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浇灌,让外来工子弟的童年焕发色彩

2019-11-26林婕儿

小学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来工子弟纪律

⦿林婕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被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他们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哪里打工就住到哪里,而他们的孩子,跟着父辈在各个城市流动着。我们学校,这类学生就占了挺大比例的,学校里农民工子弟的数量甚至比当地学生的数量还要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而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开土地走进城市后,他们的孩子若不能得到培养,他们的孩子也将如父辈一样成为下一代的农民工,这样循环下去,人口素质将让人担心。所以,如何才能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成为学校老师要去研究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校外来工子弟的比例较大,就我班上,外来工子弟就占66%,由此,在日常对待外来工子弟的工作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孩子尊重与关爱,让孩子如沐春风

从这些外来工子弟的生活现状不难看出,他们的心理症结就是缺乏关爱。人们常常把老师的爱比作母爱,是因为,老师的爱包含认可、接受、欣赏等心理暗示。家长们常常讲的一句让老师们听了优点抗拒的话——“老师您一句胜过我们十句百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进入学校中,都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欣赏。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孩子心底翻起涟漪。我常常听见家长告诉我“老师,您今天表扬了她,她回家路上都唱着歌呢!”“老师,他说,今天作业做得认真,您给他奖励了一快饼干,在家里舍不得吃呢!”……所以,我常常把家里的饼干糖果带回学校来,甚至是在课堂上,那些好久才敢举一次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接过我手上的饼干糖果,那节课甚至是那节课后的作业都会有更自信的表现呢!

繁忙的教学工作,压力山大的人间生活,会让老师们有时生出喘不过气的压抑。加之这些孩子的一些不够理想的表现,往往会让老师在对他们失去信心的同时,对他们容易疾言厉色。我们以为,这样可以震慑,恰恰相反的是,这样只会让孩子见你就躲。所以,和颜悦色是走进这些孩子心灵的一把大钥匙。当我们做教师的尊重他们,脸上多点笑容,心里少点埋怨,相信,能让这些外来工孩子更加愿意让您走进他们的心灵。

二、要求有度,建立他们的信心

现代社会,流行一种论调,孩子的教育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我从来不反对鼓励和表扬,但是不能为了表扬和鼓励就放低要求。有时候,有的孩子学习的进度较慢,适当放低点要求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永远用低要求去要求外来工孩子。从生物个体上讲,这些孩子的智慧与当地孩子没有太大的距离。如果我们以为降低要求去迁就他们,他们将一样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中,我喜欢让孩子分组进行,在小组里我会特意安排本地学生和外来工子弟在一起。这样,对于环境的陌生,可以由本地学生协助他们去克服,而学习过程中,他们也能减少和本地学生的距离感,不过多地在意自己外地生源的身份。那样在自然而然中就拉近班级里孩子们的距离。现在看到班级里的孩子没有区域意识,我觉得很高兴。孩子们也不会以区域去区别人。

三、委以重任,建立他们的责任心

其实,当我们看到外来工子弟缺少家庭关爱这一面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孩子他们更加独立。所以,班级事务交给这些孩子去完成,常常会给你带来惊喜。就如我们班上的李嘉桐同学,她来自外来家庭,但是她表现得沉稳、安静。当我把她放在纪律委员这个位子上的时候,她的表现可圈可点,实在叫人惊喜。她比其他同学更富责任感,每天总是坚持早一点到达学校,协助早读班长管好早读纪律。每节课课前,她总是大胆去劝解一些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班级纪律一下子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而可喜的是,她每天都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反映当天孩子在学校的纪律表现。表扬部分同学,也希望个别同学以后要努力。与此同时,我把收发作业等比较容易完成的工作也交给这些外来工子弟去完成,他们大部分能力求做好。而在做这些班务工作的同时,也培养了这些孩子的责任心。小时候对班级有责任感,将来长大了自然对社会也会有责任感。这样慢慢的,他们通过这种不易察觉的关爱,渐渐地克服了陌生、胆怯、内向,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四、构建平台,加强家校联系

对于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爱并不能代替家人的关注和爱,所以,建立一个便于为外来工家庭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的平台,也是一种促进。在工作中,及时将学生各方面表现输入平台,除了学科成绩,还会反馈学生身体健康情况等。除了提供给家长查看外,我亦会按时上去查看,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这样一方面能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更多地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

外来工子弟,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缺乏父母关爱的群体,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使他们得到关爱,使他们与别的孩子一样走在阳光下。让我们用智慧,用温暖而博大的为师之爱去关爱他们,他们的童年一样不乏色彩。

猜你喜欢

外来工子弟纪律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Class Action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围炉夜话(十五)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外来工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