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作业设计

2019-11-26沈素芳

名师在线 2019年17期
关键词:拼音核心作业

沈素芳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第一小学,广东广州 510470)

引 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生核心素养”展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步从“教材、教师”为主的“教”课堂走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课堂,把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放在第一位,注重唤醒学生的内心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创新性[1]。课前预习是“学”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它通过预习作业,能够发动、维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更有效地自主学习

(一)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设计预习作业

例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吃饭,家长灵机一动,把饭盛在孩子喜欢的椰壳里,结果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椰壳效应”启示我们:生动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跃跃欲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成效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紧密相连的,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其喜欢学的问题。因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预习作业实效的根本途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习活动以兴趣为先导尤为重要。

1.设计“顺口溜”预习作业

在低年级段预习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顺口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其主动完成预习作业。

例如,一年级“顺口溜”预习作业。

我真棒,会预习,标一标,读一读,画一画,评一评,爸妈看见,笑呵呵!

标一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读一读: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圈一圈,拼三遍。第二遍,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画一画,读三遍。

画一画:对照课后生字条和生字表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语。

评一评:每完成一项预习任务,就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

再如,二年级“顺口溜”预习作业。

小朋友,真是棒!借助拼音把文读。读准读通又圈画,画段落,①②③,圈生字,用小,不懂的地方标问号(?)。

借助拼音把文读,是指学生遇到不会读的字时,查字典学习。

学生一边唱诵预习“顺口溜”,一边预习,能增强预习的快乐体验,进而从内心深处爱上预习,主动预习,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2.设计口头表达或赏听预习作业

当前,自媒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也给教师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新途径、新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自媒体这一现代化、电子化手段,设计口头类表达预习作业和赏听类预习作业[2]。

例如,让学生预习时听网络平台提供的课文朗读音频资源,做到“眼到”“口到”“耳到”“脑到”,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又如,借助QQ、微信等平台,让学生预习时完成“口头表达”作业——用手机录下自己读课文的声音,然后发送到班级QQ 群或微信群。这种预习作业形式能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训练,进一步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生个体发展设计预习作业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课程观的变化。当前的教育教学不仅指向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实用基础知识的获取,还指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不仅指向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的培养,还指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预习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之一,它的设计也需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进行。

1.把握标准设计预习作业,能力培养拾级而上

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各个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中的“风向标”,不超速或减速,才能让预习作业更好地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教师在设计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类预习作业时,要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渗透识字的方法。例如,某位教师让二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生字时,通过和大人一起编歌谣的方法识记形近字,既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渗透了辨别形近字的方法——编歌谣。

再如,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那么,教师就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关于朗读的预习作业,如大声读、听读、和大人一起齐读、和大人分角色读、演读等。

2.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分层预习作业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语文知识基础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坚持把握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分层预习作业,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预习获得一定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做作业设计时应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布置预习作业,这样的预习作业训练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布置一年级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这一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①我分享:借助拼音朗读课文给家人听;②我能行:和大人一起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种预习作业,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之内选择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

二、注重预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更扎实地自主学习

一个好的预习方法对于预习效果来说非常重要,盲目预习会浪费学生大量时间。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低年级是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生在初步接触预习时,教师应设计课内预习作业,先让学生跟着教师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如果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正确预习方法的引领,或者没有及时对自己不良的预习行为进行矫正,就会形成错误的定式。所以,教师指导、矫正学生的预习行为是课内预习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师在学生系统学习拼音后,进入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秋天》的学习时,就可以设计“标一标、读一读、评一评”的课内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预习,让他们逐步掌握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结 语

综上所述,预习作业设计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只有与核心素养发展共生长,学生的预习活动才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广阔平台,并在他们将来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学习的增值。所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引领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拼音核心作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作业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