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中的作用

2019-11-23于潞璐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8期
关键词:融入城市民族

于潞璐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了开展体育活动能够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交际关系、增强社会稳定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展体育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  民族  融入  城市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95-03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了2.2亿[1]。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包括了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世居少数民族[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存在必将对我国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还应该看到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要想很顺利的融入到城市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和障碍解决不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民族间的团结以及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例如,东南某省在2008—2010年期间发生的各类民族间的纠纷,有80%的纠纷是来自于城市[3]。学者张继焦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跨民族交往中还存在着种种障碍[4]。面对种种困难和障碍,学术界从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等视角对此进行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纵观大多学者提出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和路径方面的研究存在理论性和宏观性特点,缺乏实践性方面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从体育的功能入手,分析和论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中的作用。

1  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需求

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多数是来自祖国的偏远的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迁徙到城市以前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可能对体育的需求的愿望不是很强烈。迁徙到城市以后,一方面,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状况的逐渐好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会逐渐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行和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气氛的影响也会导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意识的形成。但是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85%以上的流动人口因种种原因从没有参与过体育文化活动[5]。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人们对参加体育文化活动需求还是日益凸显的。如何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也是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2  体育活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中的作用

2.1 改善交际能力的作用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是促进人们友谊和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感情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6]。体育交际功能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毛主席就曾利用“乒乓球外交”功能打开了中美正常交往的大门,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之所以体育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是因为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民间性、普及性和公平性,体育运动具有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竞赛规则和运作秩序,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说没有任何交流障碍。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包涵了“和”思想,与现代体育竞争性相比较在促进人与之间交往方面,更具有独特功效。例如,周春太对丹东市开展毽球运动研究中指出,一个小毽子引来的不仅是老友,还能招来新朋,不认识不要紧,没有毽也没有啥,只要你往圆圈一靠,立刻有人给你让出一个位置,于是,你立刻成为了“圈内人”,成了朋友。“以毽會友”在丹东是很流行的一句话,毽球已经成为丹东市民社会交往的主要活动方式。

2.2 在社会缓冲稳定中的作用

中央于2006年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旨在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取向,最终建立“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7]。

现代社会心理学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与一切动物一样,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是保护自我存在的必要条件。行为学家认为,这种攻击性可以通过仪式化活动被释放出来。体育是这种仪式化活动得以实现的最为现实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发泄,可以释放大量具攻击性的能量,也就可以减少社会中的各种攻击性事件的发生。而体育运动的能量的释放是在运动规则限制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是社会的安全阀,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开展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减缓和释放其劳动和生活中的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从而能够很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2.3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在城市,但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融入城市生活中存在着一定障碍,这些障碍不清除就会影响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很好的融入到城市生产建设生活之中,就会产生种族隔离,产生纠纷和矛盾。从而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因为我们56个民族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习近平指出:“我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此,一些专家学者展开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丰硕的研究成果。李秀敏、刘春延在研究指出,增强文化认同感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点[8]。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组成部分,加强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认同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同样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现代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会对各族人民产生凝聚力作用。周成林、陈立新和董鹏在研究中指出,现代奥运会不仅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还对社会完善和谐发展具体显著作用[9]。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武术、舞龙舞狮、龙舟和毽球等运动项目中都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包涵了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例如,我国舞龙的习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民间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符号和象征了,舞龙习俗在中华民族中具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我们都是华夏之孙,都是龙的传人。通过开展舞龙习俗活动以其强烈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能促进民族间的团结、促进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体育活动的对策

3.1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体育活动

习近平说过只有每个人健康,才是全民健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组成的一部分,应该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导下,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出符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体育活动。使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更好的服务。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规教育和体育宣传工作,强化其遵纪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只有通过体育法规实施,才能彻底改变。

3.2 利用城乡结合部的企事业单位体育资源优势

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聚集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这些单位都有一些体育场地和设施。一方面,通过政府要出面协调,利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在不影响企事业和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体育活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给这些企业一些优惠政策,由企业出资建设一些体育场地,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

3.3 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挖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体育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并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来源于少数民族的劳动、宗教活动、风俗习惯等活动中,作为主要来自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不陌生,有些还是民族传统体育高手。比如,蒙族的骑马、摔跤和射箭等活动是牧人生产和生活的必须的技能,朝鲜族男女几乎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高手。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多项目对体育场地要求不高、体育器材价格便宜、简单易学的特点很容易开展。比如,踢毽球活动是很多少数民族都开展体育活动,该项目不要专门活动场地,毽子价格便宜,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很容易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开展起来。另外,政府部门要善于挖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的体育人才,通过体育人才带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参加体育活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另外,就利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体育特殊人才带动城市居民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使得少数民族能有机会与城市居民更好的交流、交往、交融,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命运,具有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3.4 发挥社区体育功能,组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体育活动

社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社区的生活中的共同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共同利益、规范及文化背景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社区自然成为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载体。为此,社区应该利用社区体育资源有针对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展体育活动,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置于更广阔社会背景当中,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他们对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凝聚力。社区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体育活动,首先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前提下开展体育活动。另外,社区可以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习惯和擅长体育项目,开展一些对应的体育项目,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对体育活动需求,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凝聚力。

4  结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大军中一部分,在融入城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体育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在消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障碍中具有独特作用。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开展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陆娅楠,朱剑红.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速,“人口家底”怎么看[N].人民日报,2011-05-10.

[2] 郭嘉.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千万[N].人民日报,2010-09-16.

[3]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G].北京: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2010:61.

[4] 张继焦.城市民族的多样化——以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为例[J].思想战线,2004(3):73-78.

[5] 陈定炫,韩小虎.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7):115.

[6] 周丽华.试论体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5(6):20.

[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10-11.

[8] 李秀敏,刘春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培育[J].江苏大学学报,2018,20(2):83.

[9] 周成林.北京奥运会增强五大城市成年人凝聚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8(5):35.

猜你喜欢

融入城市民族
MINORITY REPOR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