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阈下广西金秀瑶族舞香龙的人类学研究*

2019-11-27宋迪涛黄西强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瑶族民俗民族

宋迪涛 周 华 李 林 黄西强

(1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2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广西 柳州 545616)

我国地域宽广,可根据地貌成因及构造运动划分为平原、山地、盆地、高原地域等。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繁衍必不可少的空间条件,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劳动、生活,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有一方文化”之说,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地域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标志的特色文化,具有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它经过挖掘、整合、归纳并成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2]。瑶族民俗体育活动是瑶族人民在千百年来长期历史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产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金秀瑶族民俗体育活动舞香龙。以社会学、人类学为视角对金秀瑶族舞香龙与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舞香龙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流传于金秀瑶族舞香龙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维系族群关系及村落和谐等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1 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

瑶族是一个跨国民族,在国外也有分布,但都是从我国境地迁出,很多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与国内相近。国外瑶族历史并不长,人口比例低,支系少,文化内容较单一。瑶族文化是瑶族人民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瑶族文化反映了瑶族人民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我国瑶族历史发展近五千年,支系繁多,但居住分散,再加之地域的差别和长期封闭性的经济,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形成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征风格的多元文化。瑶族文化将瑶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都融于生活劳动之中,在整个瑶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它是瑶族内部多个族系特有文化的综合,正因为这一多元文化,使得瑶族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可谓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锲而不舍、力争上游的精神鞭策着瑶族人民向前奔跑,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3]。历史上,瑶族人民受历代王朝管制,使得瑶族文化是受压制的。数百年,瑶族文化逐渐融合了一些汉文化,但影响不大,被称为“生瑶”、“山瑶”;而有些变迁较快的被称之为“熟瑶”、“良瑶”。由于瑶族人民长期受压制和歧视,导致他们不得不向地处偏远的高山密林迁徙,才使得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不受影响并保留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背景下,瑶族文化得以加速发展。到改革开发后,在外来文化的剧烈冲击下,瑶族文化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处在动态发展的阶段上。

2 地域文化对金秀瑶族民俗体育发展的作用

2.1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金秀民俗体育舞香龙发展的物质基础

金秀瑶族自治县坐落于广西区中部偏东、来宾市东北大瑶山主体山脉上,东邻蒙山,西靠象山,南与平南县、桂平市、武宣县毗连,北与鹿寨县、荔浦县交界。境内地貌多以山脉为主,整个山脉走向呈东北—西南分布,小部分村寨建立在小平原和台地上。唐代永隆之前,金秀瑶族自治县分属龚、蒙、象三州管辖。在永隆至五代期间由荔浦县和修仁县两地所管。到明代全县属大藤峡地区。清代,处于分割的一个局面,由周围各县城掌管。直至1951 年8 月,金秀瑶民自治区行政区划稳定属荔浦县管辖范围。次年5 月,大瑶山自治区(县级)政府成立。1966 年,更名为金秀瑶族自治县,下辖11 个乡镇。金秀县的主体民族是瑶族,所以说金秀是世界瑶族文化的中心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金秀瑶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基本不受外来文化影响,其完整性、真实性、稳定性为金秀民俗体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金秀瑶族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水系发达,大小河流共29条,主要有镇冲河、金秀河、六巷河、卜泉河、大樟河、大垌河、忠良河、桐木河等,为金秀民俗体育水上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水路是金秀瑶族人民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民俗体育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金秀瑶族地质独特,地势险高,结构复杂,但自然资源丰富,有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特产品,优越的条件为金秀民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长鼓、锣鼓和陶鼓三大文化的构成形成金秀瑶族舞香龙的文化雏形

“香龙”是金秀大瑶山瑶族“盘瓠龙犬”图腾崇拜的彰显;长鼓是金秀大瑶山瑶族歌舞艺术精华的集中表现,瑶族具有“瑶不离鼓”的文化习俗。由于族源、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的差异,瑶族族系可分为“布努”、“拉珈”和“勉”、三大族系,其内部保留的传统文化是构成目前我国整个瑶族文化的基本结构。

“布努”族系瑶族认为自已是密洛陀女神的子孙。相传,铜鼓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家宝,以致后人把铜鼓当做神物来崇拜。在族系社会,铜鼓不比长鼓,不是随时出现,它有自己的固定使用时期,每一面铜鼓的支配和收藏由油锅人分管,把铜鼓这一乐器作为本民族的文化标志。故铜鼓与铜鼓文化即是“布努”族系的传统文化标志。

“拉珈”族系主要乐器是陶鼓。它与“拉珈”瑶人密切相关。陶鼓是“拉珈”族系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标志,亦称为“陶鼓文化“。

“勉”族系瑶族自称是盘瓠的后代。他们普遍使用长鼓,任何娱乐活动包括祭祀都能看见它的身影。长鼓,是用来供奉的圣物,是“勉”族系传统文化的象征。故称“勉”族系的传统文化为“长鼓文化”,其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学、宗教、舞蹈等内容来呈现自己的内涵。比如长鼓舞是瑶族民俗体育活动的代表之一。“长鼓文化”也叫盘瓠文化。在每年的农历十月都会举行大型的民俗体育活动——盘王节。可见,金秀瑶族民俗体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瑶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不难看出,构成瑶族整体文化的三种成分是长鼓文化、锣鼓文化和陶鼓文化。这三大系统也是现代金秀民俗体育舞香龙的文化原型。

