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分析

2019-11-23单晓双李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单晓双 李伟

【摘 要】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3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儿均为16例;参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的吸氧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显著长于研究组,参照组的不良反应产生情况显著多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可进一步强化临床应用。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西地那非;新生儿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患儿于分娩出生后,产生肺血管阻力,阻力不断持续加大,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该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风险,患儿主要表现为以发绀、呼吸困难为主的重度低氧血症,需要采取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的治疗方法,但进行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时间较长,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慢性肺部损伤等[1],给临床治疗增添了难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诊治的3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动脉高压患儿分为研究组(n=16)和参照组(n=16)两组;研究组中有男患儿9例和女患儿7例,平均胎龄(38.1±5.2)周,平均出生时间(2.9±1.1)h;参照组中有男患儿10例和女患儿6例,平均胎龄(38.3±5.0)周,平均出生时间(2.7±1.3)h。病因如下: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宫内窘迫,4例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败血症3例。对比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时间、病因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采取自愿方式,签订了相关书面文件。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先进行常规干预,结合患儿病情使用多巴胺、硫酸镁、酚妥拉明等药物,常规干预为期3d,干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血压、血气及肺动脉压等临床生命体征。参照组单独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调整好呼吸机参数,将常频机械通气时平均气道压值+2[2],控制振荡频率10~11Hz,结合具体情况酌情上调,待患儿胸廓振荡显著方可,使用常频机期间,维持吸入氧浓度。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服用西地那非,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生产单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527),药剂用量为0.25~0.5mg/(kg·次),间隔6~8h,平均用药1次。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儿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产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结合两组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两组间数据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

经过比较,研究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参照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统计学差异成立(P<0.05)。如表1所示。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与参照组均未出现死亡事件。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仅为6.25%,而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率高达37.5%,两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危重症,若治疗不及时直接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4]。无创呼吸机主要是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它能够缓解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情,提升肺通气和氧合功能,不会造成肺部医源性气压损伤。通常情况下,高频通气对高平均气道压生成持续性的阻力对冲,扩张患儿肺泡,减小肺泡中的微循环阻力,强化通气和血流的比例,但是单独使用高频机械通气治疗该疾病,由于患儿的肺部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机体组织脆弱,长期使用呼吸机,会损伤机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等不良反应。西地那非是一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抑制肺动脉压力具有显著效果,可增强一氧化氮的活性,对肺部血管平滑肌起到扩张作用,且该药物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降低了对患儿肺部组织的刺激。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单独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数据,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仅为6.25%,远远低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37.5%,且研究组的吸氧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经比较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研究,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表明了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方法的价值和优势。

综上所述,结合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病情,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的治疗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乐乐,陈清.高频振荡通气辅以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4):31-33.

[2] 张矿召.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对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2):286-287.

[3] 张雪,朱晓波,薛江,等.新生儿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nHFV、nCPAP的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7):84-86.

[4] 韓昌.高频振荡通气法与机械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6):88-90.

[5] 雷国锋,张君平,王晓冰,等.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05):326-330.

猜你喜欢

肺动脉高压
前列地尔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所致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miR—21—5p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中ROCK及ET—1活性的影响
超声心动图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效果研究
重度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