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样百出的美国药企围猎招数

2019-11-25颜武

检察风云 2019年21期
关键词:招数阿片类新药

颜武

不仅是阿片类药物,美国许多药企为推销药品,常常奇招怪招迭出,贿赂横行,且屡试不爽。据德勤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35%的医生接受过药企“馈赠”的食物、娱乐和旅游,16%接受过“咨询费”或“演讲费”……

今年8月3日,美国华盛顿一名政客信口雌黄称“许多美国人因中国未阻止芬太尼进入美国而丧命”。我国公安部反恐专员对此严正表示,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制措施更为严格。美国这种“甩锅”是其惯用伎俩。事实是,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在美国泛滥成灾,美国的某些药企“功不可没”,这正是由于他们自家药企不择手段的疯狂推销。

营销奇招:雇佣脱衣舞娘

美国的药企靠行贿“开路”,在国际社会是出了名的,或者说臭名昭著。虽然政府也颇有点“杀无赦”的样子,仍然禁不住药企以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推销药品。即便是阿片类药物,美国药企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地通过非法手段大肆推销,哪怕美国每年有数万人因此类成瘾性药品滥用死亡。据美国政府部门的统计显示,过去20年间,已有将近40万人死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其中大量的就是从正规药房流出的处方类阿片药。

最近被曝光的是Insys Therapeutics制药公司。这家公司在短短几年间向全美各地医生大肆行贿,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换取医生不顾职业道德大量给患者开出芬太尼喷雾剂。医生其实知道,这款药剂有成瘾性,只能用于给癌症晚期患者缓解剧烈疼痛。然而,收受了贿赂的医生却昧着良心轻易开给非癌症患者,并且过量开药。由于行贿开路,该公司的芬太尼喷雾剂销售收入惊人,仅2015年销售额就高达3.295亿美元。

除了金钱开路,这家药企还有“奇招”,就是长期雇用妙龄美女担任销售代表,通过美色“劝说”医生多开药,如果医生摇摆不定,便直接提供脱衣舞服务作为酬谢。公司高管森赖斯·李就是从脱衣舞女起家,后来转型担任销售代表,直到晋升高管层。某次,她赴芝加哥游说某医生,就为那名医生跳了一场脱衣舞,效果奇好。她就是在这样的招数下,业绩蹭蹭上窜,她也因此扶摇直上。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赫勒社会政策和管理学院阿片类药品政策研究员安德鲁·科洛德尼认为,美国不少制药公司在利益驱使下使尽手段推销成瘾性药物,贿赂手段五花八门,“光是对他们处以罚款,或者发起民事诉讼,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这家药企早有“案底”,去年8月,它在另一桩相关案件中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支付至少1.5亿美元以示补偿。瞧,政府与行贿药企“和解”,罚款了事;然后,药企继续行贿。

手段娴熟:出场费背后的心照不宣

美国药企推销药品招数确实“丰富多彩”,而且运用“娴熟”。有些药企也许是觉得直接送钱太过“俗气”,于是,用起了其他招数。最常见的便是药企组织召开研讨会,请医生出席。这样,支付“出场费”也就“名正言顺”——药企送得理直气壮,医生收得冠冕堂皇。如此,双方心照不宣,交易也就在此过程中顺利完成。

萨利克斯公司就熟谙此道。它经常召开研讨会,邀请医生来“研讨”,不过,医生们参加研讨,不必宣读科研论文,只要来到高档餐厅,笑纳“出场费”后,宣讲该公司产品的好处就万事大吉。萨利克斯公司的员工会事先用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为参会的医生录制好视频,还经常重复邀请同一医生参加相同主题的讨论。当然,被邀请的都是经常开该公司药品或“有潜力”的医生。一般的“行情”是,医生每参加一次活动就能赚到4500美元,许多人从萨利克斯公司累计拿到了超过5万美元回扣,有几人甚至超过10万美元。纽约州罗彻斯特一名医生对此就乐此不疲,频繁参加该公司“宣讲项目”获得了超过20万美元“出场费”。

