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不动明王信仰及艺术的发展足迹
——基于不动明王雕遗存的统计考察

2019-11-25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444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空海遗存九州

范 骞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200444)

一、不动明王及其信仰在日本发展的概述

不动明王,又名无动明王、无动尊、不动如来使,为大毗卢遮那佛之化身。1其“承如来忿怒之命,尽欲杀害一切生……系不降伏者”,“力能缚一切鬼神,亦能摧折一切树木,亦令空中飞鸟随念而坠,亦能干竭龙湫,若论议及对外道恶人皆能降伏”,是密教体系中具有重要内涵和意义的神祇之一。

这一神祇诞生于古印度,随着佛法的东传而先后传播到中国与日本。日本不动明王信仰的先声最早可追溯至奈良时代后期(即天平时代,公元710-794年),但该时期不动明王信仰仍处于萌芽状态,不动明王的修法和密咒仅在少数僧侣中流传,并未被日本民众广泛知晓。关不动明王的艺术作品也于现在没有遗存。九世纪初,以空海为首的日本僧侣,跟随遣唐使入唐求法,从唐朝请来的大量密教经典、曼荼罗抄本和法器,其中不乏对不动明王的记载、描绘和雕刻。2

空海回国之际(大同元年,即806年),正值桓武天皇病逝、新政治斗争开始。皇子们的相互争斗,权贵外戚的各自为营,令国家动荡、人心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降伏妖魔功能的不动信仰获得了发展的契机。空海强化不动明王和《仁王经》3镇护国家的作用,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而不动明王镇护国家、降伏妖魔的教义也赢得了皇权贵族的青睐与支持。以空海为首的密教僧侣在天皇、政府的敕许下,开展了大量有关不动明王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4并创作了许多不动明王雕像,这些雕像中的优秀作品成为后世不动明王艺术的圭臬。日本各朝僧侣、工匠制作了大量不动明王雕像,其中一部分幸运地保存下来,为我们还原不动明王信仰在日本开枝散叶的足迹提供了一手实物史料。

二、日本不动明王雕像遗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日本国宝、重要文化财、县指定文化财的统计,可以获知日本全国著名不动明王雕像的遗存情况,这些遗存仅囊括了被日本政府确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或县指定文化财的不动明王雕像,是历史长河中众多不动明王雕像得意幸存的一部分,且并不包括那些未被列入日本文化遗产的不出名的或未被发现的雕像。因而它们无法帮助我们确定各朝、各地不动明王造像的具体情况,但是,仍能为我们探索不动明王信仰在日本发展的大致轨迹提供帮助。这些遗存的创作年代及地点如表15所示。

表1 日本现存著名不动明王造像年代、地区分布表

从整体看,日本目前有243尊不动明王雕像遗存被列入文化遗产。从纵向来看,这些雕像的建造年代上至平安时代,下至江户时代。各个时代的造像数分别为为:平安时代118尊,镰仓时代47尊,南北朝时代14尊,室町时代16尊,桃山时代1尊,江户时代7尊。此外,另有40尊未知其创作年代和地点。除去这40尊雕像,而去分析剩下203尊雕像的创作情况,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从整体上看,不动明王的造像活动从平安至江户未曾中断,平安时代是其顶峰,其后数量以较大的幅度下降,至桃山时代而达到谷点,而后在江户时代又有所增加。

从横向来看,日本47个行政区划中,除了青森县、德岛县、宫崎县、冲绳和北海道,其余42个都、府、道、县都有不动明王雕像的遗存。在各个行政区划中,大分县的不动明王雕像数量最多,高达30尊;滋贺、京都和奈良的数量位列第二梯队,分别为21、20和20尊;和歌山、福冈的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15和12尊;剩下其他县的数量则为个位数。由此可见,不动明王造像在日本的分布是相当广的。

不动明王雕像遗存最多的大分县位于日本最西南的九州,远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雕像遗存较多的福冈县也位于九州,且与大分县毗邻。第二梯队的滋贺、京都、奈良,以及和歌山县均位于关西地区(即京畿地区),且互为邻里。也就是说,日本不动明王的造像活动主要集中在关西地区,以及九州的大分、福冈两县。

单独看平安一代,其现存雕像遗存表明这一时期不动明王造像活动已在三十二个都、道、府、县中展开,包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宫城县,关东地区的茨城县、琦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神奈川县,中部地区的山梨县、长野县、新泻县、富山县、石川县、静冈县、岐阜县、福井县,关西地区的三重县、滋贺县、京都府、奈良县、和歌山县、大阪府、兵库县,中国地区的冈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山口县,四国的香川县,以及九州的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

