汉族用户。其中,认为需要政务有关部门加强管制的比汉族用户高出4.6个百分点。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微信治理需要提高微信用户素质增强自觉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运营方加强人员审核把关、成立行业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依靠用户举报的低于汉族用户。其中,认为需要提高微信用户素质增强自觉意识的比汉族用户低4.4个百分点,认为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比汉族用户低7.6个百分点,认为需要运营方加强人员审核把关的比汉族用户低5.7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用户认为加强微信治理更需要运营方加强技术手段监控和政务有关部门加强管制,而汉族用户更倾向于综合采用提高微信用户素质增强自觉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运营方加强人员审核把关等多种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少数民族与汉族用户对微信治理对策对比图

由于微信信息交流和传播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传播,能够消除文字能力水平和文字输入障碍等限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少数民族群体因为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和文字输入法等门槛限制的需求。微信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群体用户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较高的媒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4]在微信用户数量、普及程度和使用黏度、依赖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微信不仅成为少数民族生活交流的工具,促进民族间团结进步的工具,同样也是一些别有用心,企图颠覆分裂国家的不法和恐怖分子利用的工具。有学者在研究网络犯罪与物理犯罪的本质区别时认为,网络犯罪具有“扩大的规模、跨国的范围、分散的控制”的特点,“一个强盗同一时刻只能抢劫一家便利店”,而网络犯罪不同,“由于犯罪所需的信息交换可以在网络空间内(范围扩大)自动复制并以低廉的价格传播(规模扩大),所以犯罪的规模可以成倍地增长。”[5]在当前微信已经出现一些不利民族团结信息和情绪的情况下,对各种利用微信进行民族和国家安全的渗透破坏活动需要给予高度警惕和重视。

猜你喜欢

伪科学汉族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少数民族的服装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坚决反对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