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2019-11-22谈虎年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教学创设

谈虎年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69—01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应与一定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适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取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都十分喜欢听故事。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这一特点,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100以内乘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猪八戒分水果的故事情境:猪八戒去水帘洞做客,孙悟空不在家,小猴子们就采摘了100个桃子来招待他。猪八戒想要和大家一起吃,但是一共有30只猴子,该怎么分呢?大家能帮帮猪八戒吗?在有趣的故事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探讨、认真思考,很快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游戏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比较贪玩,他们尤其对游戏感兴趣。教学时,教师若将知识的传授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数学游戏活动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发挥游戏情境所带来的优势,让数学课堂成为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

比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一课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可填数独的游戏情境。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先是在3[×]3的方格中填写,在学生熟悉规则后,可以让其填写9[×]9的数独。利用此种游戏,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若是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其生活实际关联越大,学习效果越好,越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根据速度求距离”或“根据距离求速度”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概计算一下自己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时间为多少,教学楼两侧距离有多远,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求出自己的行走速度。同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自己周围亲人、朋友的行走速度。实践证明,这样的生活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實践是获取真理的唯一途径。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获取的,他们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记忆得更深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创设实践情境。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白纸剪裁并折叠出各种立体图形。以圆柱体为例,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出圆柱体后,会发现圆柱体是由两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及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并且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长方体的宽是圆柱体的高等,进而了解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的面积及长方形的面积组成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的面积乘以长方体的长度。实践证明,通过创设实践情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数学教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