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南宁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研究

2019-11-24兰双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竞速南宁市运动会

兰双

广西南宁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研究

兰双1,2

(1.南宁市新秀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3;2.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对南宁市中小学民运会的项目设置、投入保障、后备力量、参与程度、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隐忧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其不断优化、创新与持续发展。

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隐忧;创新发展

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孕育并催生了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化时代来临,原本植根于传统滋养土壤的民族传统体育,受西方现代体育的侵蚀和城镇化建设的冲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日渐枯竭,面临困境和挑战,如何突破围囿作出回应,激活最具活力的民族文化因子,让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是党和国家、文化精英与普通民众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

广西的省会南宁是以壮族为主要人口,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城市,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底蕴深厚,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定期举办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南宁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体育事业和民族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而通过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中小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是南宁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融合实践的新硕果。本文对近三年南宁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体育传统运动会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推动运动会创新性可持续发展。

1 南宁市中小学民运会现状

1.1 举办目的

举办中小学民运会是将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有效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群众身心健康”的宗旨,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展示民族体育教育教学成果,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文体生活,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中小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 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南宁市已成功举办了11届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市教育局、市体育局主办,学校承办,每年举行1届,赛期一般为1天,全市各县区、市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市高新区均组队参赛,运动会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各县区、经开区、开发区选派公办与民办的小学、中学各1至2支代表队参赛,每个项目每学校只能报一个队,每队可报领队1名,每个项目可报教练员1名。小学组比赛项目分为抛绣球、1分钟速度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30米三人板鞋竞速、滚铁环、毽球(平推),中学组比赛项目分为抛绣球(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个人)、三人板鞋竞速(男子25米折返竞速、女子25米折返竞速)、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男女混合拐脚跳踢)、毽球等。

1.3 存在隐忧

1.3.1各类资源投入不足

中小学民运会的主办方组织比赛须从经费、人力、交通、安全、硬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比赛目标与现实投入直接决定了赛事规模大小。由表1可见,三届中小学民运会在举办时间、项目数量、参赛队数量、运动员人数等变化不大,说明经费投入相对固定且持续,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部门单一调拨经费举办民运会实属不易,缺少其他途径的支持,增加各类资源投入较为困难,比赛规模无法适当扩大,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也未能开展。反观参赛队方面,笔者连续参加了第十届和第十一届民运会,与参赛代表队教师交流发现,学校对日常训练与比赛的经费投入极为有限,除极少数学校有训练经费保障外,其余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和保障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主办方与参赛方因为投入不足,运动会隐藏严重的“负效应”。

1.3.2缺少赛事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体育赛事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1]实地调研发现,中小学民运会虽然已走过十余年发展历程,本应在师生脑海中留下独特和美好的记忆,成为南宁独树一帜的运动会,但因缺少文化内涵特色,尚未形成赛事品牌。其一,缺少运动会自身的特色文化元素,没有会徽、主题歌、吉祥物、主题词、奖牌等体现民族符号和人文精神的设计图标,参赛者及观众无法通过视觉传达方式对“民族”运动会有深刻的认知;其二,缺少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大部分学生作为“不知情者”、“旁观者”,无法通过运动会外延管道获取民族文化知识,变成了“少数人”的运动会,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校园的文化建设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其三,缺乏赛事文化品牌意识,忽略了品牌建设对学生民运会的反哺功效,无法释放出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和力量,尚未跳脱“单调”型运动会的轨道。

1.3.3竞技水平参差不齐

教练员指导水平与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水平,决定着运动会整体竞技水平的高低。中小学民运会的比赛项目多年未变,教练员对比赛项目规则与项目规律应较为熟悉,训练方法与心得也应有所积累,但通过访谈与成绩分析发现,各项目呈现“群雄逐鹿”状态,除个别民族学校重视,能坚持系统训练或聘请高水平教练进校指导之外,其他学校的训练与竞技水平较低。究其原因,大部分教练员都未系统学习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接手训练队后也未参加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仅利用课余时间碎片化学习摸索,加之学生学业压力大,可选拔的运动员人数较少,训练时间难以保证,在运动会任务下达到校后,为完成任务才组织赛前突击训练的队伍占绝大多数,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应付心态导致竞技水平不高。