“萨利克斯所谓的‘宣讲项目,只是给医生回扣的社交聚会,目的是为了让医生多开该公司的药品并抬高价格。”曼哈顿联邦检察官普里顿·巴哈纳纳称。

显然,这在美国是普遍知道的招数。据纽约某非营利调查机构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从药企拿到钱物的医生确实更起劲地予以“回报”,即便只是受药企邀约吃了一顿饭,得到好处的医生在处方中出现该药企品牌的概率也高于其他医生。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一名医生从药企拿到超过5000美元,那么该品牌在他处方中出现的概率约占30%。新泽西一医生从某药企受贿6.68万美元,该品牌出现在其处方中的概率是同行平均值的两倍多;布鲁克林一医生接受5.34万美元贿赂,他开该品牌药物比例便“远高于同行”。

大肆围猎:从专家到高官都不放过

真是绞尽脑汁。

美国药企不仅推销药品大肆行贿,在新药审核之际,就已出手“围猎”美国FDA的审核专家。

美国某权威杂志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某年夏天的某日,马里兰州的某酒店,由8名审核人员(7名医学专家和1名患者代表)组成的审核团队,正在审核一种心血管方面的新药。这组审核人员所做的事,是FDA几十个审核团队的日常工作,审核工作看似风平浪静,审核人员客客气气地向来过审的药企人员提问,还时不时地恭维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最终,该新药以7比1的巨大优势被审核员们投票通过,上市后,它卖出了高于主要竞争对手25倍的价格。

其实,风平浪静的背后是“暗潮汹涌”。经调查发现,该药品上市后,7名医学专家中有4人接受了来自药企的“赞助”。这种“事后付费”的方式显然非常隐蔽,FDA新药评审成员与药企的财务关联很少被发现,仿佛不受监督。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短短6年间,参与批准28项新药的107名医生中,有66人在药物获批后从药企得到了“赞助”,其中26人收到超过10万美元,7人超过100万美元,其中包括所谓的“差旅费”“车马费”“研究费”“酬谢金”“咨询费”。收入最高的17名专家,收到了高达2600万美元的“赞助”。

药企显然还不仅仅是“赞助”,它们还可帮助医生在升迁、扩大影响,以及在业界获得更多权利等具有高度隐蔽性利益方面进行“操作”。还有更“干脆利落”的,28项药物的16名FDA醫学审核人员中,11人事后干脆辞职去了被他们批准的药品的企业。

药企如此,与医疗有关的其他企业自然也不甘人后。比如,就有这么一家私营医学实验室。它定期向纽约的医生布雷特每月贿送3300美元现金,并定期赠送价值数千美元的热门赛事和音乐会门票。作为“回报”,布雷特及其同事便大力推荐病人去该实验室验血,贡献了价值90.9万美元的业务。同样的招数还用到了医生格林斯潘身上,该实验室贿送了约20万美元给格林斯潘,不仅如此,实验室还支付其派对费用,甚至雇用了一名与他有性关系的病人。“投桃报李”,格林斯潘的“推荐”,为该公司带来了约300万美元的业务。

这就是美国的“聪明”企业(药企)。它们热衷于“营销”——送出巨额“营销费”用于“开拓市场”,而宁愿挤压研发经费。美国“国家新闻”网站报道称,这些年来,药企约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营销,是研发新药经费的两倍。

当然,除了行贿能使药品“迅速占领市场”,五花八门的行贿招数能够“横行天下”且“禁而不绝”,是因为美国药企还有一招——政治献金。《赫芬顿邮报》称,2012年,大型药企花费5000万美元用于竞选捐款,2014年贡献了3200万美元,2016年仅半年就已献出了超过3000万美元竞选资金。该报称,这就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医疗腐败的重要原因”。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招数阿片类新药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很想做些事,却缺真招数 “三门干部”:快接地气勿玩虚
宝宝冬天洗澡有招数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雾天上高速 防撞有招数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两部委拟鼓励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