在创作于这一时期的不动明王雕像中,大分县的雕像数量同样位于榜首,为19尊。都城京都及与其毗邻的奈良的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15和16尊。剩下各县的雕像数量都在个位数。八大地区的雕像数量分别为,东北地区2尊,关东地区11尊,中部地区15尊,关西地区54尊,中国地区6尊,四国地区2尊,九州地区29尊,北海道0尊。可以发现,关西的不动王雕像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5%,九州位列第二,占24%,中部地区位列第三,占15%,其后排名依次是关东、中国、四国和东北地区。

以上平安时代的119尊雕像中,创作于平安前期亦即约九世纪的有9尊,其他的则创作于平安后期。6平安前期的雕像的分布地点包括中部的静冈,京畿的京都、和歌山,以及九州的福冈。东寺讲堂和御影堂的两尊不动明王像应为最早期的作品。弘仁十四年(823年),东寺被天皇赐与空海,成为真言密教专修的根本道场。与此同时,空海也被任命为东寺造寺所的长官,负责寺院和雕像的建造。东寺讲堂的诸尊雕像于承和十一年(844年)开眼供养,御影堂的的开眼与前者时间相仿。所以两尊雕像的制作年代应约在九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广隆寺的不动明王像则建造于空海弟子道昌于乘和三年(836年)就任该寺别当,负责修复、重建于弘仁九年(818年)被烧毁的建筑和佛像的期间。平安后期的不动明王雕像不仅数量剧增,而且分布范围也扩散到京畿以外的广阔地区——除了北海道,日本八大地区都有较多数量雕像保留下来。

镰仓时代不动明王雕像遗存在数量上远少于平安时代。在分布地区上,关西地区的雕像数量最多。东北地区的宫城,关东地区的茨城,中部地区的山梨、长野、石川、福井,关西地区的三重、大阪、兵库,中国地区的鸟取、岛根、山口,九州地区的佐贺、长崎等拥有平安时代不动明王雕像的县、府,没有镰仓时代不动明王雕像的遗存。虽然一些新的县——包括山形、福岛、群马、知、鹿儿岛——出现了不动明王雕像的遗存,但整体来说,镰仓时代不动明王雕像遗存的分布范围是减小的。

从南北朝至桃山时代的不动明王雕像遗存在数量与分布范围上持续锐减。南北朝时期的不动明王雕像,仍在关西地区最多,此外仅有关东的枥木、东京,四国的香川,九州的福冈、大分具有其遗存。室町时代的不动明王雕像主要分布在九州各县,以往不动明王盛行的关西地区仅有一尊遗存。而桃山时代的不动明王雕像则仅有和歌山县保存了一尊,同样是不动明王雕像大区的九州则不再具有雕像遗存。

江户时代的不动明王雕像遗存在数量上有所回升,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关西的奈良、和歌山和大阪。

三、结论和一些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动明王雕像的最早遗存可上溯至九世纪三十年代,平安前期的雕像仅有九件,而到平安后期的雕像遗存则高达近百件,且分布范围猛增,镰仓至桃山时代的雕像遗存在数量和分布较前代呈线性锐减,江户时代的雕像遗存虽有所回升,但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仍不如室町时代以前的雕像。关西和九州是不动明王雕像遗存最多的两个地区。除了室町时代的雕像,关西地区流传下来的从平安至江户时代的雕像在数量上均位于各地区的前茅。九州地区遗存的平安至室町时代的雕像在数量上与关西的不分伯仲,而没有桃山、江户时代的雕像。

以上不动明王雕像遗存在数量和分布范围的增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动明王造像活动各个时代的发展情况,这种艺术活动的发展情况正对应了不动明王信仰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轨迹。

不动明王信仰起始于九世纪初期,在以不空为首的密教僧侣的推动下,其在平安中后期发展到鼎盛。从镰仓时代以后,随着其他宗派的兴起,密教逐渐在佛坛失去统治地位,隶属于密教体系的不动明王信仰毫无疑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不动尊信仰最初在贵族阶级流行,随后逐渐向下层浸透。中世纪的武士阶级对其倾心,近世成为农民和町人的信仰。其所流传的地域,从关系一带的京都开始,一直延长到东国、九州一带。无论在战争还是平和的时代,都有许多人寻求不动明王的加护。”这也是即使到了江户时代,仍有不动明王艺术产生的原因。