1.3.4赛事关注度较低

民运会举办多年,没有朝着特色、民族、节庆化的方向发展,赛事未与文化、教育、社会、家庭相融合,缺少亮点和创新。南宁体育中考早已引进高杆绣球、毽子等民族体育项目,但大部分师生对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不了解,民运会本身的文化氛围又不足,竞技水平也不高,加上比赛地较远且空间有限,学校无法组织学生到场观赛加油,民运会对普通学生并无吸引力,失去了最为关键的关注群体。虽有广西文明网、搜狐网、新浪网、广西民族报等媒体对民运会进行宣传报道,但基本集中在赛后“一阵风”式总结报道,报道的兴趣点和聚焦点严重不足,宣传效果较弱,很难真正吸引民众眼球和社会关注,赛事关注度处于较低水平。

表1 南宁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整体情况

届次比赛时间比赛地点比赛项目数量参赛队数运动员数 九2016.11小学组: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中学组:南宁市八中相思湖校区小学组:抛绣球、1分钟速度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30米三人板鞋竞速、滚铁环、毽球(平推),共6项。中学组:抛绣球(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个人)、三人板鞋竞速(男子25米折返竞速、女子25米折返竞速)、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男女混合拐脚跳踢)、跳绳(男子个人30秒速度单摇跳、女子个人30秒速度单摇跳、男子个人2分钟速度耐力单摇跳、女子个人2分钟速度耐力单摇跳、男女混合团体2分钟10人“8”字跳绳)、毽球,共14项。15支(小学)35支(中学)800名 十2017.11小学组: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中学组:南宁外国语学校 小学组:抛绣球、1分钟速度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30米三人板鞋竞速、滚铁环、毽球(平推),共6项。中学组:抛绣球(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个人)、三人板鞋竞速(男子25米折返竞速、女子25米折返竞速)、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男女混合拐脚跳踢)、毽球,共9项。跳绳项目取消。14支(小学)38支(中学)900名 十一2018.11小学组: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中学组:南宁外国语学校小学组:抛绣球、1分钟速度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30米三人板鞋竞速、滚铁环、毽球(平推),共6项。中学组:抛绣球(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个人)、三人板鞋竞速(男子25米折返竞速、女子25米折返竞速)、踢毽子(男女混合踢毽传递、男女混合拐脚跳踢)、毽球,共9项。13支(小学)35支(中学)900名

2 南宁市中小学生民运会发展建议

2.1 争取更多支持投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政治影响力大于社会影响力,这一特点决定了经费筹措渠道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民运会的主办单位均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体育局,承办单位为当地人民政府,能统筹调配资源,经费保障有力。中小学民运会主要由教育局部门负责组织投入,轮流由下辖学校承办,获取的支持力度不足。《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指出“建成以自治区、市、区(市、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自治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保护传承网络体系+大学、中学、小学三级校际保护联盟等为主体的立体保护体系”,“各地各部门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工作的资金投入”,[2]该计划由区体育局、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本规划,建议南宁教育部门与南宁民委沟通,进一步争取资金投入。又根据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宣传管理办法》,体育彩票公益金可用于资助青少年体育活动,发挥公益金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为中小学民运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另外,主办方积极与各类媒体合作,营造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氛围,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

2.2 适度扩大比赛规模

衡量比赛规模的大小主要在于项目数量和参赛人数,中小学民运会受资源投入、学生身心特点、场地设施条件、项目普及程度等因素制约,比赛规模不宜盲目扩大,比赛项目也不能追求“多而全”,但比赛项目一成不变难以满足学生“追新求变”的需求,也不符合民族体育发展推广的大势。可适当更新或增加比赛项目,选择尚未在中小学校园普及又易于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背篓绣球、蹴球、陀螺、民族健身操等,这类项目有一定的趣味性、对抗性与健身性,规则容易理解,技战术相对简单,对器材场地要求较低,安全系数较高,中小学生易于学习掌握。以蹴球项目为例,河北、湖北、福建等省代表队均由中学生组成“学生军”征战国家级的蹴球比赛,技战术水平不亚于成人,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广西为对接全国民运会,在第十四届广西民运会上新增蹴球比赛,这对于中小学民运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如增设这一项目助推南宁市民运会开展,并为南宁市参加区民运会培养、储备、选拔人才,意义重大。此外,选择南宁的壮族迪尺、壮拳与传统舞蹈等非遗技艺作为表演项目融入运动会,能开拓学生眼界,并植入非遗保护意识。总之,适度扩大规模,不仅能丰富校园民族体育教学内容,更能推动中小学民运会的繁荣发展。

