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11-27王康锋李荣娟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王康锋 李荣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它历经岁月沉淀,承载了民族的过去,孕育着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越边境是中国与越南交界的特殊地段,其中东兴、防城、凭祥、大新、宁明、龙州、靖西、那坡,是镶嵌在广西与越南边境的8 颗明珠,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民和富饶的文化沿着蜿蜒的边境线闪烁熠熠星光。广西边境全长1020 公里,与越南的广宁、凉山、高平、河江四省接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34 个。与之相对的是国家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了中越边境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各族人民交流的频繁,使得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萎缩乃至消失的状态,从而让众多研究者深刻地认识保护与传承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贯彻的原则

1.1 贯彻整体保护原则

整体保护,既是保护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也是保护文化整体,亦是保护生态整体。目前,一些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或地方保护名册,由此产生了等级不同的非遗项目。这种划分方式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对于其保护与传承上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对非遗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保护某一个文化遗产孤岛上,因为每一个非遗都是存在于特殊环境下的特定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传统行为方式,不能脱离孕育发展的土壤和创新者而独立存在和发展。

1.2 贯彻适时创新的原则

首先,应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根源。作为人类世界上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组成要素、生命构造与链条和形成基因,唯有探究其基因系谱与生命之源,领悟其特有的民族心理,方可深刻地理解其本质特征,从而维系和助推非遗的长久的生命力。其次,非遗应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推陈出新。具有独特时空文化形态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会在时代的变迁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与大千世界的对话中潜移默化,这是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博弈、碰撞、交融、互动的文化形态,更是其自身不断调节、实时更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结果。

1.3 贯彻社会广泛参与、政府主导原则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应力邀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各界人士可以为当地传承人提供物质帮助,为一些较为贫困地方传承人筹措传承资金,从而为他们在保护与传承非遗中提供便利,或为其工作提供精神支持,尊敬他们从事的工作,提高其社会地位。此外,还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为当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提高传承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建立保护与传承的机制,出台保护措施,优化保护条件、架起多样化传承平台。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会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非遗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困境

2.1 专业人才紧缺

专业人才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靠保证。当前,体育专项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遗留的问题。一些当地青壮年的发展空间被挤压,被迫选择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另觅良机,导致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这些当地青壮年常年背井离乡打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异地强势文化的同化下逐渐淡化。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对专业人才的引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才引进力度不大,奖励机制不健全,许多当地群众在遗憾中放弃了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2 经济阻碍

广西地处祖国边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经费投入相对有限,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无法形成较大规模;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资源转换能力相对滞后,产业化结构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不高,很难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平台,致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不足。此外,落后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限制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2.3 缺乏创新

创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面对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求得生存发展,创新是必经之路。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创新力度远远不够,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也任重而道远。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3.1 优化保护与传承机制

各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世世代代相传的很重要原因是其保护与传承机制构建的合理且有效。构建保护与传承机制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但是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外部环境冲击强烈,这种机制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2 加大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力度

当地各级政府应在现有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发动各级学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整理和汇总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濒临灭绝的项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保护,如以视频、图片或文字的形式进行保存。此举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能为全民健身战略助力,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的文化环境。

3.3 依托当地经济与旅游的发展,大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

富有当地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舒适的旅游环境迎合了当前旅游业的喜好。许多地区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推出了众多具有当地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广西中越边境跨越龙州、防城港等8 个县市,常年居住壮、苗、瑶、彝等11 个少数民族,该地区不仅拥有迷人的滨海景区,极具边境风貌的历史建筑,别具一格的地文景观,大面积的森林保护区,还具有风土浓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为当地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壮族的抢花炮和抛绣球是当地人民非常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彝族跳弓节和那坡县的壮族歌圩节也吸引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这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然后与当地的节日和优美环境融为一体,既发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4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力度

新世纪,国家间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广西中越边境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民族同化趋势明显,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逐渐弱化,传承观念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将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体育教材中,鼓励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民族优越感的高素质人才,对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融入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项目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对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科学的整理和归类。最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利用。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儿女应自觉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危机意识,珍惜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濒临消失的文化精神财富,做到人人保护、人人抢救、人人发展,重现昔日的活力与生机,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加强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Tough Nut to Crack
成语魔方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