从地域来看,不动明王主要集中在京畿及九州地区。以都城京都为中心的京畿地区自平安而至江湖时代一直是日本的政治、文化的中心。日本各宗派的发展均以京畿地区为中心和领航而向外扩展。弘仁七年(81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和歌山县东北部的高野山上开创了真言宗,此后,高野山便成为真言密宗的大本营。而日本密宗的另个派别天台宗的大本营,则在横跨京都、滋贺两县的比睿山上。不动明王信仰作为天台、真言密教中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在京畿地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远离政治、文化及宗教中心的九州地区的不动明王造像活动令人瞩目,其自平安而至室町时代的造像遗存的数量始终在全国范围内数一数二。这与密教僧侣在此地的活动息息相关。九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的西南角)使其成为平安时代遣唐使和求法僧往返唐朝与日本的必经之地。例如,空海随船队于804年从九州的肥前田浦港出发,前往唐朝。其于806年从唐朝乘船归国后,并没有直接去京都觐见天皇,而是滞留于九州,直到809年才获许入京,入住高雄山寺。在此期间,其举行了众多法事,并撰写了众多专著。圆珍在九州逗留将近两年后,方得以于853年乘坐航船前往唐朝。861年,宗叡一行23人从奈良到达九州,翌年从九州的大宰府出航到达宁波。这些僧侣在九州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此期间他们不辍传法活动,为不动明王信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动明王造像活动在平安时代于全国范围的流行,以及九州地区造像活动的显著成就表明,僧侣的宗教活动以及不动明王信仰的兴盛荣衰左右的不动明王造像的发展之路,而不动明王造像在各朝、各地的遗存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动明王信仰及艺术的发展足迹。

注释:

1.参见唐不空译《底梨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的记载:“无动明王此是如来法身,以大愿故”(佛陀教育基金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册[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13.);以及唐不空译《底梨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的记载:“如来成道时,先坐宝菩提树降魔成道者……現种种身云,教化调伏诸众生故,因事立号号不动尊”(佛陀教育基金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册[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15.)。

2.在请来经典中,有关不动明王的有《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摩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不动尊使者秘密法》、《仁王经念诵仪轨》《大日经》等。在曼荼罗抄本中,胎藏曼荼罗、以及阿闍梨嘱咐空海带回日本的447尊白线大曼荼罗尊等中也包含了不动明王图像。此外,空海还雕刻并带回了一尊不动明王像。(参见空海撰《御请来目录》,该经收录于:佛陀教育基金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1060-1066.)。

3.《仁王经》全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有法护、罗什、真谛、不空四种译本,唐不空在新译时,在依据旧译的同时,着重强调了其本身就有的“护国”的特色,并添加了更多的密教色彩。

4.例如,空海于弘仁元年(809年)奏请在高雄山寺修念仁王经法,以祈祷国家安宁。乘和元年(834年),在宫中行“后七日修法”,僧侣在灌顶院挂起大曼荼罗、吴大明王、而十二天等的画轴,对其进行供养礼拜以祈求所愿。其中,五大明王像被挂在道场最中心的位置,僧侣轮班负责,以保证每次的礼拜做法都不间断地进行。该修法在此后每年举行,一直持续到今(参考日文专著:下泉全晓.不動民王 智慧と力のほとけのすべて[M].東京:春秋社,2013.142-144.)。

5.该表依据日文专著《国宝便覧.国宝別冊》(毎日新聞社「国宝」委員会事務局编,東京毎日新聞社于1967年出版)、《重要文化財第3巻 雕刻Ⅲ 菩萨2·明王》(毎日新聞社「重要文化財」委員会事務局编,東京毎日新聞社于1974出版)、《总览不动明王》(佐和隆研著,京都法蔵館株式会社于1984出版)的相关记载整理而成。

6.分别是静冈县伊豆市金龙院,福冈县丰前市千手观音国宝保存会,京都市东寺讲堂、东寺御影堂、广隆寺、妙法寺、不动堂明王院,和歌山县高野山正智院、南院的九尊不动明王像,其中东寺讲堂的为五大明王像中的坐像,妙法寺为不动明王及二童子立像,其他均为独立坐像。

猜你喜欢

空海遗存九州
电影《妖猫传》与《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空海入唐后的比较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从吉林省辽金时期考古遗存管窥对外交流情况
日本有个“唐玄奘”
空海的成圣之路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The Brief Analysis of Moonlight
宫保鸡丁 香辣九州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