2.3 建立完善人才队伍

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运动会的专业性、规范性和观赏性,还反映出日常训练教学理念和效果,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能推动运动会的质量提升,也能为南宁市民运代表团、各级民运会及学运会培养输送人才。广西民大、广西体专等在邕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家学者、教练员理论及实践水平高超,完全可依托高校建立南宁中小学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人才资源库,建议由南宁市民委牵头,南宁市教育局具体组织,将民族体育专业培训纳入教师年度培训计划,定期选拔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或观摩,形成固定化、流程化的系统培训机制,拓展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训练方法,避免片段化、零碎化的摸索学习而多走弯路。另可根据南宁市民运会代表团的人才需求,按项目所需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选择人才较为缺乏又适合学生身心的项目在校园开展,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激励扶持措施,创造条件让中小学教练员“学以致用”,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运动员训练质量和竞赛水平,从而助力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2.4 填充民族文化元素

民族运动会不同于西方现代竞技运动会以不断超越人体极限和打破竞赛成绩为首要目标,需要更加突出和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乡土特征和人文认同感,需要对项目本身内在文化意蕴和艺术表现作出均衡的表达,[3]其意义在于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全国民运会已取消奖牌榜,改设一、二、三等奖,弱化各省市“唯金牌主义”、“锦标主义”,回归到举办民运会的初衷,而中小学民运会更应注重文化传承和身体教育的联结互动,但受比赛规模限制,学生的民运会俨然成为了“少数人的竞技场”,大部分学生无法感受、分享、体验民族体育带来的愉悦感和归属感。鉴于此,建议设立具有新时代特征、南宁元素、民族体育特点的运动会形象标志,包括会徽、会歌、奖牌、吉祥物和主题口号等,以视觉形象聚集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形象标志的文化内涵,无形地将学生个体、民族体育和运动会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和支持民运会的发展。此外,民运会预热阶段和比赛期间还可举行相关书画展、有奖知识问答比赛、啦啦队比赛、民族艺术汇演、民族服装秀、亲子趣味赛等文化活动,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引入单纯的竞赛平台,推动其向多元、向大众、向需求的载体转变。

3 结语

民运会不应是金牌战略的又一块阵地,观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改造并不认同,而且竞技化给民运会带来了很多功利色彩[4],中小学民运会的能坚持举办已难能可贵,但依据比赛任务为导向按部就班,会偏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愿景。尝试根据学生文化教育需求为导向,集思广益,为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平台出谋划策,解决多数学生疏离问题,解决缺乏新意与亮点问题,解决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参与脱节问题,扭转竞技夺标任务强于文化育人功能的局面,让中小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民运会而形成永久的文化记忆,毕业后也无法忘却学生时代的民族符号,进而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新时代的中小学民运会不仅要回归传统文化教育的本性功能,还要通过优化创新来提高自身质量和凝聚力,力争在弘扬民族文化上实现更大作为。

[1]李采丰,杨宗友.体育赛事文化价值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5).

[2]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EB/OL].作者简介:兰双(1989-),中小学二级教师,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教学。http://www.gxsports.gov.cn/Item/9146.aspx,2016-11-1

[3]张颖.民族赛事的文化功能——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谭广鑫,胡小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学考察——以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考察对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Association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anning City, Guangxi

LANShuang

(1.Nanning Rookie School,Nanning 530003,Guangxi, China;2.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Guangdong, China)

兰双(1989-),中小学二级教师,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教学。

猜你喜欢

竞速南宁市运动会
氢能“竞速”
我要参加运动会
秋姑娘来了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竞速大挑战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
南宁市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
浅析南宁市农民增收的模式选择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
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