2.3 刀耕火种的山地经济是金秀瑶族舞香龙发展的经济基础

瑶族民谚说:“高山瑶,瑶人在山岭,瑶人住山头”。历史上,瑶族人民为了生存,向地处偏远的高山密林迁徙谋生计。千百年来,瑶族人民以山为生,靠山吃山,形成一个以山地经济自给自足的山地民族。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地区多以山峦为主、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等特征使金秀成为适宜的聚居地。明朝初期,金秀瑶族人民开始发展农业。到清朝中晚期,经济得到慢慢的改善。瑶族最早的农业经济就是山地农业,而最基本的谋生计方式是采集和狩猎。20世纪50 年代后,受外族文化影响,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逐渐退出社会经济生活的舞台。秦汉之后到20 世纪中叶,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农业成为了金秀瑶族人民获得生存的重要手段,推动了瑶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当整个有机体的第一层次需求(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甚至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金秀瑶族人民的基础需求在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农业阶段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加之瑶族地区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金秀瑶族舞香龙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2.4 自治自卫性质的石牌制是金秀瑶族舞香龙发展的制度保障

任何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4],金秀瑶族人民在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侵以及发展生产等方面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地域组织体系。早期,瑶族人民的社会组织是瑶老制,宋代称“瑶酋”,元明后才改称“瑶老”。瑶老制的名称、形式、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其中石牌制就是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由瑶族人民(以金秀瑶族为主)为求生存、发展和社会安定由此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自治自卫性质的地域组织,并镌文于碑,以便“有法可依”,共同遵守[5]。石牌制的建立主要作用是:一是抵御外侵;二是维护秩序化解纠纷;三是发展生产。金秀瑶族人民的任何活动以石牌制为准则进行开展的,尊卑有序,推崇石牌文化。金秀瑶族传统体育舞香龙从文化的源头追溯可以发现其内容特征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舞香龙就与祭祀活动息息相关[6]。而这些民俗体育活动由最高石牌头人(瑶王)组织管理,并主持一系列工作流程。因此,石牌制是金秀瑶族人民在长期历史生活发展中的文化产物,是基于村庄和血缘宗族基础上的社会地域组织制度,是金秀瑶族舞香龙发展的制度保障。

3 地域文化视阈下金秀瑶族舞香龙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3.1 舞香龙——文化和谐共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广西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广西境内除汉族外,还生活着瑶、壮、苗、侗、土著等少数民族,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有茶山瑶、盘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 个瑶族支系。香龙舞是瑶民先祖从浙江省迁徙到广西金秀大瑶山忠良乡高田屯,与广西当地族群磨合与交融,当地瑶族各支系以舞香龙为纽带,年复一年,代代起舞,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舞香龙文化。据当地瑶族老长者介绍:每年一度的舞香龙在当地已成为各瑶族支系中联络感情的重要纽带,比如,扎舞时各家各户都自觉出工出力,集中在一起编制“香龙”,每次舞龙“送龙仪式”结束后整个屯的男女老少都会集中一起聚餐,邻近村屯也会来参加,整个活动过程欢乐、和谐、有序,多年来逐渐形成了本地的习俗,当地瑶族人以“舞香龙”活动在当地的兴起而感到自豪。通过舞香龙活动来表达他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祈愿,使内心充满力量,通过一些特有的信念,促进瑶民与他民族的团结,为和谐社会构筑坚定的保障,这种共同的信仰和习俗,有利于人们的交往、友谊的发展,对于维系本地区族群,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舞香龙——充满激情与健身娱乐价值

舞香龙是一项充满刺激性、娱乐性、群众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舞香龙时龙身插满香火,活灵活现,在香龙周围,其余人有的举着用竹篾编织各种大红鲤鱼、千年龟、大龙虾、大螃蟹等“虾兵蟹将”,人们激情参与其中,锻炼了肌肉、磨炼意志、达到了强健身体的目的,它既能增进健康,增强体魄,又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运动,寄托着人们勇敢顽强、不向困难低头的民族性格,舞香龙为群众释放情感和直接参与提供了空间。

3.3 舞香龙——多重性的社会功能及史实价值

通过调查研究的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的舞香龙是与本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宗教仪式、民族集会等交织在一起的一项带着浓厚宗教仪式身体活动,它与现代竞技舞龙完全不同,但与同处于广西桂中地区宾阳县的舞炮龙文化内涵有着许多相似,宾阳县的舞舞炮龙之前同样先要举行隆重的“请龙开光仪式”然后再进行“炸龙”—“火烧龙”—“送龙”的过程。金秀瑶族的舞香龙,这种当地沿袭下来:“请龙仪式”→“拜会”→“调堂”→“ 送龙归大海”的习俗,其文化价值取向与宾阳县舞炮龙一样,最终目的是:健康需要、保佑人丁兴旺,繁衍后代、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等文化的内涵。当人们舞动插满香火的草龙时,这种力量就迸发了出来,并传递给四周的人们,鼓动起人们的情绪,振奋人们的精神,众人为之欢乐。舞香龙通过仪式的庄重和娱乐的欢快能够凝聚起族人向心力,蕴含着齐心努力奋发向上价值取向,是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当地瑶族村民热衷操办舞香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和乐趣,也有着追远思祖,感念先人的民族情感的表达。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舞香龙将这个活动作为当地的民俗文化形象的一个重要符号加以传播,这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7]。

4 结语

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揭示地域文化内涵,熔铸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彰显地域文化实力,全面展示地域文化的辉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对推进现代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金秀瑶族舞香龙作为地域文化的典型样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引入地域文化用人类学的视角对金秀瑶族舞香龙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审视,对金秀瑶族舞香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弘扬金秀瑶族舞香龙的文化精髓,开阔金秀瑶族舞香龙的发展视野,也为金秀瑶族舞香龙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瑶族民俗民族
瑶族织锦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民俗中的“牛”
MINORITY REPORT
漫画民俗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当猫邂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